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产儿护理文献研究热点分析
2020-09-12王茹霞陈京立
王茹霞,陈京立
(北京协和医学院 护理学院,北京100041)
早产儿指妊娠满≥28~<37 周分娩的新生儿[1]。随着“二胎政策”的正式实施,我国早产儿发生率逐渐由5.32%上升到10.17%[2]。 由于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感染风险高、喂养困难等问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在早产儿的护理方面具有挑战性,如何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的护理工作是降低致残率的重要保障工作。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是以科学知识作为研究的对象,能将“知识图形”和“知识谱系”可视化展示出来。将复杂的科学知识领域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及图形的绘制,以揭示科学知识的结构关系和演变规律,而知识结构和演变也能帮助预测新知识的产生[3]。 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应用Java 语言开发的CiteSpaceⅤ软件, 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之一。CiteSpaceⅤ着眼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寻找某一学科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并且可以利用知识图谱的形式可视化呈现[4-5]。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进行文献检索,将文献检索字段的主题设为“早产儿and 护理”,发表时间为1950 年1 月1 日—2019 年12 月31 日, 共检索到4 060 篇中文文献,对检索结果整理与去重,剔除会议摘要、报纸以及与早产儿护理无关的文献,最终得到3 738 篇文献记录。 将检索的文献以Refworks 格式导出,记录包括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期刊等信息,以download_XXX.txt 文件名保存,以备可视化分析应用。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Ⅴ软件, 对不同时期的早产儿护理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计量学分析。 设置时间区间为1950—2019 年,单个时间分区的长度为2 年, 阈值设置TOP=50, 图谱裁剪的修正算法(Pruning) 选择的是最小生成树算法Pathfinder 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k; 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CiteSpaceⅤ软件中,设置为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关键词中研究热点共现知识图谱 关键词是文章的核心, 代表文章的主旨内容。 软件界面上Node Types 选择keywords,通过对高频次的关键词分析,能够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热点,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导。在文献分析时,除了“早产儿”与“护理”2 个高频词外,与之相关出现频次最多依次为呼吸暂停、护理干预、暖箱、生长发育、发展性照顾、护理体会、母乳喂养、喂养不耐受、袋鼠式护理等关键词。 见图1。
图1 我国早产儿护理研究热点共现知识图谱
2.2 突现词 突现词主要探测在某一时段引用量有较大变化的关键词, 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预测早产儿护理研究趋势[5]。 本研究中主要将time slicing设置为2009—2019 年, 更针对性分析近10 年早产儿护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从而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借鉴。通过分析结果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为:袋鼠式护理、延续性护理、应用效果、生长发育、经口喂养、集束化护理、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发育支持性护理等。 见表1。
表1 我国早产儿护理研究突现词共现图谱
3 讨论
3.1 早产儿基础护理研究内容 通过CiteSpace 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和突现知识图谱可知,早产儿呼吸和喂养是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呼吸护理的研究主要涉及药物治疗、机械通气和非药物治疗(体位护理、水疗床、鸟巢等)[8-10]。 研究表明,体位护理能够改善早产儿心肺功能,减少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有效改善治疗的效果[10-11]。另外,国外研究发现[12],芳香疗法也能有效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频率,这和Edraki 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陈瑾[8]在78 例早产儿中开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在药物治疗呼吸暂停时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时,观察组呼吸暂停次数较少,消失时间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呼吸关是早产儿存活的关键,护理研究也随医学新技术、新方法的变革不断改进,新的研究成果应积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服务价值。
早产儿喂养的最优途径是经口喂养, 通过合理喂养,提供营养支持,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喂养作为基础护理重要内容,国内多位学者积极探究经口喂养对策, 从而帮助早产儿早期吸吮,促进体格生长发育。 章晓真等[14]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68 例早产儿进行观察, 统计分析发现早产儿经口喂养纠正胎龄≥34 周, 经口喂养过渡时间越长。国内学者也积极借鉴国外喂养护理经验, 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口腔运动干预, 研究结果证实能显著提高经口喂养效果,降低喂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改善治疗的预后结局[15-16]。 喂养关作为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关键, 临床护理工作者要掌握评估经口喂养的时机进行合理喂养, 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制定经口喂养标准化流程,规范早产儿喂养基础服务操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2 早产儿母乳喂养方面研究 从图1 可知,母乳喂养和喂养不耐受均是出现在图谱上的高频词。 自1990 年起,卫生部将每年5 月20 日设立为“母乳喂养宣传日”,强化母乳喂养意识,对于母乳喂养护理的研究也迅速增多, 主要为母乳喂养和喂养不耐受以及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的护理研究。 国内外研究表明[17-18],母乳喂养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降低早产儿感染发生率等。 另外,闭环式管理模式[19]、程序化护理干预[20]等随机对照研究也发现能够帮助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 在喂养过程中,由于早产儿胃肠运动功能和激素调控机制不成熟,肠内营养建立困难,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 研究报道[21],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与胎龄、机械通气、出生体质量等因素相关,发生率约为10.7%~69.2%。现有研究表明改进喂养方法和护理措施,如:微量喂养、非重力吸吮能够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22]。 但临床上尚未有喂养不耐受统一诊断标准和可信度较高的评估量表,仍需护理人员进一步探究。
3.3 早产儿照护方面的研究 通过共现图谱可知,发展性照护、发育支持性护理、袋鼠式护理等均为早产儿照护方面的研究热点,多设计护理干预方案来证实对早产儿应用效果的研究。生长发育问题能直接反映出早产儿疾病进展以及治疗情况,抚触、鸟巢式护理等照护方法表明有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护理。另外,研究发现发展性照顾、袋鼠式护理等能帮助减轻侵入性操作疼痛,改善早产儿的生长、认知、运动功能和神经发育[23-24]。许晓呈[25]的研究发现,优化环境、光线以及疼痛管理等综合的发育支持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的进奶量,缩短住院时间。近年来,随着护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移动智能手机等提供的延续照护方法也被证实在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方面有显著的效果[26];通过微信平台,远程提供早产儿父母照护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照护信心[27]。随着“优质护理、全程护理”概念的提出,对于早产儿院外延续性照护仍是护理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3.4 早产儿护理方式的研究 集束化护理模式是指多个被证实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结局的单项护理措施共同组成,目前已应用在早产儿脐静脉置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药物输注的管理等方面[28-30]。另外,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 年)中提出[31],延续性护理作为从医院到家庭和社区的一种出院后护理模式,仍是护理事业重点内容。 研究表明[32], 优质的延续性护理不仅能够降低早产儿的再入院率,而且能够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家庭参与式护理在以家庭为中心的和发展性照顾2 种理念基础加以延伸上提出的一种护理方法[33],尊重早产儿父母、 鼓励参与临床照顾中, 不仅能够提高照护技能,而且能够缩短早产儿住院时间。 Ortenstrand 等[34]的1 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 当早产儿父母积极参与早产儿照护中,平均住院天数缩短约5.3 d,不仅利于早产儿预后和生长发育, 而且也帮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家庭参与式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早产儿父母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还能帮助提高早产儿父母的照护技能, 未来研究方向可以关注家庭参与式护理与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对早产儿父母跟踪随访,探究家庭式参与护理服务的长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