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基于批判性思维的中考写作策略

2020-09-12陈社教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批判性审题人生

陈社教

思维和语言是文章的两翼。从文章审题立意到布局谋篇,从遣词造句到引经据典,表达总是受思维的影响。作文,既是思想与感情的表达,也是思维的呈现。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对于中考写作,意义非同一般。下面以2020年安徽的中考作文题目为例,来谈谈学生在写作时介入批判性思维的写作策略。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精神的三间小屋》

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1)自拟文章标题,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一、运用批判性思维审题立意

历年安徽中考作文试题,往往无审题障碍,可是今年有点与时俱进,想跟随高考的节拍,与高考接轨,也出了一道富有思辨色彩的文题,需要学生带上批判性思维,用心审题立意,确定写作对象,明确写作重点。知名时评人曹林认为,2020年的高考作文是在给那些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加分。我认为安徽这道作文题也是给那些富有批判性思维的同学加分的。学生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上海特级教师余党绪强调,“批判性思维”是以理性和开放性为核心的理智美德和思维能力的结合,是一种追求公正思维与合理决策的思维策略与技能。批判性思维具有德育和智育的双重意义。在德育上,批判性思维涵纳了谦虚、谨慎、客观、具体、公正、反省、开放等品质;在智育上,它是一组辨别、分析、判断和发展的高阶思维技能。它往往强调要有自己的个性思考,要有自己的担当。下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思维来审题立意。

这道题目其实要求学生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人生、社会和生活,然后再去正确面对、扬长避短、规划人生,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努力、去进取、去绽放。

题目中的四组词语:美丽与健康、伟大与庄严、完满与努力、永恒与真诚,不是二元对立的,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相互渗透的,相互包容的,甚至可以转换的。其实作文题既是考查学生的作文素养,又是在考查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还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可谓是一箭三雕。

以第三组词语为例,可能有三种情形:一个人可以既完满又努力,也可能自己感觉完美而不再努力,或者是虽然努力可是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

材料的意思是,即使不能拥有完满,也不能因此一蹶不振,我们要积极向上、坚持不懈,最终会迎来自己精彩的人生图景。

同样,即使不能成为行业的翘楚,不能从事伟大的事业,我们也要珍惜拥有、珍惜当下,每天认真而庄严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承担自己的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成为一位“大写的人”!

以上四组词语,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指向的内涵不同,但实质意思是基本一致的,即人生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初中学生对此应该也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思考,每位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自己也有弱项,发现生活中的“我”不是自己希望的那样如意与完美,有时往往还莫名自卑起来,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人生的“不完满”?

接下來,我们可以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一个方面,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表达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体悟,可以带上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甄别、选择、放弃、再选择,寻找一个最佳的适合自己的立意来构思行文。

1.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

美丽,既指外在美,又指内在美,甚至指人生的绚烂;健康,既指身体的健康,又指心理的健康。史铁生先生讲,世上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残疾,只不过有的人是身体上的残缺,有的人是心理上的缺陷,可惜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往往多的是隐藏起来的心灵深处的残疾。可见,想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是多么重要、又是多么不容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要端正心态,书写出自己的“大写人生”来。

立意一:我相貌不够理想,但我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我会活出我的精彩。

立意二:我身体尽管有缺陷,但我要做到身残志坚,成为一位对社会有用之人。

立意三:我尽管外貌不美,但我有健壮的体魄,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我会闯出一番自己的天地。

立意四:我的人生不够绚烂,但我要活出内心的平静、充实来,活出自己的曼妙风景来。

……

2.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

这里的“伟大”指人格的崇高或指人生轰轰烈烈、大红大紫;这里的“庄严”指人做事的认真态度和执着的精神。

立意一:作为一名中学生我的成绩不够引人注目,但我一直在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奋斗,我自己可以为自己点赞。

立意二:我的父母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但他们为了承担中年人的责任,一直在用心经营着这个充满爱的家庭,在我的心中父母就是英雄。

立意三:我的语文老师尽管没有伟人的人格魅力、没有伟人轰轰烈烈的业绩,但她对学生没有偏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我们心中她是伟大的。

