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2020-09-12刘红星

考试周刊 2020年76期
关键词:生命价值生命教育措施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对于生命认知和生命价值明显发生变化。近年来,青少年自杀、自残和他杀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此可见社会生命教育的严重缺失,青少年缺乏对于生命尊严和生命权利的正确认知。面对如此严峻的状况,当下中小学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重视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通过开展积极有效措施,使学生能够适应复杂的社会变化,在获得幸福和快乐的生活中展现生命的精彩。

关键词:生命教育;学校;教师;措施;生命价值

现在的青少年面对社会的快速变化,并且不断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判断能力较差,不知如何抵御社会负面信息的侵袭。青少年难以抵御这种不良生命文化影响,因而当不良生命文化泛滥时,会使更多的人受其影响,会让那些处于边缘状态的人以驱动力,增加忽略生命健康的可能性,之前传播在青少年的“蓝鲸自杀游戏”席卷全球,造成了严重社会不良影响。在当代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校和家长过度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被有意无意忽略,生命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青少年自身难以消解自己在成长中面对的心理困惑,并且负荷着沉重的压力,缺少应有的生命关怀和正确的生命意识,这就导致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打架、群殴、吸毒、自杀、虐待动物等诸多事件频频出现在媒体头条。据相关数据调查,青少年自杀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而且有低龄化趋势,这不得不给我们敲响警钟。青少年如果没有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确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就会对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态度极度冷漠,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怀生命的意识,生命观念淡薄,无形中加重了社会冷漠。

一、 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问题分析

大众文化的盛行使人们逐渐依赖能带来感官刺激的数字图画,会不自觉地沉溺网络。长期贪恋感官无法自拔,碎片化的浅度学习使青少年缺乏深度思考未来的能力,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西方文化的对抗,使处于虚拟文化的青少年变得无所适从。网络游戏暴力因素泛滥对未成年人造成恶劣影响,使青少年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爱意识、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未成年同样也难以抵御大众文化带来的排斥理性,追求感官享乐的影响,处于好奇期的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极易被消解在个体生命的享受中,陷入享乐主义的泥潭。网络文化的盛行使青少年在虚拟世界去寻求友情弥补和倾泻情感,沉溺于其中,进而难以区分真实和虚拟世界的不同,变得逐渐自我封闭。另外,他们在虚拟的社交空间中不会受到现实生活中伦理道德的束缚,他们在网络空间释放自我压力的同时容易造成自我身份认知的危机。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未成年人受到了网络暴力的影响,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法治意识匮乏,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自身人格发展和适应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外界的接触习惯用对立的姿态,缺乏自省能力和责任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背景下,父母对与子女的期许越来越高,子女甚至成了与人竞争谈资的资本,这就造成家长对于孩子成绩的过度关注,以学习的重要性来否定孩子其他的正常需要,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失衡。孩子对于生命的漠视和家长对于孩子生命价值教育的忽视有直接的关系,父母在孩子人格教育上的失职,使学生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修养。学生在家长逼迫式的教育下容易产生逆反行为,对于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容易产生争执和矛盾,进而诱发激进行为。上海十七岁中学生跳桥事件本可以避免,家长的过度批评教育和软暴力最终酿成了这场悲剧。在家长对于孩子学习过度关注和生活上的纵容中,导致学生丧失了许多体验美好生活的机会,容易迷失自我,对于家人的付出缺少感恩之心,难以承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二、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建构和探索

生命问题需要用生命方式来解决,而教育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面对青少年生命价值教育的缺失,学校是承担教书育人的场所,必须承担起生命教育的职责。学校必须重视生命教育,并开展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的生命健康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困境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往往仅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成绩,而使德育工作和心理教育流于形式,鲜少重视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的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学校必须直面生命教育重视的不足,缺乏可以开展生命教育的专业型人才、师资力量匮乏、内容过于单一、方法单调以及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来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使学生重视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学生面临着永无止境的竞争,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压抑了中小学生的心理情感和个性。学校对于生命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面对生活学习以及情感压力时,缺乏经验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对于生命知识、价值的意义的认知有所偏差。未成年人难以排解负面情绪容易导致自残,甚至伤人的案例屡见报端,在最新调查数据表明,青少年伤害他人生命健康的犯罪案例占犯罪总数的百分之三十。

学校教育的起点是人,而生命是人存在的基础。生命教育既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中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生命教育的新途径,实施生命体验教育来解放学生個性思维和情感,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通过探究生命教育,让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同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和价值观,能真正的体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学校引领,共探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教导学生关注生命,学校首先应该教导学生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能够充分了解自我,在不断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唤醒学生对美好生命的向往。学校应该加强对生命教育领域人才的培养,对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的专题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教师重视育人工作,提高教师对于生命教育的重视和理解。明确各学科教师的认知,落实生命教育是教书育人的必修课程,提升教师对于践行生命教育的使命感。明确教师生命教育的责任意识,重视教师自身生命意识表现出的示范效应,建立科研奖励措施,促使教师加强对于相关教育的理解,鼓励教师对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

