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表现主义及其作品赏析

2020-09-12王云飞马耀东陈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蒙克表现主义爱德华

王云飞 马耀东 陈冉

摘 要:现代艺术(20世纪前卫反叛的各种文艺思潮)大致是说从19世纪末以来与传统艺术截然不同的新艺术体系,20世纪初开始在德国流行。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了表明自己的绘画和印象派有别首次提出表现主义。表现主义强调表现艺术家主观情感和感受从而导致对客观形态夸张、变形甚至怪诞的处理的一种社会思潮,作品中大都饱含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对现代艺术家们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现代主义;表现主义;爱德华·蒙克

现代主义思潮本身的产生背景极其复杂。回顾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兴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发冷漠,個体也越发孤独。到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先进的科技手段的应用,将西方文明卷进了一场危机中;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对东方产生了深刻影响;各种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出现让人们的思维处于混乱且活跃的状态中。

现代主义产生的原因有三:第一,直接原因是第一张银版人物照片《巴黎寺院街》的出现,该照片是路易斯·达盖尔拍摄的,也就是他发明了银版照相;第二,在西方,人们对宗教的情感原本非常深刻,无出其右,而工业革命使得人们的思想趋于现实,宗教地位开始下降,在艺术方面体现就是物质方面的增强及精神方面的空虚;第三,受哲学思想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思潮使人对教会产生质疑,哲学家们提倡重视个人的意识和精神价值,从较深层面看到了社会需要转型。

一、现代主义发展及其特点

(一)现代主义的发展

西方的现代艺术大体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期到二战结束,现代主义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一阶段也存在其他艺术流派;第二个阶段就是二战后到现在,现代主义进一步发展成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现代主义的特点

受社会背景影响,现代主义极其扭曲地处理人与社会、自然、自我的关系,提倡表现自我真实的精神状态,注重个人意识和精神,因此是一种唯心的、荒诞的艺术流派,表现出来的风格大多是消极的、悲观的、反讽的。作品蕴含着作者在生活中受过的创伤和由此带来的痛苦,表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极其复杂的一种状态。

二、表现主义概述

表现主义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20世纪初流行于北欧多个国家,是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了表明自己的绘画和印象派有别,于1901年首次提出的。在表现主义艺术流派中,艺术作品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情绪和感受,从而形成了一种夸张怪诞的处理手法。

(一)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表现主义是反传统的,推崇主观创作、表达自我情感,其艺术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感情强烈,表现主义艺术家将自己的情绪都表现在作品中,作品是艺术家们宣泄情绪的得力工具;二是否定真实,表现主义艺术家们认为事物并非它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单纯美好,因此通过破坏事物使之变形来揭示他们自己认为的那种真实;三是怪诞荒谬,艺术家将他们认为的真实世界以夸张处理的手法表现出来,他们的作品大多是怪诞的、不真实的且充满痛苦的。

表现主义与法国野兽派风格相似,不同点在于表现主义带有浓重的北欧风情和德意志民族的传统特色,虽然两种艺术流派的用色都趋向大胆,但野兽派要表达的是唯美的意境,而表现主义是要用颜色来表现主观情绪。表现主义艺术家们用大胆的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展现自我,他们不拘泥于临摹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是要表达事物的本质内涵,讲求打破人的现实行为和所处环境的描摹而刻画人的灵魂,不追求暂时的和偶然的情景而追求其背后永恒的品性。

(二)德国表现主义

德国是表现主义主要的发源地,这取决于德国的社会现实。魏玛共和国初,德国人民受到尼采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和斯泰纳神秘主义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德国的艺术家们涌入表现主义运动中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

德国表现主义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兴起时期在19世纪末,代表人物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蒙克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元素,他的画展对德国表现主义具有直接影响,促进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兴起,代表作有《呐喊》《病中的孩子》《拿香烟的自画像》等。第二阶段在1905年,称为“桥社时期”,“桥社”是在德累斯顿成立的第一个表现主义社团的名字。“桥社”描摹的自然形态和城市面貌通常是木偶式的神态,代表人物有基尔西纳、赫克尔、佩希施泰因等,代表作品有基尔西纳的《柏林街景》《市场与红塔》,佩希施泰因的《浴女》《舞蹈》等。第三阶段在1911年,称为“青骑士社”。其是在慕尼黑成立的第二个表现主义社团,与“桥社”思想大体相同,区别在于前者更趋向于抒情类的抽象表现语言,对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颇有兴趣,代表人物有康定斯基、马克等,代表作品有康定斯基的《青骑士》《黄·红·蓝》《几个圆圈》,马克的《有牛和骆驼的风景》等。最后一阶段在1923年,称为“新客观社”,属于后期的德国表现主义。与前两个社团不同,“新客观社”不是一个社团而是一个展览会。这个团体中的成员基本都参加过德国的军队,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他们更加注重细节,比起“桥社”和“青骑士社”,他们主张描绘客观事物时既可以用现实手法也可以用抽象手法,艺术语言是为客观真实服务的。代表人物有格罗斯、迪克斯、贝克曼等,代表作品有格罗斯的《日食》、迪克斯的《西尔维亚·冯·哈登肖像》、贝克曼的《夜晚》等。

