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探讨
2020-09-12杨晨璐王跃坤
杨晨璐 王跃坤
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教育事业中文艺类专业对学生素质培养的突出效果,高职美术教学得到了一致认可。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高职美术教育成为主要推动力之一。学生的审美素养水平是当前评价高职美术教学的重要指标,因此,应结合当前高职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究目前学生审美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探讨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学;审美素养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高职院校培养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良好素养的人才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在各行各业中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也成为评判人才的标准。传统美术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审美素养平均水平明显偏低,不仅不能达到学校的教育目标,也不符合知名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审美素养的教育并不重视,学生对艺术的品味鉴赏能力明显不够。因此,探讨出科学合理的高职美术教学中的审美素养教育方案是大势所趋。
一、审美素养与美术教学概述
美术教学的理念和特征。美术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讲授美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对美術产生兴趣,培养其必要的美术技能来满足社会经济需求、文化价值需求以及精神需求。美术教学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需要采取特殊的感知教育方案。在高职美术教学中,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使之感知人文艺术的精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在一定审美素养的基础下,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帮助学生活用专业知识,表现美术在当代的实用性。
美术学科作为艺术学科中很重要的科目,对美术素养要求也较高,学生要在生活中、文化交流中认识美术。如果学生在创作中缺乏想象力、自我意识以及情感,那么仅凭专业知识和绘画技巧是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艺术修养高的人,对艺术的感受、体验、评价等都有一定造诣,能够获得艺术的享受。审美素养是人类对于艺术的感受和理解,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审美素养,那么便很难享受到艺术的趣味与魅力,没有活力与趣味的加持,艺术前进的道路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艺术专业的学生要对艺术理论、艺术创造、艺术鉴赏、艺术发展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审美素养能够调节和缓解学习过程中的乏味情绪,起到放松心灵的作用,激发学生持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训练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之形成独立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开展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对美术教育重要性整体认识不够
一些高职院校受传统教育思想和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对于美术教育往往不够重视,没有注意到美学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普通高职院校没有开设艺术类专业,对美学的教育更是不够重视。因此,学生们就无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教育重点是职业技能培养,目的是为了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所以自然会更注重专业技能为主的学习。为了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以专业技能的课程教育体系就构成了学生们平时学习的主要内容,美学教育的重要性就自然而然被忽视,开展的美学课程也会减少,这时候,也就不会去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了。
(二)课程体系陈旧,美术教育资源匮乏
调查近几年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可知,高职院校依旧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进行学科教育的革新,因此,也就没法彻底解决美术教育教学的难题。除了少部分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高职院校的美学教育大多放在公共选修课上。而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开设艺术专业,只能把美术教育设置成比专业课更容易被忽视的艺术选修课。按照传统的教育理念展开的教学更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作为艺术选修课的美术教育就更容易被忽视了,以至于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安排都比较少,授课时也只是简单讲一些基础理论。而像美术鉴赏、音乐鉴赏、影视鉴赏这些课程,在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参与度注定不会高,这种形式化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造成消极影响。
(三)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审美意识淡薄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虽然以文理兼招为主,但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那些对美的认知程度不足、缺少审美教育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更多地是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注意的是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不去注意提高审美素质,导致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事实上,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必须要接受美术教育的,个人的综合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高职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主观能动认知能力
现代美术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兴趣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各种手段从互联网、媒体、生活中认识艺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教材和现代科技结合,将知识内容更加有条理且生动地表现出来。如设计一种情境,关联实际的生活并通过当代技术让学生能够融入到情境当中,增加学生的主观感受,使之享受艺术的美感,使他们的审美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提升,养成正确的审美观。例如,教师在教授婚礼手绘课程时,应首先讲授真实的舞台搭建风格及周围环境装饰,配合多媒体视频教学,让学生自己想象当时的环境,在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绘制和创作,最后一一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同学们进行线下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设计理念,同时老师对优秀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进同学之间的关系,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结合语文、历史课程,让学生感受艺术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关系,然后从美术的角度进行赏析,例如《清明上河图》,老师可指导学生从情感文化和时代背景入手,设计出一个自己的节日作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二)贴近生活,融入生活
艺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本身是抽象的,从生活中发现美,将其通过作品抽象地创造出来,人又能从作品中感受到情感,甚至产生一种移情作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是当前审美素养培育至关重要的一点。高职美术教学要教育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从生活中培养艺术修养。美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却不易被发现,我们要贴近生活,融入生活,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和感觉,发现藏在生活中的艺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著名艺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理解艺术的魅力。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从而培育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要求学生关注细节,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细节决定成败,创作决定未来。高职美术教育中培養学生创作能力和观察细节的能力是重中之重,细节的表现和创造性往往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细节的表现会让作品变得栩栩如生,有创造性的创作会令人耳目一新,会让作品的艺术感完美地展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静物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创作,让学生抓住静物细节进行刻画,如光影、角度、质地等,同时还可加入情感进行创造性表达。然后老师挑选一些强化了不同细节和创造性展现较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对细节刻画多的作品会比较细腻,富有创造性的创作会比较新颖。杰出的作品有的细腻,有的奇怪,细节的表现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好的创作的基础,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表现,开发学生思维,带领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到审美素养的自然性和整体性。
(四)致力于“满足需求”的人文气息的营造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经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层阶梯,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他指出,人的动机和欲望是由低层向高层递进的,越高越接近自我实现的精神境界。而高职院校想要形成良好的人文气息,正需要这种需求作为条件。师生思想观念的一致性、道德准则的共同约定、价值体系的互相认同往往体现一所学校人文气息。高职院校创造了更多人文气息营造的途径,在进行传统课堂教育强化学生审美意识之余,还可以采用校园环境设施建设、传媒宣传等各种途径对学生的审美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校园环境的改进、文化设施的建设,都可以让学生受到隐性课堂教育的影响,在这种气息的熏陶下强化审美素养。
(五)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利用第二课堂形成美术教育的场效应
在提倡教育改革的同时,要利用改革的势头,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强化,更要对美术课程统筹安排。首先,教师可以安排适量的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美术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鉴赏艺术品的兴趣爱好,积极主动地进行美学的学习。其次是要求学校多多开展艺术展演活动,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参观艺术展览的机会,参观展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也要积极参加相关的比赛,锻炼自身的艺术创作能力,把握向他人学习美学知识技巧的机会。这些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校园文化。
四、结语
美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美育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的品格,促使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美是永恒的,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艺术能力的全面发展,需要持之以恒的锻炼。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绝不能忽视美术教育的影响。要抛开传统思想的束缚,让高职院校学生努力培养综合能力,成为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璐.基于审美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1).
[2]张琼辉.突出美术审美素养的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学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7(11).
[3]于藕.高职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的提升[J].广东蚕业,2017(10).
作者单位:运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