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EA模型中部六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评价研究

2020-09-11关海玲

经济师 2020年9期
关键词:六省湖南省文明

●郭 荣 关海玲

一、文献回顾

中部六省包括河南省、山西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它们属于中国大陆的中部腹地,并且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人口聚集区和经济腹地,其中以10.7%的土地,生产了30.4%的粮食,承载了26.5%的人口,创造了22.4%的GDP。①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部地区崛起必须是绿色崛起,对保护修复生态,强化环境建设,推动资源集约,建设绿色的美丽中部。目前,它们普遍存在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各种污染废弃物排放增加的问题,因此,加强中部六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必要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②

国外及国内学者对其研究如下,美国作家罗伊·莫里森(Roy Morrison),呼吁“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③就区域经济的生态文明建设,索贵彬,田木易④基于SBM-Tobit模型,以非期望产出研究京津冀的生态文明建设,结果是京津冀总体上升,为适应每个区域的发展,对中部六省不同的区域实施差异化的管理政策。李嘉琪、黄凤莲、刘挺、陈星霏、万大娟⑤利用驱动因子探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其结果显示2006—2016年处于较高状态,集聚特征不明显,在上、中、下游地区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关于中部六省生态文明的探究,吴旭晓⑥以DEA视角分析河南省2009—2017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及影响因素,发现在2013年前后呈现两段下滑趋势;创新、产业结构以及人口素质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甘小文、毛小明⑦比较中部六省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利用信息熵和灰色关联度比较,包含四个一级指标,经济、技术、资源及环境,与此相关的32个二级指标分析,提出需要产业转型升级,构筑保障体系等建议,最终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效率。黄和平,王智鹏⑧科学分析江西农用地生态效率,协调发展农用地与资源环境,得出要加强农业创新科技、健全土地流转制度、舍弃粗放式发展模式等建议。

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但是依然不完整,结合当前的国内形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理念,对中部六省2008-2018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测算,找出各省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使得中部六省低投入、高质量的建设生态文明。

二、指标体系

在本文选择投入导向型的BBC模型进行生态文明效率的评价,尽可能保证投入水平不变最大化地增加产量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并且使用DEAP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进行计算。

首先以DEAP测算中部六省2008—2018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其次,对河南省、山西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各个省生态文明建设进展结论。本文的数据客观、真实和科学,在官方统计年鉴中查找,主要有国家数据网、《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本文选取2008—2018年生态文明发展的效率,本文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消耗为投入指标,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为产出指标,具体见表1。

表1 生态文明效率指标体系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整个社会的固定资产是货币形式的固定资产建设和购买的工作量,它可以综合性的比较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速度、比例以及使用方向,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途径,能直接推动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指有工作能力的人,即当地的就业人数,属于劳动要素,同样也属于生产要素。

能源主要分析了煤和水资源,煤是用来衡量地区能源消费构成以及增长率等方面的总量指标,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等价值)情况为代表;水是指整个地区的用水量,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总量,主要包括用于林木渔畜、农田灌溉、工业、城镇公共、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用水。

环境投入以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表示,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即城市中公共绿地面积按居民数均等分配后的占有面积,这部分是向公众开放的市、区、动物园、植物园、特种公园以及街道广场绿地、居住区级公园、小游园等。

期望产出是地区经济总量,将不同行业的生产活动成果叠加后即可求出该地区的生产总值。

非期望产出是指对于输入而言不受决策者偏好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破坏式发展不可取,本文以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例去研究。

三、生态文明静态效率的DEA评价

(一)中部六省总体静态效率评价

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运用DEAP2.1的方法,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投入不变看产出,运用BBC模型,对中部六省2008—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效率,结果见表2所示。

表2 2008—2018年中部六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评价结果

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综合衡量与评价了决策单元的资源配置能力及使用效率。当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达到1时表明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综合有效,即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纵向来看,在2008—2018年中,观测到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达到1的数量,山西省以及湖南省最多有9次,河南省和江西省是8次,安徽省和湖北省最少为7次。横向来看,在2008年、2011-2012年、2014年、2018年中部六省份均达到综合有效;2009年只有山西效率为1,而在2010年山西是唯一未达有效的省份;2013年湖北及安徽未达有效;2015年除湖南省外均配置合理;并且在2016-2017年湖南省连续两年脱颖而出,为提高综合效率而努力。

