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国学文化开启智慧人生

2020-09-12林雨

快乐学习报·教研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易学周易国学

林雨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没有哪一部书能像《周易》那样,影响如此深远广泛。在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历史上,解说周易的古籍不下五千种,单是《四库全书》易部类,就有四百八十四部,它被誉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近年来,世界上掀起了研究周易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解释《周易》原理的书籍也层出不穷。为了让广大青少年正确地了解《周易》这部重要的国学典籍,深刻把握它的哲理内涵,国家教委专门组织国内知名专家编写了中小学“国家纲要课程教材”《中华传统文化》(24册)中的《周易》分册,供高二年级学生下学期课堂学习。这本教材是是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作为易学的普及读物。这是《周易》一书首次被纳入中学教材,反映了我国对易学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周易》成书的时代距今非常久远,有说是“殷末周初”,也有说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所谓“三圣”是指伏羲、文王和孔子,所谓“三古”,是指上古、中古和下古。一般说来,现在我们所说的《周易》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叫《易经》,一部分叫《易传》。《易经》主要包括卦符、卦辞、爻辞;《易传》包括《系辞》《文言》《彖传》《象传》《说卦传》《序卦传》,因为《系辞》《彖传》《象传》分上下篇,所以《易传》还有一个名字叫“十翼”。《易传》传说为孔子所作,是对周易古经的解释。周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周易包含《易传》,而狭义的周易特指《易经》。本书所指的周易,是指包含《易经》和《易传》的。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让广大中学生了解《周易》这本书所蕴藏的神妙智慧,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

关于《周易》的性质,目前学界有两种定义。一是“天人之学”,一是“卜筮之书”。所谓“天人关系”,就是说周易是以卦爻为符号,以占辞为语言,目的在于探索宇宙、人生的变易规律,阐明人类适应宇宙变化的法则。《周易》首次提出了“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思想,其中“天人合一”又被当作中国文化的基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根源,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所谓“卜筮之书”,此说源于《易传》,宋代朱熹明确指出“易乃占筮之书”,周易中的卦爻辞是古代先民们为了预测吉凶,进行占筮活动所作的记录。正是这种“卜筮”的性质,使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周易》是一部宣扬迷信的书籍,而忽略了它其中蕴含的古人探索宇宙自然的经验和深奥的哲理。其实,《周易》是一部极其严谨的哲学著作,它描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与法则,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与认识世界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周易,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应该关注的是它的哲理部分。它不但可以指引人们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微妙契机,还可以培养积极的处事智慧,已达到随机应变、避凶趋吉。

由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国学研究中心的赵建永教授编写的《中国传统文化·周易》一书,正是秉承揭示易理,通达学问的写作理念,旨在从整体上向学生解读《周易》一书的根本学理,以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本书分为五个单元,共十八课。第一单元“天地合德”,全面阐释了易道的基本内涵,下设“自强不息”“修辞立诚”“厚德载物”“积善之家”四课;第二单元“德业日新”,阐释了易道展现于社会人生中的具体展现形式,下设“谦谦君子”“复见天心”“革故鼎新”“卦终未济”四课;第三单元“易道广大”,阐明了易道作为天地间至高无上、无所不包的道理,及其特点与表现形式,下设“大道至简”“《易》有太极”“三极之道”三课;第四单元“圣人四德”,通过象数与义理的关系阐明了《周易》的由来,下设“《易》者象也”“言不尽意”“无思无为”“大衍之数”四课;第五单元“天地定位”,阐明了体认易道的方式方法,其最高境界便是实现天人合一,下设“穷理尽性”“卦序天地”“《乾》刚《坤》柔”三课。全书体例严整,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一个易学视阈下的智慧世界。可见,此书既是一本精心编著的高质量教材,也是一部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科研著作。

书中大量节选《周易》的经典名段,重点研读《乾》《坤》《谦》《革》《文言》《系辞》等“经传”内容,并择要讲述《周易》的基本知识。每课均设置“文化知识”栏目,提供与课文有关的文化常识,帮助学生解惑、深化或拓展。“活动探究”栏目,或侧重文本细读,或强调活动设计,或探究艺术哲思,或开启人生智慧,与每课的经典诵读、文化知识、延伸阅读,相辅相成,珠联璧合。还配备与课文相关的图表或古画精品,以丰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了解,版式古雅,插图精美,图文并茂。

本书所选《周易》的原文,以清代阮元等人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基本依据,还广泛参考了古今校勘、注释等成果,尤其是刘大钧、林忠军、黄寿祺、张善文、张其成、马恒君、李守力等中国知名学者的著作。本书主编赵建永,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天津社科院国学中心主任、研究员,世界易学中心名誉主任;相关成果丰厚,已出版著作十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在本书中可见一斑。本书的出版,将前沿研究成果推广至基层教学,开启了易学教育史的新纪元。

猜你喜欢

易学周易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豫》卦释义
甜甜的“蝴蝶茧”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雕菰楼易学五种》
简单易学的口水巾
四种易学语言
《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一)目录(周易经传研究专辑)
《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二)目录(易学史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