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思考*
2020-09-12张小明
张小明
(中北大学 发展规划处, 山西 太原 03005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是党和国家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导向, 也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 为推进内涵式发展, 国内高等教育研究者和高校管理者有的从高校四大职能出发, 探寻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路径选择[1-3]; 有的从“双一流”建设出发, 思考推进内涵式发展的举措[4-5]等。 而近年来各种大学排行榜的兴起, 已逐渐发展成为社会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 并影响到高校的招生、 毕业生就业、 师资引进等多个方面。 因此, 本文拟对国内主要大学排行榜的排名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进而探寻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主要路径, 以期对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 国内主要大学排行榜发展历程
要了解国内高校主要大学排行榜的排名指标体系, 有必要先了解国内高校主要大学排行榜的发展和兴起的过程。
1985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 “教育管理部门还要组织教育界、 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 这是中国政府部门首次提出对大学进行评价, 为相关机构和团体开展大学评价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6]314-320
1987年,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依据《科学引文索引》对中国87所重点大学进行了排名。
1993年, 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大学评价课题组对全国614所本科大学进行了评价。 随后, 武书连大学排行榜每年发布。
2002年, 中国校友会网首次推出“中国大学排行榜”网络评选活动, 并于2003年8月对外发布了“200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这是中国第一个由网络评选产生的大学排行榜, 并一直持续至今。[7]
2004年, 金平果大学排行榜由中国科教评价网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按年度连续发布。 2017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 并聘请邱均平担任院长。 因此, 2018年金平果大学排行榜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等单位联合发布。
2015年, 上海软科(前身为上海交大大学排名)依托自身的高等教育数据积累和国际著名出版机构爱思唯尔集团的文献数据库发布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并一直持续至今。
目前, 国内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武书连大学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行榜、 金平果大学排行榜、 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软科), 因此, 本文只对以上四个大学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2 四个主要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及特点
目前, 国内四个主要大学排行榜基本上都是从大学功能作为切入点, 从数据是否准确可靠以及数据采集的难易程度为出发点来选取和设置各自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 再进行处理, 最后进行计算得分, 从而得出排名结果并加以公布。 因此, 分析大学排名, 必须从最基本的评价指标着手, 分析具体的指标以及每个指标的比重。
2.1 武书连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及特点
武书连大学排行榜1993年开始对大学的发展进行评价, 2000 年, 建立以对社会的贡献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中国大学评价体系, 并确立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个一级指标, 研究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自然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四个二级指标和50余个三级指标。 随后每年都在微调, 一、 二级指标体系没有变化, 主要是三级指标增加和调整。[8]武书连大学排行榜重视数量和质量, 同时自己开发SCD源期刊, 考核科研产出等。
2.2 校友会网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及特点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行榜目前指标体系包括教育教学质量、 高层次人才、 优势学科专业、 高端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科技基地、 办学层次、 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九个核心指标, 涵盖的四级指标有400多项, 是目前国内大学评价指标数量最多的大学排名。[9]473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行榜没有采用毕业生数、 毕业生就业率、 SCI论文数等数量指标, 它更看重杰出校友数和校友、 社会捐赠等情况, 在科研方面, 将国际和全国知名的行业性科研奖励和人才奖励也引入排名。
2.3 金平果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及特点
金平果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强调“规模与效益” “数量与质量” “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平衡关系等, 指标设置既有绝对数指标也有相对数指标,主要涉及办学能力、 科研产出、 质量水平、 学校影响力四个一级指标, 涉及教师水平、 教育经费、 项目与平台、 学生数量、 学生获奖、 科研成果、 效率与效益、 学生质量与水平、 教学质量与水平、 科研质量与水平、 学科质量与水平、 学术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等13个二级指标, 下设30余个三级指标。[10]
2.4 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软科)及特点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榜则选择从学生、 雇主、 学者、 企业等大学服务对象的立场来评价大学, 其指标体系涵盖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服务社会和国际化四个维度。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榜的排名评价体系涵盖了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服务社会和国际化四个维度的10个指标, 包括生源质量、 培养质量、 社会声誉、 科研规模、 科研质量、 顶尖成果、 顶尖人才、 科技服务、 成果转化、 学生国际化等。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明确说明了选用每项指标的理由和它们所要测量的内容, 更加强调原始数据完全公开透明以及可验证。[11]
3 国内四个主要大学排行榜共同评价指标及分析
通过表 1 对比发现, 国内四个主要大学排行榜中均有的指标为: 新生入学平均分数、 毕业生就业率、 高水平学术论文及引用等。 而优质教学资源如教学工程、 教学奖励、 教学基地中心、 教材及课程、 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及基地、 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 专利授权及成果转化、 留学生人数等为除软科版以外三大排行榜中均有的指标。
