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2020 年全国Ⅰ卷看高考语文命题方向

2020-09-12续鹏飞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立德命题

续鹏飞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题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方向,继往开来,持续创新,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彰显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丰厚与活力。那么,未来高考语文怎样考?在此,笔者以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题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其他高考试题,斗胆预测未来几年高考语文命题方向。

一、着眼立德树人,立足以文化人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命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例如:实用类文本阅读介绍新基建加速发展情况,以及第21题有关火星探测的新闻报道,都体现了中国速度,传递了中国力量,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报效祖国;文言文阅读选材展现了苏轼这位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关注民生疾苦的事迹,激励学生学习苏轼的责任担当、务实求为和家国情怀;名篇名句默写题要求默写《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意在引导考生追求高洁情怀、树立理想信念;语言文字运用题中对有关有氧运动内容的补写,意在引导考生热爱体育运动,重视体育教育,弘扬体育精神。

试卷命题弘扬了传统文化,体现了文化特色。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家庭伦理与‘孝”,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篆刻艺术”,都暗含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全国Ⅰ卷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中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骘,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

在中华民族向伟大复兴全力冲刺的时代背景下,在新的课程标准全面推行、高考改革继续深化的教育环境中,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不会动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那么,借助试题或美文,传递优秀传统文化,强化考生美好品德的涵养与教育,这种考查方式也不会动摇。在未来的高考备考中,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坚持德育为魂、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高远立意,积极引导学生围绕立德树人的宗旨,多关注社会,多阅读经典美文,多思考生活,强化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指引学生以健康高尚的“三观”积极生活和正确看待社会人生。

二、贯通应用与知识,凸显能力与素养

2020年全国Ⅰ卷语文命题遵循顶层设计原则,分别设置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大模块,以对语文学科及为核心的阅读素养、表达素养及语文关键能力的考查为导向,将词汇、语法、文化常识、相关的表现手法、论证技巧等语文必备知识融会贯通,以期培养学生优秀的语言能力和素养。

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高考语文加大了对考生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第21题,要求考生对一则新闻报道的关键信息进行提炼。考查语段压缩能力,属于2019年、2020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创新题型。这一创新题型,有利于引导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实用导向。全国Ⅰ卷在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及文言文阅读部分都有相关题目,考查学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

强调关键能力。强化选材的实践应用导向,贴进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重点选择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如材料涉及新基建、有氧运动、中国航天等热点。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要。全国Ⅰ卷作文题要求写一篇参加“历史人物评说”读书会的发言稿,把应用文的写作作为考查的一个方向。

注重核心素养。2020年全国Ⅰ卷通过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把考生对题目的解答与个人的人生经验相结合。比如论述类文本阅读第3题,对原文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判断,除了需要对原文有深入理解外,还需要考生的人生经验的参与,考查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素养;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考查了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等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未来高考语文命题方向:试题会进一步凸显语文应用,追求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贯通。试题选材会超越时空,内涵丰富广博,既注重兼顾各类体裁,又考虑多种题材结合;既有中国的大家小作(或小家大作),又有外国的小家大作(或大家小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新鲜感;既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又有先进的科技成果;既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有时代文化的印记。试题命制会注重生活化、情景化,综合性、应用性,以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理解语文、应用语文,在应用语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命题会日益凸显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为路标,以经典阅读为桥梁,以语言实践为主要途径,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全国Ⅰ卷一贯本着“稳中有变,以稳为主”的命题原则,今年也不例外。试题结构、题型、难度与去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连客观题的选项是选“正确(恰当)的一项”还是“不正确(不恰当)的一项”与去年的同一题号基本对应。但也有变化和创新,例如:文学类文本阅读《越野滑雪》是全国Ⅰ卷2014年以来第一次选用外国小说,考查了与教材中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进行比较阅读,并要求弄清楚海明威冰山理论的体现。这样的考查要求打破了单篇阅读的模式,意在引导考生从海明威小说群的角度出发整体感知、鉴赏、分析、表达。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一拖三”题目中,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代替了多年连续考查的“衔接”这一考点,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来自于中学教材,强调了语文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作文题要求评说历史人物,与往年的漫画作文、时评作文等都不相同,却又能考查考生真正的思考能力、思维品质和思想水平,可谓今年语文试题中的一大亮点,值得广大师生注意。

未来高考也会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这一命题原则。那么,未来高考将会具体“变”在哪里,“新”在何处呢?在此笔者不妨做出预测:

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材学术论文色彩会减弱,时评色彩会进一步增强;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会以中国小说或散文为主,但也不排除偶尔会考外国小说或散文,文言文会以史传文为主,但也不排除偶尔会考文言散文;

考试与课堂会紧密结合,除了语言文字运用题和默写题外,文学作品阅读和古代诗歌阅读可能考查与教材相关篇目进行比较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和翻译可能考查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这要求教师在备考时应引导学生扎根课内,放眼課外;

试题命制会体现“群文”阅读的理念,文学作品阅读和古代诗歌阅读打破单篇鉴赏的模式,从某作家一类作品出发去探究他的突出写作特色,这在2019年、2020年高考试题中有广泛体现,深受好评,将来这一理念会得到强化;

试题命制会体现重视关键能力轮考的趋向,语言文字运用题是高考命题人的试验田,压缩语段,简明、连贯、得体,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辨析并修改病句,标点符号,图文转换……这些知识点都可能是考查对象,这提醒考生在备考时应全面复习,不留死角;

试题命制会借鉴其他试卷的新题好题,一般来说头年在其他试卷中出现的新题如果被实践证明是好题,来年可能会采用这种考查方式。例如,标点符号出现在2019年全国Ⅱ卷中,也出现在2020年全国Ⅰ卷中,“群文”阅读出现在2019年全国Ⅲ卷古代诗歌阅读中,也出现在2020年全国Ⅰ卷文学作品阅读中。

高考语文试题无论怎么求变求新,但都会突出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彰显回归语文本位的命题意图。

[作者通联:湖南岳阳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立德命题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语言文字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