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常态心理审美对绘画艺术创作的影响
2020-09-12蔡富军赵鑫
蔡富军 赵鑫
摘 要:在当代,艺术已经逐渐成为涉及现代哲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美学等的综合学科,艺术不仅仅在于单纯以纪实艺术功能创作为主,而是渐渐地转向了以一种表现当代艺术家独特个性的艺术观念和思想观念的语言。因此,文章基于非常态心理审美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非常態;心理;艺术创作
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创作中的情感冲突存在着很值得钻研的内涵,探索艺术家的情感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非常态审美心理也是人类极端的一种审美心理,是艺术家形成了自己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把表现艺术创作的视觉张力和情感表现力推向极致。
一、非常态心理的内涵
常态,是人们对一个事物最习以为常的状态,就是说,对这个状态大家都习惯了。之所以难以定义“非常态”,是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很多时候“常态”和“非常态”之间很难界定。一个人们本就非常熟悉的事物,发生了与常态相悖的或者是差异很大的状态,那就是非常态了。非常态意识心理学,正是专门研究现代人类的各种非常态和无意识心理状态的一门心理学。
二、非常态心理在艺术创作时呈现的表现方式
其实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正常与异常是相对的,很难有绝对的健康和正常,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以及心理异常的程度如何等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全统一和简洁的标准。我国的著名心理学家郭念锋教授根据现代心理学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定义采用表示法提出,确定了判断人类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条基本原则:第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心理统一性原则。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或者其行为者的举止,在其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必须客观地和环境保持一致,否则这活动就是一场异常心理现象。第二,心理活动内在的协调性心理原则。人类的心理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统一体,各种心理活动之间必然具有协调一致的相互关系,这种协调一致体现在整个反映人的客观世界观的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失去了心理的协调性和一致性,称为异常心理状态。第三,人的一般性格的相对稳定性心理原则。每一个健康的人在长期生活的漫长路途上都会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一种人格观和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性格稳定性。
三、非常态心理与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关联
著名画家Brian通过自画像来展示认识中的自我世界,但是或许在常人眼中只有中间那一副自画像是可以理解的,其他的着实令人费解。Brian 患有精神类疾病,他虽然经历了长期的精神治疗,但画风却越发让人难以理解。
凡·高的一生如此短暂,活着的凡·高犹如一颗夜空中熠熠闪烁的星星,依稀可以闪着金色光芒,很少有人能够发现,但在他死后却大放异彩。凡·高代表作品有《星月夜》(图1)和《乌鸦群飞的麦田》(图2)等。创作《乌鸦群飞的麦田》时的凡·高精神极度不稳定。在这幅画中,依然是特有的金黄色,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更增加了压迫感,画面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荣格说,心灵中各个方面的成熟度差异很大,天才在某方面表现突出,在另一方面有可能是缺陷。很多时候,天赋的发展与整体人格的成熟呈反比。凡·高在1888年曾赴法国南部的阿尔勒旅居。随后凡·高的左耳于1888年12月圣诞节左右遭到损害。大众媒体普遍认为,凡·高由于与他的好友高更之间发生一次争吵,高更愤怒之下弃他而去。凡·高因长期情绪激动而导致严重精神失常,挥刀亲手割掉自己的左耳。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中所创作的,在这期间凡·高深深地陷于自己的精神疾病中。