表 1 国内四个主要大学排行榜共同评价指标
同时, 通过国内四个主要大学排行榜对比可以发现, 人才培养占比均是重中之重, 武书连版排行榜中人才培养占比62.98%, 校友会网大学排行榜中人才培养占比54%, 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人才培养占比45%。 科学研究也是四大排行榜中的一级指标, 占比仅次于人才培养, 武书连版排行榜中科学研究占比37.02%, 校友会大学排行榜中科学研究占比31%, 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科学研究占比40%。 科研决定水平, 人才培养没有科研支撑也是不行的。 师资队伍在校友会的网排行榜和金平果大学排行榜作为单独的指标来考核。 尽管在另外两个排行榜中不作为单独考核指标, 但是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国际化在三大排行榜(除武书连版)中均作为重要指标, 主要考核留学生人数、 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中国政府奖学金、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院校、 主办的孔子学院、 参加的中外大学联盟等。 “大学声誉”是大学排名的重要指标, 在校友会的大学排行榜中“社会声誉”占到了2.21%, 金平果大学排行榜中“学校声誉”由“学术声誉”和“社会声誉”两项构成。 此外, 社会/校友捐赠是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校友会大学排行榜中, 社会/校友捐赠占比8.83%,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中社会捐赠收入占比5%。 对于国内四个主要大学排行榜中共同的评价指标, 这也是高校在实现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应给予重点关注的指标,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举措。
4 关注重点评价指标, 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谈到排名时谈到“尊敬排名, 不唯排名, 重在走自己的路”[12]。 因此, 面对大学排行榜, 各个高校要科学、 理性、 辩证地看待, 不能只看名次, 而应透过大学评价指标和数据挖掘其背后的规律和启示; 要通过对比各大排行榜的指标体系, 找出对实现学校发展有指导价值的信息, 探寻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具体方向和路径, 进而推动并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
4.1 突出人才培养核心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章第5条就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 才能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14]从国内四个主要大学排行榜共性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入手, 高校应着力提高生源质量、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加强国家级优势教学资源建设、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
4.1.1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提高生源质量
通过四大排行榜对比发现, 新生入学平均分数是重要考核指标, 特别是在软科版大学排行榜中生源质量(新生高考成绩)占比30%, 高校应高度重视招生宣传工作。 在招生宣传工作中, 要转变主体思考模式, 从学生成长与家长关注的思维逻辑出发, 想其所需, 丰富招生宣传方式, 扩大招生宣传所辐射的区域。 如高校在各地建立招生宣传工作组, 实现与中学的长效对接, 与学生家长进行良性沟通, 以此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而提高生源质量。
4.1.2 加强就业指导, 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率是四大排行榜均考核的指标, 因为就业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应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 提升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水平, 打造“线上+线下”的就业工作模式, 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率。 在就业质量方面, 重点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沟通联络, 帮助毕业生到相关企业就业。 举办公招公考培训班, 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公务员、 军队文职、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等。 出台相关激励政策, 鼓励学生考研, 不断提升毕业生升学率; 同时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 持续推送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去实习任职, 同时, 以中外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等为抓手, 积极提升学生出国率。
4.1.3 加强国家级优势教学资源建设
国家级优势教学资源涉及国家一流专业、 国家一流课程、 国家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教改项目、 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多个方面。 加强国家级优势教学资源建设, 对于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因此, 高校要做好各类项目的申报和跟踪工作, 同时, 做好各类优质教学资源的培育和建设工作。
4.1.4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是三大排行榜(除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榜)中均有的指标。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 高校应努力将创新精神、 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大力推进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和竞赛活动, 不断提升学生获奖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 集成优质资源, 着力打造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并将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学过程和成果作为教学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 进一步调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积极性。
4.2 着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科学研究是国内四个主要大学排行榜考核的核心指标。 因此, 学校应坚持教学科研并重,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 加强产学研用合作, 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4.2.1 鼓励发表高质量论文
