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和优化黑龙江省收入分配格局研究
2020-09-12战永洁
战永洁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经济一直发展迅速,但是在国家经济转型中,其发展能力却变得越来越薄弱。社会福利待遇、居民收入水平、企业发展潜力等因素,渐渐成为黑龙江省最为关注的重要话题。为了缩小贫富距离,减少社会矛盾,降低收入分配差距所带来的社会负担,黑龙江省必须要牢牢抓住时代契机,通过依托国家政策,发挥市场机制与效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创造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全面提升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就如何调整与优化黑龙江省收入分配格局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进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收入分配格局;问题;调整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1-0026-02
一直以来,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大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早在民国时期,黑龙江就以其重工业技术被国人所熟知。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黑龙江的资源为我国全面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黑龙江省渐渐失去了发展优势。虽然黑龙江的整体经济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发展速度滞缓,在各省中经济地位在逐年下降,甚至已成为中国最落后的省份之一。因此,调整和优化黑龙江省收入分配格局,已成为黑龙江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黑龙江省收入分配格局中存在的问题
1.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分配呈现“两级”趋势。从经济发展层面上看,黑龙江的人均收入远远低于我国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而且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少数富人变得越来越富,多数穷人变得越来越穷。这种收入和分配严重“两级”分化的趋势,引起黑龙江省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产生了很多收入和分配上的矛盾。一般来说,在计划经济时期,黑龙江为国家建设输出了很多资源,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市场经济前期,黑龙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后勤保障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后期,随着国家新政策的实施,粗放型资源开发被限制,黑龍江省渐渐失去了经济优势,大批量的资源开发企业受到了冲击,工作岗位逐步减少,造成了失业人员的逐年增多。由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滞缓,社会各方面福利跟不上社会需求,导致居民收入低,分配性能差。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大量人员找不到工作。从某种层面上看,黑龙江既是农业大省,也是工业大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三产业渐渐成了支撑黑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基。依托于农业、工业的经济体系,在第三产业的冲击下变得越来越少。在农业方面,由于农耕技术相对落后,虽然黑龙江有较大的耕地面积,但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多,产量上不来,导致农民的收入没有得到提高。再加上市场机制的作用,农业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虽然国家给予了农业补贴,但仍不能让农民走向致富的行列。在工业方面,由于很多资源企业被国家政策束缚着,不能过量开采资源,导致很多工业人员失业。这些工业人员没有被社会各单位很好地消化,经济能力变得越来越差。再加上社会待遇不高,一些收入低的居民开始去其他省份务工,导致大量黑龙江省人口以及技术外流。缺少经济发展动力的黑龙江,产业结构变得越来越不合理,维持产业平衡已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3.国家给予的扶持政策不多,收入与分配发展滞缓。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不断崛起,各省都被赋予了一些特殊的政策。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从西部开发到中部崛起,各省市开始了积极的经济建设,居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快速的提高,然而在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的契机中,黑龙江经济收入分配格局仍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政府、企业、人员三者难以成为有机的整体,社会机能变得越来越差。在振兴东北工业之前,国家没有给予黑龙江拨入过多的款项,也没有给予黑龙江省放宽过多的政策,导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缺少机会,不能有效克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尽管黑龙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受到了诸多不利影响。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分配不平衡,收入不够合理,致使劳动价值、劳动心理素质、消费水平等因素逐年下降,黑龙江省GDP总值难以快速提升。
4.社会福利效用不明显,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够。众所周知,社会福利效用体现了社会调节能力。虽然国家三令五申放宽政策,也采取了一些宏观性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黑龙江的经济发展,但由于投入的资金不足,社会政策不完善,导致社会福利难以有效发挥效用,根本解决不了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实际问题。再加上对劳动者权益保障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劳动者对工作岗位存有不满情绪。从某种层面上看,社会政策对居民收入起着调节的作用,其对收入与分配更是发挥着部署的效用。虽然新的农民社会医疗政策在落实,但受社会其他政策的冲击,衍生出了很多不好的现象,农民的收入与分配仍然被动。虽然城市的工作岗位增多,缓解了城市居民的经济压力,但农业环境遭到破坏,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的收入变得越发苍白。一些企业没有政策的支持,在农村难以得到发展,农民就业机会进一步减少,根本无法填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空白。