……

3.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里的“不完满”就是不完美、有缺憾的意思。这里的“努力”就是全力以赴、竭尽所能、全心付出、热爱生活的意思。这一方面更接近我们学生的生活,学生往往有丰富的体验和思考。

立意一:我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但我喜欢绘画,朝着自己擅长的方向去努力,相信自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立意二:我是一位独生子女,某种程度上相当不完满,缺少兄弟姐妹的陪伴,但我可以以书为友,在书中寻找哥哥姐姐;也可以广交朋友,视他们为兄弟姐妹,同样我也活得从容快乐。

立意三:我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与有些同学高学历的父母相比,可谓不完满,但我能够生活在他们爱的摇篮里,每天心情愉悦,努力学习,以后我就有可能成为高学历的人呀!

……

4.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这里的“永恒”可以理解为“外在价值的实现,长久的拥有”,这里的“真诚”可以理解为“内心的热爱、认真负责”。

立意一:我现在是一名班长,尽管上了高中以后我可能不再是班长了,但现在面对班级事务,我一定要竭尽所能,协助班主任,把班级各方面工作做好,为同学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立意二:没有谁是谁的永远,但我们在相处时一定要真诚相待、认真负责。

立意三:我们普通人不太可能创造“永恒”的业绩和拥有令人仰望的人格魅力,但我们依然要热爱生活,真诚面对生活,做自己的英雄!

……

二、运用批判性思维布局谋篇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思考者对思维的自我监控,是对自我思维的质疑和“批判”,以纠正可能存在的偏颇和狭隘。写作是一个表达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展开的过程。审题立意后就要注意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布局谋篇了。

如果写成记叙文,则两方面都要照顾到,并且要有主次之分,不能平均用力,一般情况下,要遵循“前有铺垫、中间要有重点的叙述描写、后面要有延伸”的结构行文。以第三方面为例,在铺垫部分,应该略微交代一下自己的不如意的客观情况;中间部分则要集中笔墨叙述描写自己认清自己的现实问题后,怎样扬长避短,朝着自己的擅长的方向去努力,去进取。这里要有层次分明地描写,要展现自己努力的过程、心理变化的过程,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果;结尾部分要有抒情议论的文字,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写作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不分轻重,不分主次,详略不当,中心不突出”的现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一定要深入地思考,运用批判性思维,在头脑里好好分析、搜索、辨别、反思,想一想该怎样构思行文,才不会显得仓促。如果写作时缺乏一定层面的思辨,文章就会显得平庸肤浅。

如果写成议论文,更要运用批判性思维,确定好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上海特级教师余党绪说:写作过程,完全可看做為自己的立论提供证据和逻辑的过程,目的在于让读者共鸣和信服。怎样说理,怎样展开自己的说理,决定了我们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方法。主体分析问题部分,可以是并列式结构,也可以是层进式结构。以“做最好的自己”为题,如果采用并列式结构,就可以打造中心句,形成排比段的形式来行文。如“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学会认识自我——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始终坚守自我——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不断提升自我”。如果采用层进式结构,就应该逐层深入地展开,还是以“做最好的自己”为题,可以先论述如何让自己提升;接着论述还要与人为善,帮助同伴提高进步;再进一步论述人还要有家国情怀,要做到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境界。这样逐层深入地论述了由“小我”逐渐成长为“大我”的必要性。

总之,安徽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在审题立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带有一定的思辨色彩,有与高考接轨的意图,注意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作文题重要的不是解决眼前的缺憾(包括不美丽、不伟大、不完满、不永恒等等),而是要如何面对这些缺憾,这才是写作的重点。这次其实也在提醒我们初中语文老师,今后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时,不要忽略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然,学生即使能把生活中的素材写进作文,也仅仅停留在感性阶段,鲜能表达出自己深刻的体验、独到的见解。鉴于此,我们教师今后要善于指导学生做生活的体验者,做生活的思考者,进而做生活的书写者,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可谓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唯一途径,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此文为2019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初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K19069)〕

[作者通联:安徽桐城市吕亭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批判性审题人生
“三招”学会审题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人生中的某一天
七分审题三分做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