基础研究是科学发展的根基, 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科技自身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校科技工作者是基础研究的中坚力量, 论文是基础研究成果产出的主要表达方式。 通过四大排行榜对比可以发现, 论文数量不再是考核的重要指标, 更多的是要考核论文的水平和影响力, 即发表在顶级期刊的论文或论文被引率等。 2020年2月, 科技部、 财政部印发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 教育部、 科技部研究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 要求“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评价的直接依据”“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科研人员、 学科和大学评价的标签”[15]。 因此, 高校应根据文件要求, 改进论文评价标准, 实行代表作评价, 引导高校科技工作者发表高质量论文, 包括发表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 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 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的报告。
4.2.2 积极支持科研创新基地建设
科研创新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自主创新的重要阵地, 是凝聚和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平台, 也是组织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重要载体。 高校应加大现有重点科研平台支持力度, 力争促使其提质升级。 同时,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 面向学科前沿和经济建设主战场, 积极培育和构建新型科技创新基地。 此外, 应在尊重创新基地发展的具体情况, 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 因地制宜, 精准施策, 才能找到最适合创新基地发展的运行模式。
4.2.3 重点支持国家级科技奖项申报
国家级科技奖是体现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学校学科建设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成果, 因此, 是各类大学排名均非常重视的指标, 高校应该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 一方面充分发挥科研优势、 主动对接重大需求, 积极承担国家战略重大、 重点项目, 产出一批原创性、 前沿性、 引领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另一方面注重前期的培养和申报, 在绩效方面给予更高的奖励。
4.2.4 重视专利质量, 更重视专利许可和转化
专利的质量和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 2020年2月, 教育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 科技部出台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高校要以质量和转化绩效为导向, 更加重视专利质量和转化运用等指标, 在职称晋升、 绩效考核、 岗位聘任、 项目结题、 人才评价和奖学金评定等政策中, 坚决杜绝简单以专利申请量、 授权量为考核内容, 加大专利转化运用绩效的权重。”[16]因此, 高校既要重视专利数量, 更要重视专利授权质量和专利的转化利用, 使之真正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同时, 高校应积极申报中国专利奖,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和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等, 进一步扩大专利的影响。
4.3 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不仅是国内四个主要大学排行榜考核的重要指标, 也是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等数据指标的重要支撑。 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 就不可能有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 当前, 全国人才争夺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因此, 高校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做到引培并举, 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
4.3.1 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需要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积极构建立体化引才网络, 通过“走到校外”和举行“人才论坛”等形式, 积极主动、 有计划地进行高层次人才的物色和引进。 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 要摒弃“五唯”, 不拘一格, 唯才是举。 同时, 积极探索“以才引才”“柔性引才”等模式, 打造人才高地, 使近者悦、 远者来。
4.3.2 加大本校人才培养力度
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 将贡献、 质量和效益与薪酬挂钩, 加快建立能充分发挥各类人员创新活力的评价体系, 积极探索推进“长聘短聘”“非升即走”“非升即转”等人事管理改革, 建立完善能上能下、 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同时, 加大支持力度、 增加培养项目、 丰富培养措施、 扩大培养范围, 按类别、 有侧重、 个性化地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营造你追我赶、 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 形成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4.4 大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国际化在国内三个主要大学排行榜(除武书连版)中均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国际化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也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高校应对相关国际化项目给予关注, 并积极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发展经验和模式, 积极引入国际化教育质量标准, 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
4.5 注重大学声誉建设
大学声誉虽然不是国内四个主要大学排行榜考核的重要指标, 但却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表征。 现阶段, 高校除了提升自身教学和科研水平外, 建设良好声誉、 树立对外形象也是高校必做的功课。 要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 积极宣传学校人才培养经验和科研成果, 服务社会成效等, 力争国家级、 省级以上媒体给予更多的正面宣传报道。 同时, 高校应加强微博、 微信公众号、 抖音等新媒体建设, 并不断提升其影响力等。
4.6 加强教育基金会建设
社会/校友捐赠是国内两个主要大学排行榜考核的重要指标, 且占比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目前社会/校友捐赠反映了高校的凝聚力和社会/校友对高校的认同感。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就认为“高校筹资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贡献, 能否获得巨额捐款, 反映的是一所高校的教育成就”[17]。 在教育部等部门颁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施办法(暂行)》中, 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 争取社会各方资源, 广泛吸纳包括校友捐助、 社会捐赠、 基金收入等在内的社会多方面支持和投入, 形成多元的长效机制。 同时, 高校的资源筹措能力是影响大学办学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谁获得的资源越丰富, 谁就越有可能赢得先机。 因此, 高校应进一步做好教育基金会工作, 吸纳更多校友/社会捐赠, 为学校发展提供各类资源支持和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