二、调整和优化黑龙江省收入分配格局的策略
1.缩短城乡收入差距,保证初次、再次分配的合理性。调整和优化经济收入分配格局,已成为黑龙江省必然要走的方针路线。为了使收入分配格局合理化,黑龙江省必须要重视缩短城乡收入差距,充分保证分配与再分配的效用。首先,黑龙江省应抓住城市化的发展契机,不断提升农民的福利水平。通过认真对待土地问题,合理规划户籍制度,不断为农民发展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制定各项政策,不断为二元经济结构发展做铺垫,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收入低的情况。其次,为了缩小城乡经济差距,黑龙江省应尽最大能力,保证农民的收入。通过支持一些企业进乡发展,不断带动农民就业,从而在丰富农民收入种类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再次,黑龙江省应重视协同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的过程。通过依托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农民收入与分配的来源,在最大限度上缓解社会、环境、农民之间的矛盾。最后,黑龙江省应把握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方针,积极加速经济转型。通过合理增设城市就业岗位,在解决城市居民经济压力的同时,降低贫富两极发展趋势,从根本上提升城乡居民的收入。
2.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加速城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提高经济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黑龙江人均收入,提升GDP总值,黑龙江省必须要制定更多的经济发展政策。首先,黑龙江省应重视分析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不断出台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协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增设各个产业内的工作岗位。其次,黑龙江省应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机制效用,提升城镇、乡村居民的收入与分配意识。通过协同教育机制,提供更多的岗位技术培训,使城市、农村居民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逐步提升自身的经济收入。再次,地方政府应发挥自身的統筹能力。通过合理利用各地区的资源,不断迎合国家发展战略,争取在短时间内平衡资源与人的关系,减少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通过合理调整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保证在职人员的工作状态,使他们能够满意政府策略,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最后,为了实现城镇化带动乡村化,缩小贫富、收入、分配差距,政府需要及时调节和干预市场机制。通过实行更大规模的宏观调控,不断加大产业发展力度,改善产业结构性能,从而充分发挥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经济价值。
3.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政府、企业、居民经济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需要重视黑龙江的经济收入发展状况。通过给黑龙江省更多的经济政策,不断放宽黑龙江市场,加速黑龙江的经济建设。为了提升黑龙江人均收入,国家应加大对黑龙江的资金投入力度,帮助黑龙江招商引资,促进黑龙江各个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充分保障黑龙江的收入分配格局。首先,国家应充分考量黑龙江经济发展滞缓的原因,制定和采取“对症下药”的措施,从而不断提升黑龙江省的经济竞争力。其次,国家应加大对黑龙江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给予农民提供技术和基础津贴保证,不断提升农民抗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从根本上促进收入与分配的平衡发展。再次,国家应更进一步地开放黑龙江省的市场。通过协同经济大省,全面建设黑龙江,在保证居民收入的同时,稳固黑龙江的产业结构。最后,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强化对黑龙江的资金与政策的支持。通过借助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的春风,为黑龙江发展创设良好环境,给黑龙江居民提供参与分配的机会,促进黑龙江人提升收入水平。
4.提升社会福利待遇水平,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升黑龙江社会福利待遇,已成为保证黑龙江人收入的根本手段。为了保障收入分配格局,黑龙江政府需要加速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首先,政府应深入分析黑龙江收入分配格局问题。通过保障每个公民、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全面提升黑龙江人的生活水平。其次,各地政府应加大合作力度。通过协同各个城市医保、农村医保,将社会保障效益辐射到每个黑龙江居民身上,从而在消除待遇偏差的同时,帮助需要提升待遇的居民享受真正的福利。最后,政府应重视教育发展,转变居民思想意识。通过深化政府形象,不断迎合民心。通过提高待遇津贴,使每个居民都能依托工作,得到最公正的待遇,从而在消除社会矛盾的同时,加速产业工作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黑龙江的人均收入。
综上所述,提高黑龙江省经济收入与分配能力,需要从城镇化、乡村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发挥社会机制功能,不断提升社会保障力度。通过招商引资,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根本上为黑龙江居民工作与生活创造条件,进而调整和优化黑龙江收入分配格局。
参考文献:
[1] 倪芳.黑龙江省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8,(17):42-43.
[2] 林利,曹夏茵.黑龙江省城镇单位工资收入结构性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7,(6):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