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20-09-13管莉萍邓明月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外科手术康复护理

管莉萍 邓明月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康复护理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的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患者骨折入院后均及时开展骨科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的内容,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上肢运动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且上肢运动恢复能力明显更好,护理满意度更高,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是优质的临床新型护理手段,能够显著改善上肢骨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能力,提高骨折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肱骨近端;外科手术;康复护理;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运动恢复

骨折疾病大多发病突然且病情严重,会给患者骨折部位带来严重的肿胀、出血和疼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老龄化发展进程的加快,骨折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肱骨近端骨折发生后,临床大多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由于手术的出血量大、恢复缓慢,患者常常预后不佳,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究分析了康复护理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到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的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男性25名、女性15名,其年龄在18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62±3.57)岁;实验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男性24名、女性16名,其年龄在18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62±3.23)岁。纳入标准:均经过X线、MRI检查后符合临床肱骨近端骨折的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本院研究工作。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者;存在精神疾病或先天性脏器功能疾病。两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年龄差异不大且发病状况差异在区间范围内。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所有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在骨折入院后均及时进行CT、MRI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尽快开展骨科手术,手术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合理运用抗生素、镇痛治疗、生活起居指导、饮食指导等,实验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的内容:康复护理在度过术后一个月的上肢关节保护期后进行:完全张开患肢五指并紧紧闭合,进行握拳训练;腕部关节伸直到极限,再进行缓慢弯曲,重复五次;以肩部感到疲劳为最佳,待進一步恢复后,进行肩关节及肌肉强化康复训练,前臂高举并进行外展和内收的动作,屈肢后缓缓向内收回,同时患肢尽量触碰健肢肩部,回旋患肢进行划圈,利用患者五指进行简单的日常生后动作,强化训练尽量在患者疼痛范围内开展。进入完全康复期则需要进行一定的阻力训练,重点强调患肢的功能性和灵活性,利用人形梯进行上爬训练,利用哑铃、拉力计进行力量训练等,期间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二次受伤[3]。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分数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上肢运动恢复情况(以上肢协调程度、肌张力恢复程度,抓握动作完成度为评定标准)和护理满意度(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康复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中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70以下为不太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所得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算,计量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对比

由表1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恢复情况对比

由表2可见,实验组患者的上肢运动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由表3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由于致伤因素不同,因此其症状及病情发展程度也有一定差异[4]。对患者手术后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锻炼患者的肢体感知能力,使其在各个官能的训练中,恢复一定的运动水平,从而恢复基本自理能力,提高康复效率[5]。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科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究分析了康复护理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且上肢运动恢复能力明显更好,护理满意度更高,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是优质的临床新型护理手段,能够显著改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能力,提高骨折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科室加强运用指导。

参考文献

李素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上肢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9,43(10):1269-1270,1273.

王会琳.上肢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健康教育干预的应用价值分析[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3):182.

蒋凤.护理干预在减轻上肢骨折术后疼痛中的作用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5):50,55.

陈媛.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5):170-171.

陈文芳,刘月花.对行上肢骨折手术后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7):270-271.

猜你喜欢

生活自理能力外科手术康复护理
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脑出血超早期强化降压对患者血肿扩大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