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蜡树优良无性系苗期选择初步研究

2020-09-11徐瑢韩秀丽王国颖韩丽君

防护林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白蜡树优树白蜡

徐瑢,韩秀丽,王国颖,韩丽君

(1.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马泉林场,山西 长治 046000;3.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王陶林场,山西 长治 046599)

白蜡树(FraxinuschinensisRoxb.),木犀科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纵裂,小枝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形,边缘有锯齿,花期4—5月,果期7—9月[1]。白蜡树其枝叶繁茂,根系发达,植株萌发力强,速生耐湿性耐瘠薄干旱,是营造用材林和防护林 、城市绿化、园林观赏的优良树种[2]。目前,山西省白蜡树造林成活率不高、苗木保存率低,生长缓慢、林分质量差。因此,本课题组开展白蜡优良无性系苗期选择研究,为培育优良无性系良种壮苗提供基础。

1 试验地概况

位于襄汾县西贾乡义顺村和汾城镇北西城村,地理位置35°52′51″ N、110°12′39″ E、海拔679.7 m。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6 ℃,7月最高气温36.3 ℃,极值39.5 ℃,1月最低气温-4.5 ℃,极值-18.3 ℃。年降水量519.5 mm,6月下旬进入雨季,7—9月降雨占全年的65%。无霜期185 d。

2 试验方法

本课题组在2007—2010年在山西省沁水、阳城、垣曲、翼城、夏县、吕梁、忻州等地,以天然分布的实生群落为选择对象,通过初选、复选,选出速生、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病虫害少的白蜡优树50株。2011年4月中旬,在襄汾基地,利用带木质部芽接建立优树无性系繁育圃,共繁殖苗木11 858株,嫁接成活率86%。从2012年4月中旬,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优系苗期对比试验,90株为一小区,3次重复,株行距3 m×3 m,穴状60 cm×60 cm×60 cm规格整地。2013年10月中旬,对其苗高、地径、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等指标进行调查。

运用软件SPSS、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白蜡树无性系生长指标测定结果

以各个优树无性系为单元,对白蜡50个优树无性系进行苗高和地径调查,将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进行比较。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白蜡优树无性系生长指标测定结果

由表1可知,50个白蜡优树无性系的3年生平均苗高范围为163.20~317.50 cm,平均值为230.46 cm;平均地径范围为1.726~3.829 cm,平均值为2.753 cm;说明白蜡树各个优树系间的生长指标差异较大。在培育措施尽可能相同的前提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白蜡树各个优树系间的遗传特性不同。

3.2 无性系苗高、地径方差分析

对白蜡树优树无性系的苗高、地径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2),各优树无性系苗高和地径F值都大于F(49,100) 0.05=1.48,因此,各优树无性系地径和树高差异显著,各无性系间两两差异也是明显的。通过多重比较,22-15号、27-19号、29-21号、24号、26号、28号、29号、30号、31号、32号、35号、42号优树无性系的苗高明显高于其他系号的苗高;27-19号、24号、25号、26号、28号、30号、35号、38号、43号、45号优树无性系的地径明显高于其他系号的地径。

表2 白蜡苗高、地径方差分析

3.3 无性系的聚类分析

根据白蜡优树系的平均苗高和地径,进行聚类分析(图略)。由聚类分析可以看出,在距离系数 5 时,50 个白蜡优树无性系的苗木可分为 4 类。第 1 类包括 30 个优树无性系,分别为1-1号、21-14号、22-15号、25-17号、26-18号、29-21号、24号、25号、28号、29号、30号、31号、32号、33号、34号、35号、36号、37号、38号、39号、40号、41号、42号、43号、44号、45号、47号、48号、49号、50号;第 2 类包括 2 个优树无性系,分别为27-19号、26号;第 3 类包括 9 个优树无性系,分别为5-4号、10-7号、112-8号、14-10号、6-11号、17-12号、18-13号、23-16号、28-20号;第 4 类包括 9 个优树无性系,分别为2-2号、4-3号、8-5号、9-6号、13-9号、芽1-22号、芽3-23号、27号、46号。

根据 50 个白蜡优树无性系苗木的平均苗高和平均地径数据,把苗高和地径分别划分为 A、B 和 C 3 个级别,并且 A﹥B﹥C,分级评价结果见表3。

表3 白蜡各个优树无性系评价结果

由表3可知,白蜡各个优树无性系评价结果显示,第 2 类无性系的评价最好,说明其生态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平均苗高为307.05 cm,平均地径为3.633 cm;其次是第1类平均苗高为249.629 cm和平均地径为3.005 3 cm,第4类和第3类较差。第4类平均苗高207.016 cm和平均地径是2.463 6 cm;第3类,平均苗高和平均地径值偏小,分别为172.99cm和2.0043cm。通过以上分析初步选出白蜡优树无性系第1类和第2类。

4 结论与讨论

4.1 通过对白蜡优树无性系苗期试验,对其苗高、地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早期选择出白蜡优良无性系32个。

4.2 生长量是林木早期选择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同时利用苗高和地径2个生长指标对白蜡无性系进行了选择。本研究仅代表该类立地条件下的白蜡树生长及苗期选择情况[3]。下一步本研究将扩大这些白蜡无性系在山西其他的栽培区域,开展不同立地的评价,为山西不同栽培区域选择适宜的优良白蜡无性系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白蜡树优树白蜡
白蜡树与喜鹊
我国用材林优树选择技术研究进展
枫香优树生长与叶果性状分析*
『德才兼备』『话』不多:默默奉献的白蜡树
白蜡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应用研究
白蜡外齿茎蜂防治试验研究
白蜡蚧在滨州金叶女贞上的发生规律观察及防治试验
铁冬青园林应用优树标准和优树选择*
盐胁迫下白蜡根际微域的营养元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