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巧妙应用探讨

2020-09-13陈水芬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维定势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陈水芬

摘要: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部分,也是提高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直观表现。大部分小学生在做应用题时,常常因为程序要求高、理解不透彻等原因导致出现分析错误、结果错误,影响学生的做题热情。在实践教学中,如何优化应用题教学设计是教师面对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定势;应用

引言: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由于学生接触相关知识并不深入,因此只需要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初级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其最初对数学抽象知识的印象。这既是小学阶段的最终教学目标,也是让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独立思考与学习兴趣的关键点,是未来数学学习的关键步骤。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数学学习的关键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抽象知识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为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重点是让学生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教育界各方共同关注的重要教学目标。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定势的重要性

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模型思想。模型思想是指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公式或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具体的信息的桥梁,学生具备一定的模型思想,能够有效地运用数学公式、定理,甚至能够塑造出新的数学公式等知识的模型。一定的模型思想能促进学生现实与理论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解决生活中一些真实性问题。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生活中的许多事例都能作为一定的数学事例运用到教学中。因此,教师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规律,注意观察生活,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锻炼自身的模型思维以及模型的塑造能力[1]。

2.教学中教师要设立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对应情境中学会思考

2.1  巧设情境,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对待事物的分析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表达,这也是学生对知识感兴趣的关键点,学生更愿意在这类教学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更注重学习的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周边生活的经验设计符合数学教材的相关活动。以数学可能性教学这一章节为例,模拟游戏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展示出可能性的相关概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知识,避免排斥心理的产生,为后续数学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在学生真正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后学生的主观能能动性将大大增强,对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也将无比顺畅。

2.2  在应用题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能力的重点,让学生利用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及时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并结合已知条件推导出问题的答案,这是培养学生做应用题思维的重点。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教师在应用题解答中不能以固定的评价标准来要求学生进行题目解答,而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东、西两地相距10千米,甲、乙二人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時走4千米。甲带的一只狗与甲同时同向出发,狗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立即回头向甲跑来,遇到甲再回头向乙奔去,直到甲、乙二人相遇时狗才停住。求在这段时间里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在本题的解答中,无法计算狗一共跑了多少次,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关键内容,让学生可以从整体上考虑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即不管狗与乙相遇几次,总之在全程中狗跑的时间等于甲、乙二人相遇时所用的时间。

2.3  运用生活实例,调动学生建立模型思想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一方面描述的是现实中的抽象问题,另一方面也对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进行了描述。数学中的大部分数学模型通常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呼应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时,可将生活中的一些真实例子引入课堂,将生活中容易理解的数学问题与抽象的数学知识相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现实中的问题,不断进行思考和创新,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思想,又加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

2.4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数据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密切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定期和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需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在此期间,教师要了解小学生存在的局限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可以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教师再将调查结果以统计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分析学生的学习诉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完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肯定自我的同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高效地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

2.5  加强实际操作,不断进行创新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就不能将课堂局限在教室里,而应将课堂引入到课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实践活动,充分了解每一个数学模型,从生活中了解数学。只有更多地参加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只有学生对每一个数学模型进行了透彻的掌握,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模型的创新[3]。

3.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在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同时学会变换角度从多个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逻辑思维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被不知不觉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秀莹,靳涌韬.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有效化解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116-117.

[2]孟霞.小学三、四年级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3]何继华.“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突破[J].课程教育研究,2013(29):142.

猜你喜欢

思维定势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逆向思维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克服思维定势的问题情境创设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