三、爱德华·蒙克与《呐喊》

(一)爱德华·蒙克

1863年爱德华·蒙克蒙克出生在挪威一个贫穷地区,他童年的经历和生活经验是他创作的源泉。蒙克的作品主题多半是生命、死亡、恋爱、恐怖、寂寞等,前期作品《病中的孩子》《病房中的死亡》《母亲之死》等都体现了他童年母亲去世和他14岁时姐姐去世的生活经历。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的《青春期》《呐喊》《接吻》《年轻男子与娼妓》这些作品反映了蒙克的感情生活,表达了蒙克对爱的热情但同时又带着深深的焦虑。后期蒙克饮酒过多患有精神分裂,这时候的作品《拿香烟的自画像》体现了他极其紧绷的精神状态。

蒙克的作品中多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他画面上的人物姿势最能表现他最想表达的这种状态,让人感觉在一瞬间画面中的人与环境以及观画者的世界都凝固了,仿佛切身体验到了画中人物的真实感情,或悲痛,或寂寞,或恐惧。蒙克忽略简化被描绘对象的细节特征,夸张强化画面中的主观形象,这种藏于作品深处无法逃脱的死亡情绪融合生命的浮躁无语的主观思想使得作品充满了令人震撼的力量。他由于独特的艺术追求,受到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尊重。

(二)《呐喊》

《呐喊》是爱德华·蒙克在1893年创作的,画面中的人物造型扭曲,面颊凹成了骷髅,双手捂着耳朵尖叫,在血红色云彩的映衬下露出了十分痛苦的表情。这幅作品中的红色背景来源于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的天空,地点位于奥斯陆峡湾。《呐喊》中使用的颜色和当时火山爆发时颜色是一致的,但蒙克用极其夸张的表现形式表现出他自己的感受,扭曲的线条和粗壮笔直的桥栏形成显著的对比,把郁闷、焦虑、孤独和恐惧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绪传递给看画人,会让人切身体会这种惊恐不安甚至恶心的感觉。腥红的云彩的云彩暗示死亡的黑色,像一场精神灾难一样显露出令人晕厥的错杂和夸诞的空虚。《呐喊》是蒙克最著名的一幅画作,“蒙克曾自叙画的由来:‘一天傍晚,我和两个朋友一起沿海边便道散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是峡湾。我感到浑身不适,停下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日落时分,云被染得红红的,像血一样。我靠在栏杆上,疲累难以言说。朋友们继续往前走,我被落在了后面,忽然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我因为不安而颤抖着。于是我画了这幅画,把云画得像真正的鲜血,让色彩呐喊。”

《呐喊》共有4个版本,分别是:创作于1893年蛋清木板画为第一个版本;绘于1893年作为彩蜡木板画的第二个版本;第三个版本创作于1895年,为彩粉木板画;第四个版本是1910年蛋清木板画。除了1895年第三版被私人收藏外,另外三个版本都由博物馆收藏。

四、结语

现代表现主义是一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反叛,是建立在复杂的社会背景基础上一种新的世界观。表现主义艺术家们注重用夸张的色彩和线条来展现主观情感,忽略客观事物的真实性并夸张扭曲地在作品中表现自己认为的客观实体的本质特征。受当时背景影响,表现主义很少创作乐观积极的绘画,大都是表达恐惧情感的艺术作品,正是这种夸张抽象的艺术手法带动了表现主义向着不同形式的艺术流派发展,对后来的艺术家和流派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马晓翔.现代主义艺术观的演变研究[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9(3).

[2]常国志.得心之像外物于形:读表现主义绘画有感[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8(12).

[3]曾俊辉.论表现主义对西方传统绘画的反叛[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

[4]郭婷.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产生的背景及其艺术风格[J].中国民族博览,2018(3).

[5]何政广.世界名畫家全集:蒙克(北欧表现派先驱)[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蒙克表现主义爱德华
你必须充满希望
树林里那看不见的稻田
“生盐长醋”树与“神秘化糖”果
名画《呐喊》中的人原来不是在呐喊
Zhejiang Publishes Chinese Edition of Edvard Munch: Complete Paintings
你总要爱一个人,也总有一个人爱你
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有感
浅析表现主义舞台的特点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试析希区柯克与表现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