中部六省的平均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安徽省最低,湖南省最高,河南省及江西省持平,并列第二,紧随其后的是山西省以及湖北省。结合上述发现,湖南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居于首位。近年来,湖南省的文化产业蓬勃兴起,比如基于中华传统文化—道教,实现道教与生态的融合,形成道教生态观,传承“湖南精神”,打造成文明城市⑨。在生态环保方面开辟一条新的治理道路,首先是出台多套法律措施,制定各种治理方案接着落实责任,治理好污染的河道及其他区域。河南省和江西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在为全国人民提供粮食同时牺牲了生态经济,使得工业化的发展遇到困难,最终形成经济环境资源发展的不均衡。自十八大以来,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两地不断突破瓶颈,提高建设效率。河南省引进外资吸引人才,为生态理论发展奠定基础,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群众意识。江西省利用自己的优势将农业集约化、高效化,改善农业资源环境,提高农户素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山西省将产业结构单一到多元化,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避免煤等产业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建设水平呈持续下降的态势。湖北省在六省中的资源禀赋较好,然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消耗资源环境为代价,导致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安徽省虽然赶不上其他五省,比较落后,但是安徽省本身不差,自然资源种类多样、环境怡人。落后的原因是由于治理的方式不符合省情,在能源开发、治理、排放等方面不严格。

(二)Malmquist指数动态效率评价

上面介绍了中部六省的生态文明发展效率情况,在2008-2018年对中部六省的生态文明发展效率展开进行纵向以及横向的对比,本节将使用Malmquist指数逐年分析中部六省生态文明发展效率的动态变化,详细地掌握中部六省生态文明发展效率的变化情况。

结合理论阐述,本文选用DEAP2.1软件。以CRS从产出角度出发,算出山西省2008年至2018年生态文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中部六省平均Malmquist结果

上述可以看出,中部六省的平均生态文明发展的技术效率值为1,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技术进步值等于全要素生产率均低于1。生态文明技术效率值为1,说明技术进步会引起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说明技术方面逐年减少,说明还需要投入相关的科技设施、创新机制等。对六省比较来说安徽省最高,湖南省最低。从上面可知安徽省生态文明效率最低,但一直在做出改变,借以科技手段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相反湖南省的投入力度远不及安徽省。从表中可以看出,技术效率均为1,而规模效率小于1,说明没有投入要减少、没有产出要增加,综合效率没有达到有效是投入产出的规模不匹配,要想提高建设效率就要更好地发挥其规模效益,提高生态建设水平及提高利用率。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2008—2018年中部六省生态文明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总体来看,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最高,安徽省生态文明效率最低;第二,观测malmquist指数,安徽省最高,湖南省最低,中部六省的结果均小于1;第三,在这11年间,到达综合有效的次数最多的是山西省和湖南省9次,最少的是安徽省和湖北省7次;第四,2010年山西作为唯一的有效省份,2016-2017年湖南省作为唯一的有效省份,说明这段时期两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起到促进作用;第五,2008年、2011-2012年、2014年、2018年整体有效,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第六,中部六省间生态文明建设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投入产出的使用效率,规模效益的不同。

(二)政策建议

1.因地制宜,规模效益最大化。中部六省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性,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生态计划,不可盲目跟随邻省的步伐,对各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差异化的方案,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及投入最少的资源、环境,获取最大化规模收益。

2.对外开放,生态建设共享化。各省应该积极开放市场,学习成功的经验,引进新的先进生产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成功的治理经验,定期展开论坛交流心得,有情况类似的可以实地指导经验,以此融合资金、技术、信息等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较高的生产要素到自身的发展中,实现省间联合发展,达成合作发展的意向,突破行政规划的限制,实现经济总体发展。

3.互帮互助,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支持,还需要省与省之间的互帮互助。强者帮扶弱者,快者带动慢者,也可一起实现生态建设,对于省间的交界处采取互关模式,可作为一片公共地共同治理,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形成生态环境一体化。

注释:

①刘伦,尤喆,冯银,李雪婷.中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基于动态因子分析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56—60

②王彦彭.中部六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测度与比较[J].生态经济,2015:92—101

③陈洪波,潘家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决策论坛,2013(10):8-10

④索贵彬,田木易.基于SBM-Tobit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研究[J].资源环境经济.2020:103-106

⑤李嘉琪,黄凤莲,刘挺,陈星霏,万大娟.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格局及驱动因子探测[J].人民长江.2020(5):1—6、16

⑥吴晓旭.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时空分异及其成因溯源[J].生态经济2020(2):214-222

⑦甘小文,毛小明.基于信息墒和灰色关联度下中部六省生态文明建设状况比较[J].企业经济,2018:27-33

⑧黄和平,王智鹏.江西省农用地生态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面源污染、碳排放双重视角[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2):412-423

⑨康杰,许烨.道教生态观的湖南实践[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91-95

猜你喜欢

六省湖南省文明
请文明演绎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漫说文明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中部六省房地产经济发展空间分析
对不文明说“不”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基于熵值法的中部六省数据分析
中部六省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探究
中南六省(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