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单真实教语文

2020-09-13叶春红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雨点文本课文

叶春红

随着课改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持续推进,来自教学实践中的窄语文、泛语文和非语文的种种现象,已引起我们的深刻的反思。小语课堂上,笑声多了,书声少了:讨论多了,思考少了:媒体多了,板书少了:表演味浓了,语文味淡了。教师在课堂上不论教学什么内容,都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该训练的也不敢训练了,该落实的不愿落实,往往浅尝辄止。语文课虽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却远离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一堂课很难找到能让人津津乐道的“亮点”,怎样才能将语文课上得简单、实在,不乏语文味呢?我借鉴了许多名师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1.简简单单预设。

1.1目标设定要简明扼要。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目标明确,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学程序的有效进行有调控功能。但一些教师唯恐顾此失彼,教学目标设置多,结果一常课上下来,真正给学生留下的很少。因比,教学目标定位要准且简明扼要,例如教学《松鼠》,就可以着重引领学生学习如何描写动物:教学《荷花》,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荷花的美……教学目标明确集中,课堂上教师也自然会有的放矢,学生的收获也很明显。

1.2课堂组织要简洁有序。

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了“营造”一个完美的课堂,花样百出:精彩的音像资料,热烈的合作探究,逼真的师生表演,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课堂上,“伪讨论,假合作”现象屡见不鲜,看着热闹,实则收效甚微,教学时,有些老师常常会把现成的课本弃在一边,课文未读熟就借助多种教学形式替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想象,殊不知这恰恰丢掉了最简单、最质朴的一些东西一朗读、思考甚至争论。一位老师在教学《雨点儿》时,安排了这样几个流程:第一、唱《小雨点沙沙》。第二、读短文。第三,画小雨点:第四,表演小雨点:第五,教师介绍小雨点是怎么来的。第六,展開想象,说说小雨点还会落到什么地方。这堂语文课,集音乐、美术、自然于一身。于是,本不复杂的课文,这么一折腾,反倒变得复杂起来了,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给浪费了,冲淡了语言的学习和感悟,得不偿失

1.3教学策略要简单实用。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但井非每课时都平均着力,也并非“顾全大局”,需要侧重读的,就突出读:需要强调写的,则不放过写的训练。

2.实实在在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读,实实在在地读书,就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再好不过的实践,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要保证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不能以繁琐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着力于文本的感悟与思考,使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享受审美的乐趣。

首先,读应该有所要求.在准备让学生读书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读,怎样读?不妨问问学生,你读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因为学生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接触、感受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中的欣赏与评价,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才能拓展思维空间,才能读有所得,读有所乐。

其次,读应该讲究方法。特级教师孙建峰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课时,先后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值得借鉴。(1)尝试读,感知文本,(2)思考读,感悟文本,(3)展示读,内化文本, (4)探究读,赏析文本,(5)无声读,超越文本。

最后,读应该渗透情感。语文有着其独特的“文性”,文本总会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总会承载作者特有的想法、情意,所以在阅读文本时,也应该赋予阅读者一定的情感因素,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享受情感的熏陶。用恰到好处的朗读指导,使学生顺利地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

3.轻轻松松写话。

“写话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写话训练,既是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的重要途径,又是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的实质保障;既是语文各种能力的良好实践,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1)写在课前,主动索取。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开始学习预习课文,预习课文不仅要预习读课文,识生字,还要预习课文的写作背景,相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将自己的预习收获简略地写在课文中,也可以将自己查找的资料整理后抄写在练习本上,这样的写没有附带要求,知多少写多少,有多少写多少

(2)写在课上,情动辞发。几平所有的课文都可以找到写话的切入点:优美恬静的散文,可创设自我想象的情境,写下自己的感受、体验;科学、生动的说明性文章,可组织学生模仿创作:情真意切的叙事性文章,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或扩写,或改写。老师要善于在文本的空白处生成写的空间,在学生需要写的时候,点燃他们写的欲望与激情,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写话,轻松地写话。如《詹天佑》里有一句话:“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比较概括和抽象,特级教师黄桂林老师这样引导:“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之中,能具体描述“轰动”的情景吗?学生有的描述:消息一传出,顿时,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3)写在课后,积淀内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既要注重文本本身,又不应该拘泥于文本的范畴。课文学完了,一定还有很多需要探讨、交流、倾诉的,所以不妨组织学生去写一写。这既是对课文文本的有限延伸,又是对语文综合素养的无限内化。

教学说明文《鯨》以后,我设计的表达训练是这样的:海洋世界举行鱼类运动会,来的鱼可真多,有花枝招展的金鱼,体态轻盈的鲶鱼,连貌不惊人的泥鳅都来了。鲸也大老远的赶来,可是在运动场门口,却被虾兵蟹将拦住了不让进去。你能用本课学到的知识,替鲸鱼说服虾兵蟹将吗?学生们都写出了精彩的小练笔。

“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简单真实,这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是课堂美丽的极致,这是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应有的追求。

猜你喜欢

小雨点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小雨点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小雨点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小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