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2020-09-12王奎玲陈澳张辰

科技风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失眠症不良反应

王奎玲 陈澳 张辰

摘 要: 目的:了解中医、西医两种医疗体系下失眠症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从而探讨中西医疗法对于失眠的防治效果。方法:以“失眠症”为关键词检索,总结出失眠症的中医西医认识以及两种医学对于该类病症的治疗方法。结论:中医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几乎无不良反应,但起效较慢;西医治疗,患者睡眠困难即时改善,但药物依赖性等副作用大;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综合医两者优点,睡眠情况改善明显,起效较快且减弱西药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失眠症;中西医治疗;不良反应

失眠是指入睡或者睡眠持续障碍,无法通过睡眠获得身体甚或心理上的休息,导致日常生活多方面受到影响的病症。本症不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且长时间的睡眠障碍会造成精神类疾患如抑郁、躁狂和焦虑。如果患者本身有基础疾病,失眠症还可使基础疾病恶化加重[1]。

一、失眠症的流行病学

国外报道:睡眠障碍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生率大概10%~15%,其中有50%的患者存在焦虑或抑郁症状,甚或两者都存在[2]。骆春柳[3]指出:失眠已经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睡眠障碍,可继发焦虑、抑郁与肥胖等问题。刘鹏飞对甘肃省17261名市民进行抽样,调查他们的睡眠情况,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症状自评指数为检验指标,分析发现超过2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二、失眠症的中医与西医认识

(一)中医病机

《灵枢》是失眠病名在中医学的首次出现,又称为“卧不安、目不暝”。古今中医理论对失眠论述良多,多数医家都遵崇张景岳的辩证分类,将失眠从病性分为虚实。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若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则神明得养,睡眠正常。虚证者气血阴阳不足,心神失养,神明无主且卧不安;实证者因痰浊、淤血、食积等邪气所袭,邪扰心神,心神不宁且目不暝。《灵枢》有“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的观点,认为人体的觉醒状态与阴阳运动及盛衰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概括失眠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交,阳盛阴衰。

(二)西医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昼夜节律紊乱的表现,而紊乱的罪魁祸首是褪黑素的异常。褪黑素是由大脑内的松果体分泌,且分泌模式具有昼夜节律性变化,以夜晚分泌为主,可以调节调节人体生物节律、神经内分泌功能[4]。林炳岐[5]发现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含量与人体的觉醒状态有关,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够起到催眠、镇静和抗焦慮等降低大脑兴奋活动的功能,对失眠患者大脑内GABA含量进行测定,发现其含量异于睡眠功能正常的受检者。

三、失眠症的治疗

(一)西医治疗

西医对失眠的治疗分为心理教育和药物疗法。最先使用的药物为巴比妥类,其作用于脑干,脑干维持着人体意识、呼吸、睡眠等生理功能。巴比妥类药物使意识的调节通路受到阻断,患者意识兴奋减弱,逐渐进入睡眠状态。但该类药物有极大的副作用,如成瘾性、呼吸抑制[6]。目前使用较多的药物为阿普唑仑。但实验发现阿普唑仑对患者的精神及认知功能产生破坏,并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患者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如果擅自停药,还会产生反跳现象,使得失眠的症状加重,以及次日宿醉现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7-8]。心理治疗包含了许多:宣传教育、行为疗法、松弛疗法、情感疗法等[9]。如松弛疗法的原理是让病人的身心在指导下得到放松,从而大脑的警醒水平下降,自律神经的活动降低[10]。李红艳等[11]认为,对于老年失眠患者给予他们不太了解的音乐,有助于入睡。但非药物治疗起效与患者的配合程度、治疗医师的专业水平等方面相关,因此疗效的个体性差异较大,难以定性评价。