学校组建生命教育心理团队,鼓励具有心理辅导证书和班主任C证的教师担当疏导学生心理辅导的职责,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与压力,引导学生理性应对,正确处理情绪。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更加系统准确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提前发现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教会学生调节心理健康的技能,强调人的生命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学会心理自助。学校使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定期对专职心理辅导团队教师开展培训交流,开展与社会紧密关联的活动,如在新冠疫情期间探讨如何开展疫情下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筛查结果,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健康活动课,以活动课的形式为主要途径积极开展生命教育。针对个别学生的突出案例,团队教师一对一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对不同问题或同类问题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并建立心理档案。联合班主任、学校和家长共同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联动,促进生命教育资源整合,在常态化下强调教育互动。

(三)家校共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被称为教育之基,父母对学生成长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生命教育走进家庭,让家长成为学生生命意识的导师,家庭成为守护孩子生命的堡垒是落实生命教育的关键。学校开展家长课堂,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家长系统化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提升家长对于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知,让家长知晓自己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专题化讲座使家长明白家校合力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如何正确、安全的教导孩子使用网络,让学生远离不良文化的影响,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帮助孩子们走出阴霾,走向生命的乐章。学校联合家长共同开展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品格教育,提醒家长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意识的强化生命教育。如在参加葬礼、婚礼和新生礼时指导孩子,正视生与死,理解生老病死是生命规律,强调生命是唯一的,必须要正确心态对待,敬畏生命才能让生命在人生各个阶段都活出应有的精彩。

通过开展死亡教育来提升对于孩子自杀行为的警觉,培养对生命的敬畏感,关注孩子本身,教会孩子肯定自我的生命价值。通过家谱、家规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体会传统文化中感恩的價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独立的个体,同样是父母的血脉相传,应该承担应有的职责和担当。生命教育需要学校和家长联手形成教育合力,全方位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多元化教育,让学生体验生命美好

面对生命教育,学校需要开设多元化课程,引导学生通过情景体验和实践操作来体悟人生的意义,进而在精神层面获得提升。生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们获得幸福生活,如何教导中小学生正确的休闲是校本课程需要考虑的命题。引导学生学会休闲的本质就是使他们摆脱功利心和外界的干扰,在追求喜好的同时得到身心地解放。

学校开发的生命课程可以选课走班的形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课程中发掘自己的喜好。选课走班采用集中的时间,打破了学生班级的壁垒,让学生可以和更多的人接触,进而在兴趣课程中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课程的开设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通过丰富多样的多元化课程逐渐消除外界的负面影响。学校开设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以注重学生的体验为主,务必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不断的实践验证来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

例如,可以联合不同学科教师开设陶冶学生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的综合课程,如语文教师联合美术老师共同讲述书法和国画,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开展木艺、版画、篆刻课程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展实践能力。学生在点点滴滴的努力中

变得更加自信,在真实的体验中养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在多元互动中逐渐提升生命的质量,明确生命的意义在于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让自己的专长成为特色生命教育课程,增强了与学生的互动,师生在双边互动中共同创造,共同追求人生的价值。

学校关注生命教育,精心研发特色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中和生活中能获得更多的生命体验。在开发课程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提升保护自己的能力,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可以抵制不良侵害。学校的特色课程可以联动家长和社区的力量,打破学校壁垒,让学生家长和社区工作者走进课堂执教,凝聚学校、家庭之间的管理智慧,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例如,开设选课走班烹饪课程,以家长授课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在体验互动中提升生存自理能力。学校联合社会实践课程带领学生走出校门,通过游览名胜古迹来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参与如采茶和参观当地工厂体验职业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安全意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学生在深度体验中养成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在与外界的主动交往中不断开拓创新,在不断的实践中锤炼品德,完善人格,使自己的生命日渐丰盈。

三、 结语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必须肩负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命与自己、他人和自然的关系,学会关爱生命,关心他人的命运。开展高效生命教育,必须扫除认知盲区,借鉴国内外优秀教育案例,联合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课程,共同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打造校本课程,注重生命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命,逐渐掌握生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发掘自我的潜能,在实践中实现自我的价值,书写生命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郑晓江,张名源.生命教育公民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49.

[2]李成萍.加强生命教育的措施[J].教学与管理,2009.

[3]万华.从校园暴力看生命教育的缺失和教育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7.

[4]尹伯堂.中小学生命教育不容忽视[J].江西教育,2014.

[5]陈泽环.敬畏生命:阿尔贝特·施韦泽的哲学和伦理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崔淑慧.文化视阈下的青少年生命教育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7]郑晓江.生命忧思录——青少年生命教育刻不容缓[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刘红星,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市新都区旃檀中学。

猜你喜欢

生命价值生命教育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其应对策略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加强国学修养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思想和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
试析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