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备』『话』不多:默默奉献的白蜡树
2020-09-12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在植物界,有这样一种植物——白蜡树,它“德才兼备”,全力发挥着自己的价值,但总是不争不抢,默默奉献。
白蜡是木犀科梣属的植物,该属约70种,中国约有20种。白蜡树在中国的足迹遍布南北各省区,东南至福建,西到甘肃,海拔800-1600 米的山地杂木林是白蜡树最理想的家园。白蜡木树干端直,身高可达15 米以上,寿命可至百年,是一个妥妥的“小寿星”。
白蜡树一般在3-5月开花,圆锥形的花序生长在枝条上。白蜡树雌雄异株,通过风媒传粉,春天开花时,雄株只负责提供花粉,花粉随风飘散落到雌花朵的柱头上,产生“爱的结晶”。
授粉后,雌株担负起孕育的重任,它的果实则是一种翅果,靠近基部的位置是包含着种子的果体部分,而另一端则是又宽又扁的果翅部分,形状仿佛蜻蜓的翅膀。等到秋天果实成熟,果翅更是薄如纸,风带着果体到处旅行,四处寻找来年的安身之地。
在偌大的植物界,白蜡树似乎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其实并非如此。事实上,在遥远的古代,白蜡木就声名远播了。
在北欧神话中,有一棵“世界树”支撑着九个王国,一旦树根被咬断,诸神的黄昏就会降临,这棵树就是白蜡树。白蜡在欧洲的语义中有“长矛”之意,而我国先人也曾用白蜡杆做长枪和棍棒,赫赫有名的“少林棍”就是用它做成的。
这样看来,白蜡树也算出身“显赫”,但它从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白蜡树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它深爱着这片土地,决定只要人类需要它,它就会竭尽所能为人类服务。
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人们提供光明。在古代,要在夜晚获得光明并非易事,当时的蜡烛(黄蜡)主要取自蜂巢内的蜂蜡,产量不高,因此只有高官土豪才能用得起。后来人们发现,在白蜡树上经常有一种虫子寄生,并会产生一种动物性油脂分泌物,而这种分泌物经过加工形成白蜡,可以用来照明。这种虫子就是白蜡虫,而白蜡树的名字则正是由寄生昆虫的名字命名的。对此,其他植物都为它打抱不平,但白蜡木却并不感到委屈,名字什么的都是浮云,能做实事才是最重要的。白蜡树开始努力扎根,扩大族群的数量,并和白蜡虫签订了终生“友好合约”,为白蜡虫提供住所,白蜡虫则尽力分泌油脂。
唐宋时期,白蜡树被逐步栽培,到明清时期全国范围内都开始栽培白蜡树,养殖白蜡虫,人们也逐渐掌握了白蜡的生产技术。人们将白蜡虫分泌的蜡质采集下来,放入锅中熬煮,去掉杂质,等冷却后就形成蜡块,再经过加工,就能变成蜡烛。终于在二十世纪,白蜡变成制造蜡烛的廉价材料,蜡烛终于飞入寻常百姓家,照亮了每一个漆黑的夜晚。看着人们欣喜的脸庞,白蜡也感到心满意足。
后来照明技术日益发达,蜡烛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白蜡树照明的任务基本完成了。休养生息的白蜡树看到人们为疾病所困扰,十分焦急,于是又潜心修炼医术,当起了中药医生。
白蜡一直被中医作为生肌止血、定痛续筋的刀伤药,它的外皮称为“秦皮”,含有咖啡酸、槲皮素等杀菌活性成分;鲜叶捣烂后加水滤汁可以治疗烧伤和羔羊传染性脓疱;种子具有镇静安神的效果。甚至白蜡及白蜡高级烷醇对人真皮乳细胞具有增殖作用,未来有望开发成为脱发的治疗药物。
为了防风固沙、绿化环境,我国在近代开始大量植树造林。对植物而言,防风固沙是一件苦差事,但白蜡树却想都没想,身先士卒主动报名。经过层层选拔,白蜡树成功入选。白蜡树对土壤适应性强,在酸性土、中性土及钙质土上都能生长,在轻度盐碱地也能生长。一旦被栽种,白蜡树就发挥自己坚毅的品质,努力发展根系,孕育、抚养下一代。白蜡树成为防风固沙和护堤护路的优良品种,是我国沿海湿地用材林、防护林、风景林等造林的首选树种之一。
在城市绿化中,白蜡树也依然全心全意为人类服务。它们告别了邻居,离开了原来的山地家园,走进一条又一条街道。白蜡树身姿挺拔,枝繁叶茂,在春夏季节绿叶成荫,秋季则为金黄色,城市行道树里都有它的身影,天津、湖北荆门、辽宁盘锦、山东东营等市还将白蜡树作为“市树”,成为城市绿化植物“门面”。
白蜡树还主动承担起空气净化的任务,大口“吞咽”城市中烟尘、二氧化硫和氯气等有害空气,吐出新鲜的空气,它因此获得了“预防PM2.5 优选树种”的称号。另外,白蜡木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可以做体育用品和“工具把”,枝条是编制箩筐工艺品的上好材料,白蜡木纹理自然美观,光泽度高,所做成的家具备受人们欢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白蜡树总是不计得失,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人类。同样,每一个像白蜡树一样,竭尽全力、默默奉献的人都值得尊敬,他们是平凡人,也是大英雄。他们的力量虽小,但也可以汇聚成江海,灌溉出更温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