(二)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失眠治疗应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基础辅以安定神志的药物为原则[12]。在历代医家的著作中,比较详为人知的治法有汤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周鹏等[13]遵循古方运用酸枣仁汤治疗心肝血虚的失眠症患者20例,对服用者追踪睡眠情况,一个月后,有明显改善的14例,有改善的2例,表明中医汤药在失眠上的积极作用。针灸疗法在失眠的治疗中应用也非常广泛,正确的选穴及有效的针刺能极大改善睡眠障碍。李坤[14]选取百会、安眠、神门、内关等为主穴,随证配穴,按照此种治疗方法对90例失眠患者给予治疗。临床发现,治疗前后患者的失眠指数评分下降,入睡困难症状好转,且同服用安眠药物相比,不良反应少。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治疗失眠症上,西医通过药物直接作于睡眠中枢降低其兴奋性,或者调节大脑中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的平衡来改善失眠,其治疗见效快,但是患者极易产生药物依赖性,以及不良反应。中医根据辨证论治给予药物或其他疗法,患者不会产生依赖心理,但是见效慢,于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失眠症进行治疗,发现有很好的疗效[15]。缪冬梅[16]将48例失眠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按照常规西医治疗服用艾司唑仑,对照组给予酸枣仁、当归、百合、柴胡、川芎、红花、茯苓组成的中药汤剂。经过两周的服药,常规组的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头晕、嗜睡、幻觉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验证了中西医结合对失眠症的改善作用。王培力[17]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西医治疗,以安眠、三阴交为主穴,随证配穴,同时配合西医的安眠药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安眠药口服,经过适当周期的治疗,患者自诉睡眠状况极大改善,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安眠穴为治疗睡眠障碍的经验效穴,三阴交可调节肝脾肾三脏,健脾安神[18]。

四、结语

加快的生活方式、不良的作息习惯等使得失眠发生率越来越高,大众的注意力不得不转向失眠改善方面的研究。但是从研究中也发现一些问题:(1)多数研究中涉及的样本例数少,得出的结论可信度低;(2)失眠的治疗是否有效判断标准不统一,仅依靠患者的主观感受,起效、有效、治愈无明确的界限;(3)中医药治疗失眠作用机制的研究报道不多。我认为对失眠症的治疗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催眠类药物起效快,能给予患者即时睡眠,而中医药通过补虚泻实,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睡眠正常。因此,临床上应如何发挥中、西药各自的作用优势,优化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易玲利,周燕娜.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研究概况[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7):154-156.

[2]叶增杰,梁木子,胡蕖,余远亮,王书妮,邱鸿钟.失眠障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B),2017,38(05):60-63.

[3]骆春柳.青少年睡眠模式、失眠严重程度和白日过度嗜睡与焦虑和抑郁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D].暨南大学,2011.

[4]宋亚男,郭向阳.褪黑素昼夜节律紊乱对围术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19(06):556-558.

[5]林炳岐,李峰,马捷,刘燕,戴宁,张炜悦,韩晨霞,陈旻丹,于姣姣,张蔚,吴凤芝.基于GABA能系统通路探讨失眠的机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03):565-568.

[6]刘艳梅.失眠的药物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06,8(152):13.

[7]张晓娟.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2,18(24):113-114.

[8]翟丽芬.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疗效比较[J].临床研究,2016,(1):66.

[9]王曼,刘盈.睡眠障碍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9):56.

[10]王俊力,谭爱华,罗炼.浅述用中西医疗法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5,(10):161-163.

[11]李红艳,辛红菊,王娜,等.音乐放松疗法对老年患者失眠状态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8,7(8):41-42.

[12]张兰杰,李晓川,胡娅婷,等.中医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4):802-804.

[13]周鹏,陈林庆,萧怡,等.加减酸枣仁汤治疗虚劳虚烦失眠2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9(3):384.

[14]李坤.针刺治疗失眠癥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09):1395-1397.

[15]何勇,郑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1):47-49.

[16]缪冬梅.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2018,(32):155-156.

[17]王培力.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42例[J].今日健康,2016,15(3):362.

[18]柴一峰.穴位注射并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2231-2233.

猜你喜欢

中西医治疗失眠症不良反应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的meta分析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脓毒血症的中医辨证及中西医结合治法
超级心理医生
中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8例疗效观察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西医治疗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