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数学体验成为学生的课堂“大餐”

2020-09-13李佳桐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餐体验情境

李佳桐

摘 要:数学是各类工科的基础学科,特别在小学教育当中,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本文针对数学现场教学中存在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精力不集中等问题,提出以创设情境为抓手,不断增强数学的认识、实践、应用等各环节的兴趣体验和综合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体验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一半,小学教育阶段正处于人生学习的起跑阶段,异常的关键、重要。而数学作为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作为理工类专业的学科基础,其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入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方法,找到终身受用可持续的发展性学习力。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以瞄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为根本,以现实生活为依托,把贴合生活的数学知识带进课堂,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努力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在創设情境上下功夫,增强学习数学兴趣

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有时我们因为司空见惯,并没有把生活中的数字运算具象化为数学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涉及数学问题的情境,有机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发散思维,更有利于带动学生整体思考积极性,更有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也更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踊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比如,在教学“快乐的周末”内容时,重点围绕“今天我当家”这个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应用情境:如何合理安排买菜、做饭,用同样多的钱可以挑选哪些不同的菜等等。把数学习题改编成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有效增强了学习的动力,产生了积极的数学情感。

2.在课堂实践上下功夫,增强学习数学素养

学习的过程,概括来讲就是一个模仿和实践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会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事、更容易记住经历过的事。所以,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主动构建的质量。因此,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两点:

2.1  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和充裕的背景素材

教师要在精心创设情境上下功夫,加强情境构想,同时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资料和材料,让学生在“做中想,想中学”,把抽象的数学公式具象为亲身的学习感受,这种感受是一种直接经验,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更是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本领。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方法过程,在教科书上写得非常清楚,但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尽量避免照本宣科,避免枯燥乏味的课堂效果,而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充分发挥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提供必备的材料之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并填写实验报告。这样,学生有了学习自主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找到不同答案。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求异思维得到了培养,增强了自信心。

2.2  提供多种形式合作交流平台

合作交流的优势在于,既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思考,又在碰撞思想中相互吸收、相互借鉴、相互督促、相互调整,最终实现共同提高。在合作教学中,教师最大限度的多给学生提供发言机会,创造争相发表自己思考和想法的课堂环境,同时在认真倾听别人的基础上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增强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验同一种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在交流中大胆假设,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培养。

比如,在三年级教学“统计”这块教学内容时,学生已经通过一、二年级教学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学习“统计”的知识基础,笔者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用学过的“统计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统计内容和统计形式不做硬性要求,利用一周的时间完成。学生四人一组忙碌起来,统计的题材较为广泛,有的统计班级学生早餐的情况,还专门制作了统计表,画出了条形统计图;有的统计班级一周内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生体现出来的积极性是笔者事先没有想到的。学生们纷纷表示,体验到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很实用。在完成这次统计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索性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3.在应用体验上下功夫,增强数学学习综合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学“元、角、分”时,这部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整个课堂学生都兴趣盎然,有的会联系到喜欢的礼物和零食的价格。在实践活动课中,有的学生当“售货阿姨”,有的学生当“小小顾客”,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在给商品的定价、标价,售货员与顾客的对话、如何付钱、如何找钱,所有环节内容学生都主动出主意、想办法,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货币的认识,也懂得了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

教学中,教师尽量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运用课堂教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让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教学“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练习课时,教师通过设计实践作业:学校准备在寒假中给我们的教室地面更换陶瓷地砖,请大家统计一下大约需要花费多少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地砖规格?这项作业要求学生不仅了解教室的面积,还要调查地砖有哪些规格,一箱地砖大约铺多少面积等等,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扩展性很强。这项作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这样的设计能深入学生生活的实际,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有效激发,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学生要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多参与,多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条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让数学体验成为学生的课堂“大餐”。

参考文献:

1. 赵清霞《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3).

2. 陈旭远 《推进新课程》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猜你喜欢

大餐体验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军营里的“大餐”
圣诞吃大餐
感悟三角形的高
《图画大餐》《艺术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