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阅读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
2020-09-12朱铭
摘 要:对比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章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展开叙述,以对比阅读为支架,通过图文对比、古今及同类文章比较发现表达特点;借助情节、语言,在对比中品味神奇;巧用磨难、留白,在对比中助力表达;以对比促阅读,落实单元目标,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关键词:对比阅读;思维训练;神话故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今统编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读整本的书”,将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对学生阅读的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大阅读时代,教师的课堂不再只是简单的“一课一得”,而应将眼光落在“单元”甚至以“学段”上,难易得当的展开教学。学生则需要深化阅读,主动培养阅读的思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对比阅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架。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神话主题单元,共选取了四篇文章,从文體和内容上来看都有许多不同。因此笔者在教学本单元时,采用了对比教学的形式,引发学生观察文本结构,感受文本内容,发展思维,从多重角度入手感受神话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
一、 品“表达”,在对比中发现
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第二学段学生而言,现代文篇幅虽长但易于理解,小古文虽然文字简短,但较难读懂。教学中可以巧借古今对比、图文对比以及同类文章对比,发展思维,助力文本理解。
(一)借助古今对比,划分文章结构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将一篇现代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划分结构的意识,但是小古文则不同,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接触少,能借助注释说说故事含义已然不易,更别说一上手就要求学生理清结构了。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在现代文和小古文中建立联系。
【案例1】
学习《盘古开天地》一文时,在充分感受文本内容后,引出小古文: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其实是由一篇小古文改编而来的,对比一下两篇文章,你发现了什么?(对比篇幅)(学生练读,借助注释,交流文章内容)
师:理解了小古文的含义,你有什么发现吗?(对比内容)
生:小古文的意思和现代文是一样的。
师:原来小古文就是在讲这个神奇的故事呢,我们说故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你能在小古文中正确划分文章的结构吗?(对比结构)
(生自由交流后,出示表格加以总结)
师总结:原来“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就对应着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呀,小古文也有结构,我们通过理解含义,就能够顺利地划分好文章的结构。
《盘古开天地》现代文
《盘古开天地》小古文
结构
起因:第1自然段
经过:第2~4自然段
结果:第5~6自然段
起因: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经过:万八千岁……盘古极长。
结果:首生盘古……化为黎甿。
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中,小古文的理解虽不是教学的重点,但我们借助现代文降低小古文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感受小古文的结构,能够为第二课《精卫填海》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借助图文对比,助力文本解读
面对阅读难度较大的小古文,老师可以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投入阅读,积极思考。如教学《精卫填海》一课时,巧借“连环画”,以“为图片配文字”的游戏形式展开文本理解,以“图文对比”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案例2】
“谁是金话筒”比赛:出示无声动画片,给画面配上文字。
四人小组合作,一人配一张图片,评价标准:
☆声音响亮 ☆表达流利 ☆声情并茂
☆内容叙述准确 ☆有自己的表达
(三)借助同类对比,体会表达特点
在本单元“快乐读书吧”中,主要介绍了两本书籍:《山海经》和《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这两本著作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统编教材强调落实“三位一体”,及“教读——自读——课外阅读”,总编辑温儒敏先生也曾建议老师用“1+x”的办法展开阅读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比较阅读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
我们以《精卫填海》一课为例,在小古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教学的分寸,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其典型特点视而不见。这一课选自先秦古籍《山海经》,这本著作中记载了许多中国古代人物鲜明、想象丰富的神话传说,我们不妨选取小古文《夸父逐日》与之加以对比,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度。
古今异义
语序颠倒
小古文
现代文
小古文
现代文
《精卫填海》
少女:
小女儿
少女:
未婚的年轻女子
女娃游于东海
女孩子在东海游玩
《夸父逐日》
走:跑
走:行走
饮于河、渭
在黄河、渭河喝水
二、 悟“神奇”,在对比中品味
神话故事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神奇,本单元要求学生“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因此我们可以对比情节、语言,体会神奇之处。
(一)借助情节,在对比中体会人物形象
