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真相、场景与视频化生存: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转机

2020-09-12蒋书慧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场景电视媒体融媒体

蒋书慧

摘 要:如今融媒体时代,后真相、场景与视频化生存凸显的三大特征对电视媒体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重的重要转机。当事实变得更加难以触碰,可信度最高的电视媒体所生产的新闻依旧是人们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渠道之一;而作为家庭重要活动场景的“看电视”,或许能为孤独的都市人带来心理上的慰藉;视频化的生存方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媒介实践,与其相像性最高的电视媒介应借力顺势而为。要抓住这三个转机,电视媒体需要发挥公信力优势,努力挖掘事实真相;将信息与场景适配,为用户定制专属内容;结合短视频形式,利用多渠道引流。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媒体;后真相;场景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3-00-02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网络嵌入的纵深推进,传统电视媒体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种种困境,如何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实现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是电视媒体人普遍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结合当下的新闻舆论环境、人们的媒介使用特性与电视媒介的优势,可以发现,后真相时代人们对“事实”的追寻,信息适配场景的消费体验以及媒介赋权下的视频化生存都为电视媒体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新的转机。

一、挑战与机遇并重: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转机

(一)后真相凸显电视媒体公信力

2016年,“后真相”(post-truth)被《牛津英语词典》选作年度词汇,指的是“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崛起使得中国新闻传播业呈现出鲜明的“后真相”的特征:对于某一个新闻事件,人们往往首先被情绪挑拨从而立即对事件下断论或表明自己的态度,却又在众声喧哗之中渐渐淡忘和无视这些新闻事件,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到真相的水落石出便又被下一个事件所裹挟而去。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怀疑事实的存在,怀疑在网络所获取的信息所呈现出的真相究竟是否是真实的。然而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获取事实的成本高昂,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使得提供事实变得更加艰难而又无意义,给电视新闻报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也正是因“后真相”时代真实变得更加难以触碰,也就愈加显得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从时间维度来看,社交媒体以更为迅捷的速度终结了大众传媒在真相上的垄断性,但又无法因碎片化的信息而成为真相的代言人。根据张志安对我国受众媒介公信力和可信度的研究显示,我国受众认为可信度最高的媒介是电视,平均得分为7.50,接着是报纸和广播,然后是互联网和杂志。也就是说,相比于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公众普遍认为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所生产的新闻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因此,当新闻事件的界定者和事实的界定方式正在受到公众的普遍质疑时,也正是新闻电视新闻报道的转机。

(二)作为家庭活动场景的“看电视”与群体性孤独

雪莉·特克尔《群体性孤独》一书中论述了这样的矛盾:人们为了摆脱孤独渴望“在一起”,但同时又与网络连接渴望“在别处”,人们聚集在一起却陷入“Alone together”的境地。人们通过社交网络彼此“连接”以排解内心的孤独,而当回到现实生活中,交流的种种困境与障碍使得人们再次进入网络摆脱孤独。“场景”是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关键词,梅洛维茨在 《消失的地域》中提出了“场景理论”,即“新媒介、新环境、新行为”,他将社会场景看成是信息系统而不是地点,将其作为接触社会信息的某种模式,作为与其他人接触行为的某种模式。这种接触社会信息的模式对于人们理解当下的传统媒体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电视作为一种媒介,通常是摆放在客厅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看电视仍旧是作为一种主要的日常家庭活动场景而存在。根据 CNNIC 统计,从不同设备收看网络视频的场所来看,“家里”是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最主要场所,家庭是人们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电视作为家庭娱乐的中心,尤其是能自主选择节目和收看时间、拥有良好收视体验的大屏幕互联网电视,必将成为未来网络视频节目收看的重要设备。电视新闻、节目作为人们重要的信息获取来源,一家人在观看时还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有利于化解群体性孤独,帮助人们找到群体归属感。

(三)视频化生存中收视行为的变与不变

移动时代短视频应用的普及,带来了一种视频化生存方式,它既是日常生活的媒介化,也是媒介化后的日常生活。短视频以其内容短小精悍、传播速率快和互动属性强等特点受到用户的广泛追捧,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不仅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现实生存,也对传统电视媒体造成了强烈冲击。2019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电视剧(网络剧)产业调查报告》显示,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首次超过长视频。可见,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碎片化时间增加,思维方式转变,人们的收视行为正在被短视频平台最大限度地分流。

盡管如此,短视频形式的走红依旧给和其最为相像的电视媒体转型带来了更大生机。“内容为王”始终是媒体实际的“核心武器”与信息过载时代的稀缺资源。在视频内容的生产与创作中,电视媒体具有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传统电视媒体拥有巨大视频储备资源、经验丰富的视频采编团队、专业的设备制作技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二、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转型策略

(一)发挥公信力优势,挖掘客观事实

当前新闻舆论环境呈现后真相的态势,受众面对漫天的谣言正在等待官方主流媒体的发声,电视媒体更要发挥自身的公信力和专业优势,深挖真实、可靠、客观的新闻,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与把关人的职责。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互联网上的信源可以作为新闻线索或事实补充,媒体必须对事实进行核实,客观报道,引导舆论,在热新闻里保持冷思考。例如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央视《新闻1+1》栏目推出了特别节目《战疫情》,节目中根据当日疫情实况,连线专家和一线工作人员,为公众提供有关疫情的最新情况,及时破除网络谣言,既加强了观众对于传统电视媒体的信任度也让自身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信息适配场景,定制专属内容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要深度融合就必须要抓住“场景”这个新出口。正如谭天指出,从渠道争夺走向终端制胜,终端融合的关键在于场景。对于电视媒体而言,首先应该抓住用户观看电视的重要场景,对用户所处场景进行定位分析,使信息与用户使用时间、地点等信息适配。其次需要了解观众的信息需求,为用户定制专属的信息内容。

(三)结合短视频形式,利用多渠道引流

短视频虽然短小,却包含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元素,是碎片化时间里人们获取信息最简单直接的来源之一。传统的电视媒体时间长、深度广、范围大,如何要结合短视频这种形式需要做出适合短视频传播形式的改变。比如长达30分钟的电视新闻,可以剪辑成1分钟、5分钟、10分钟等不同长度的内容在互联网平台进行引流,再根据不同传播渠道的媒介特性制作不同的风格,如果用户感兴趣可以由此再通过电视频道观看完整版。例如近期央视新闻在节目《相对论》中连线海外视频博主郭杰瑞登上微博热搜。这档节目有效利用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揭示了中美文化差异和疫情期间有关中国的谣言。

三、结语

总之,后真相时代,真相愈是难以捕捉就愈是需要专业媒体提供客观可靠的新闻事实;对于现代社会原子化的个体,媒体需要依靠场景的关系连接用户;而短视频的日常使用对于电视媒体而言更是一个契机,只有适应短视频的传播规律才能更好地运用这种媒介形式。融媒体时代对于传统媒体乃至电视媒体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但是换一个思路,挑战的背后其实也是机遇的来降临,抓住这几个要素对于电视媒体实现深度融合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胡翼青.后真相时代的传播——兼论专业新闻业的当下危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6).

[2]沈菲,张志安.媒介公信力再探:公信力评价个人层面效果分析[J].新闻大学,2012(6).

[3]张婷.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硕士论文,2010.

[4]林晨.场景:传统媒体转型的新出路[J].今传媒,2020,28(2).

[5]谭天.从渠道争夺到终端制胜,从受众场景到用户场景——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关键[J].新闻记者,2015(4).

猜你喜欢

场景电视媒体融媒体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