毕加索受到了他的朋友卡洛斯卡·萨吉玛斯去世的影响,使得他在“蓝色时期”(1901-1904年)的许多艺术作品会给人一种黑暗阴郁的恐怖感觉。蓝色等色调本身就人一种抑郁忧郁的那种感觉,所以那个时期的毕加索画作总是会有种让人说不出的抑郁压抑之感。在这段时间,毕加索创作了许多关于骨瘦如柴的一位母亲与两个孩子的绘画作品,用色阴暗,并有时以娼妓与乞丐妇女作为绘画主题。1903年春季毕加索完成了他“蓝色时期”的代表作之一——《生命》,他忧郁的艺术情绪蔓延到了知名的蚀刻艺术作品《俭朴的一餐》(图3)。该作品主要描绘两个皆老且身形消瘦的人,坐在一张老旧的小桌子前。毕加索在“蓝色时期”常常会使用“失明”这个象征题材,比如《盲人的晚餐》。如果说站立于南半球上的一位纤瘦优美女子可以象征毕加索对美的不懈努力追求的话,那么坐着的雄壮男子则代表毕加索对艺术的坚定信念。尽管之前受到了不少挫折,出现了“蓝色时期”的忧郁苦闷的情绪,但毕加索从来没有失去过对艺术的喜爱与追求。毕加索“蓝色时期”作品画面中的表现力都是用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给人一种难言的绝望感。他在这个时候对人生开始了一次重要的反省和开始体会人生的忧郁,为他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感情基础,也丰富了毕加索人生色彩。
四、非常态审美对艺术创作的利弊评价
雷克雅末克一家遗传学公司的创始人Kari Stefansson表示,研究结果指出了心理疾病和创造力在生物学上的共同之处,他说:“要有创造力,就要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当我们变得与众不同,就可能被看作古怪、疯狂且行为癫狂甚至精神错乱。”艺术家在最黑暗的时光里抗争着心中的魔力,才推动了他们的创造力。非常态艺术作品对大众的影响更加灵活,更加容易让观者产生疑惑。什么样的疑惑呢?诸如欣赏一幅画作,观者往往会问“这是艺术吗”“这幅画表达了什么”“我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由作品到思考,思维不断拓展、发散,从而引起共鸣。纵看中外艺术史中的艺术家,这个群体往往具有一种不同于普通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这种不同是艺术家们能够表达创造出非常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艺术作品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会认为非常态心理审美,对于艺术创作是前往成功道路的有利条件之一。事实上,创造力和非常态审美之间的关系总是被观者及功利心大的人夸大,那些精神健康、行为正常而且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大有人在。非常态审美心理是人类极端的一种审美心理,它有助于激发画家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彰显自己鲜明而又强烈的个性,使艺术家形成了自己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把表现艺术创作的视觉张力和情感表现力推向极致。
五、非常态心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真正的艺术家大多数有一些特殊性格和特殊的命运,他们创作时常常将自己的生命感悟投入其中,而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与自我灵魂对话的过程。环境的压抑,心理需求的匮乏使得非常态艺术家心中鼓起一种不平之气,日积月累直至其发展到心理畸变的地步,这也影响了艺术创作。也有许多非常态艺术家是将其生命意识和自我灵魂全部融入艺术创作之中,试图通过艺术创作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希冀与追求外化为艺术形式,从而使得自己蕴含的心理能量能够得到尽可能的释放。具有非常态心理的艺术家表达艺术个性的本质是其特异艺术心态的自然外化,艺术家将自己的真实生命体验、心路历程以及对于社会人生的感悟与自我思考,都充分地融入运用到了其艺术创作之中,从而使艺术家得到了情绪的自由宣泄。在艺术的世界里,艺术家这份压抑郁闷的心情得以倾泻,现实的残酷无情,与他内心蓬勃的艺术激情形成了一种强烈而巨大的冲突,使得在这极度的人生磨难与蓬勃的艺术激情的冲突之中造就了非常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
综上所述,在当代的艺术中,艺术已经成为涉及现代哲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美学等的综合学科,艺术不仅仅在于单纯以纪实艺术功能创作为主,而是渐渐地转向了以一种表现当代艺术家独特个性的艺术观念和表达艺术家的语言。艺术家通过传达情感,自己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转化为创作的源泉,成就一幅幅经典而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刘建琼.徐渭心理畸变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徐丹.试论“癫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以徐渭、朱耷、石鲁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7(5).
[3]于晶晶.浅谈艺术家非常态心理与其作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4]李硕.癫狂与艺术创作的心理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5]奉双全.论艺术家的个性与情感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D].西安交通大学,2015.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