神话人物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愿望,他们的身上常常有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以及勇往直前的开拓意识。而这些人物的塑造离不开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情节心电图”,挖掘隐藏在情节背后的崇高之美,锻炼学生思维的广度。古希腊神话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笔者以《普罗米修斯》为例。
【案例3】
在通读全文后,以课后思考题“故事中哪个人物或情节最触动你?”展开思维练习。学生借助“情节心电图”将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总结,为人物形象解读打好基础。
1. 情节对比塑造人物形象
对比普罗米修斯取火种之前和有了火种后人类的生活场景,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甘愿牺牲自己。
2. 行为对比加深人物形象
(1)对比宙斯和普罗米修斯
宙斯是诸神领袖,他更在乎自己的权威不容侵犯。对比宙斯,普罗米修斯更加悲天悯人。
(2)对比火神赫淮斯托斯和普罗米修斯
火种虽然敬佩普罗米修斯的举动,但不敢反抗。对比火神,普罗米修斯更加坚强。
(二)借助语言,在对比中感受神奇想象
神话故事到处充斥着神奇的想象,神话故事除了离奇有趣的情节,故事的语言魅力也不容忽视。比是手段,读是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神话的语言描写与现实生活相对比,感受神奇的想象。
1. 语言塑造神奇的人物
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借来了火种,却得罪了宙斯,他在高加索山上经受磨难,宙斯派来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折磨普罗米修斯。
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
肝脏被吃掉了还可以长回来,这样的普罗米修斯多神奇,不过这样的神奇却让他在这个可怕的悬崖上接受无止境的折磨,这不禁让人为他揪心,也更为他为了人类不惜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神而感动。
2. 语言展现神奇的变化。
盘古为了撑开天地,最后累得倒下,倒下后盘古的身体产生了神奇的变化,他的整个身体变成了美丽的宇宙。古人无法解释世间万物的存在,便用神奇的想象将一切诉诸神灵,而在文本的语言中我们发现,盘古的变化不是随意联想,变化而成的东西不能随便交换,因此变化需要合理。
三、 助“迁移”,在对比中运用
本单元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需要以多种方式发散思维,锻炼阅读思辨能力,还需要提供表达思维的契机,阅读需要落地。
我们观察每篇课文的课后要求,对于复述故事的要求逐步细致。这是在提醒教师,本单元习作《我和 过一天》也要发挥想象,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为了落实习作的单元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就要注重迁移运用。
(一)借助磨难,在对比中表达
神话主人公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总会遇到磨难,面对磨难,这些英雄们或坚韧、或无畏,甘于奉献。也正因为这些磨难,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因此,在展开想象表达时要能够巧设磨难,提升表达效果。
【案例4】
《女娲补天》一文的重点在于找五彩石补天,因此求雨的部分略写为一句话。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没有指导,直接让学生将这件事的经过说具体、说生动难度很大。在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巧借“补天”经历,让学生对比着进行表达。
“补天”情节
语言表达
磨难一
寻找五彩石并不容易
忙了几天几夜 找哇找哇 终于
磨难二
冶炼五彩石很费劲
神火 练了五天五夜
要想将过程写生动,要能够给女娲“求雨”过程巧设合理的磨难。结合文本内容,我们将目标锁定在找雨神的路途之中,以及求雨神降雨被拒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打开思路,引发想象。
“求雨”情节
语言表达
磨难一
寻找雨神
十万八千里 走了整整七天 翻山越岭
磨难二
求雨神降雨
心如刀绞 泪如雨下 苦苦哀求
(二)借助留白,在对比中创编
神话故事中有许多艺术的留白,无论是情节的留白还是人物心情的留白都为人们留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些留白是很好的语言练习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使用留白,巧用对比有目的地发散学生思维,优化表达效果。
这个单元的课后思考题中经常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对神话人物的感想”,这要求学生感受人物精神的留白,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具体化为一个问题: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在面对这个问题时第一反应是感谢,但除了感谢、赞美,很难有其他的回答,这就是思维僵化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联想人物的作为,对比展开想象,将回答具体化。
课文中出现的情节留白更是一个语言训练点,如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文中用“他的 变成了 ”这一重复句型展开叙述,最后以省略号结尾,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模仿着进行合理的创编。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回火种后,文中用列举“人类用火来干什么”来表现火的重要性,并以省略号结束,学生也可以通过对比,规范表达形式,结合生活实践,展开合理创编。
对比阅读,能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供了一个支架,围绕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相信我们能够在阅读的课堂上听到更多的声音,让思维插上翅膀,让阅读落地开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冯晴.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葛亮亮.新教材,新在哪里:访新版“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J].内蒙古教育,2016(28):11-13.
[4]顾祝群.基于神话故事教学的文化课堂重构:以《嫦娥奔月》为例[J].语文知识(16):8-10.
作者简介:朱铭,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