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美,欣赏美

2020-09-12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

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本性艺术节情趣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4)班

面对缤纷多彩、价值多元的世界,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彷徨无奈,更不是牢骚满腹,而是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欣赏美的心灵。

要享受当下。人的本性会驱使我们的眼光始终放在光鲜亮丽的远方,而忽视当下的、身边的、属于自己的光芒。或许朝九晚五的日子会枯燥,平淡无奇,但只需稍稍留意,便会发现许多令人惊喜的小乐趣,许多绚丽多姿的微风景,许多令人难忘的快乐瞬间。例如,无意间抓拍的照片,近亲好友的关心,宠物猫咪的撒娇,迎风怒放的花朵……享受当下、感恩生活,试着学会发现身边的美,欣赏来自周边世界的美。

同样的,人的本性也会使我们始终沉浸于自我世界中,以“我”的视角来看待人或物,评论是与非,但我们也可以选择跳出局部,拓宽一下视野,转换一种视角。试着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人,试着采取发散思维去拓展选择。如此,将自己代入他人位置,才会有许多不同的感悟与体验。

一如看《红楼梦》,一直都偏爱黛玉,认为她直率、坦诚、没有心机,讨厌那个故作姿态的宝钗。在人们的印象中,世故、圆滑向来不是什么善语,可是,果真如此吗?我们将不同的角色抽离出《红楼梦》,“宝钗”应该是个正常人,普遍存在,而“黛玉”则几乎不存在,尤其是在成人的世界中。或许有人会说,世故是成人世界的产物。但事实上,即使是小朋友,也懂得如何讨好别人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成年人世界不过是把糖果换成了利或名。许多“自恃清高 ”的人,看起来似乎是不求取功名利禄,那么他们又为何要向别人表明自己“清高”的立场?你“清高”,你不求名与利,为何要告诉别人呢?自己有数即可。可见,我们不该过分克制自己的本性,率真一点,真诚一点,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取自己想要的。再比如,正与反,黑与白,地狱与天堂,转换一个视角,会发现双方皆有存在的合理性,因而欣赏到和谐共生、求同存异的不一样的美。

最后,尝试去改变自己,也能够获得不一样的美。《绿皮书》中的唐·雪莉是一个范例,西装革履,谨言慎行。尽管如此,喜欢听他弹钢琴的白人,仍然不会尊敬身为黑人的唐。而后,唐尝试去改变自己,首先接纳自己的黑人身份,于是只弹施耐威钢琴的他,也在黑人酒吧中弹起了老旧的破钢琴。没有原先的拘谨,率性地弹起了自己最爱的肖邦,从中获得了尊敬,得到了快乐。我以为,这是另外一种美,美在悦纳自我,美在不活在他人的眼光中。

享受当下,感恩生活,转换视角,尝试改变,让我们慢慢地学会欣赏自己,欣赏世界,遇见和欣赏一切的美好。

相关链接:

朱光潜“谈美”

☆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文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举办校园艺术节,在宣传栏里有这样三则材料:

1.穆罕默德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1980年前后的北京大学燕园,每年春天都会看到一位80来岁的老人从一堵倒下半截的矮墙后边,在那灿烂的花丛中摘下一朵花。然后,他穿过矮墙的间隙,微笑着将那一朵朵小花递给墙外的学生们。这位老人,就是朱光潜先生,那位学贯中西、识通古今的美学大师。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以下两种身份中选择一种身份,表达你对审美情趣的认识与思考。

(1)以艺术节主持人小美(高三学生)的身份,在现场向全校学生做开场主持。

(2)以高三学生代表小美的身份,在艺术节现场向全校学生演讲。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猜你喜欢

本性艺术节情趣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诗词要有情趣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羊质虎皮
本性最美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