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性氧化石墨烯对Cu2+吸附性能的研究*

2020-09-11宋军旺王博涛

化学与粘合 2020年3期
关键词:功能化等温投加量

宋军旺, 王博涛, 郭 睿, 凌 洁

(1.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系,陕西 咸阳 712000;2.陕西科技大学 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21)

前 言

作为一种典型的重金属废水,含Cu2+废水主要由电镀、电路板印刷、有色冶炼等行业[1~2]产生,具有“三致”毒性的Cu2+无法被生物降解,且很容易在生物体内富集,对生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产生很强的破坏作用[3],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极大。目前主要采用离子交换[4]、电解[5]、化学沉淀[6]、膜分离[7]、吸附[8]等方法进行处理。其中吸附法因具有简单易行、无二次污染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寻找综合性能优异的吸附剂。

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烯的一种重要衍生物,它除了具有石墨烯比表面积巨大的特点外,其片层之间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等含氧基团,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易功能化特性。已有研究者将其用于Pb2+、Hg2+、Cd2+、Ni2+等重金属的吸附[9~12],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利用GO易于被氨基化合物功能化的特性,用巯基乙胺对GO进行功能化,提高GO对重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研究了巯基化氧化石墨烯(SH-GO)对Cu2+的吸附性能。

1 试验

1.1 主要试剂

天然石墨鳞片:青岛恒利得石墨有限公司;硝酸钠、浓硫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氢氧化钠、丙酮: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厂;巯基乙胺:分析纯,天津恒兴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二甲亚砜:五水硫酸铜(CuSO4·5H2O):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试剂公司。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JSM-636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VERTE70型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公司;Z-2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公司。

1.3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

参照文献[13],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

1.4 改性氧化石墨烯(SH-GO)的制备

取1.3步骤制备的GO100mg和巯基乙胺1.0g、EDC 500mg,置250mL烧瓶中,充分搅拌混合后,加入二甲基亚砜30mL,超声分散,40℃搅拌反应48h,反应液离心,去掉上清液,固体分别用丙酮和去离子水洗涤,离心,冷冻干燥,得产物SH-GO。

1.5 形貌表征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GO、SH-GO微观形貌进行观测,样品喷金处理,加速电压20kV。

1.6 结构分析

用红外光谱仪分别对GO、SH-GO进行分析,样品溴化钾压片,(50±5)℃恒温干燥12h,扫描范围4000~400cm-1。

1.7 吸附实验

1.7.1 C u2+溶液的配制

取1.9644gCuSO4·5H2O,溶解于适量超纯水中,定容至1000mL,得500mg/L Cu2+溶液,进一步稀释得到不同浓度的Cu2+溶液。

1.7.2 吸附

取一定浓度的Cu2+溶液100mL,置200mL烧杯中,调节pH值,加入适量SH-GO,恒温震荡,过滤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Cu2+浓度。

吸附量(q)和吸附效率(η)分别按下式计算:

1.7.3 解吸实验

取 100mg·L-1Cu2+溶液 100mL,pH 值调至 5,按200mg·L-1投加 SH-GO,30℃恒温振荡 120min,过滤后测定滤液中Cu2+浓度;吸附后的SH-GO置0.1mol·L-1的 HCl溶液 100mL 中,振荡 100min,过滤后测定滤液中Cu2+浓度。解吸后的SH-GO用去离子水洗涤,烘干后重复吸附-解吸试验5次。解吸率按照式(3)计算:

2 结果与讨论

2.1 形貌表征

从图1可以看出,石墨被氧化生成GO后,呈无序分布的片状结构,有褶皱,层数较少;与GO相比较,GO-SH亦呈片状结构,但尺寸较GO有所增大,表明在GO的功能化过程中,其基本结构未被破坏。

图1 (a-b)GO、SH-GO的SEM图Fig.1 The SEM images of GO and SH-GO

2.2 结构分析

图2GO、SH-GO的红外光谱图Fig.2 The FT-IR spectra of GO and SH-GO

从图2GO的谱线可以看出,3431cm-1处为较强的-OH伸缩振动峰,在1719cm-1处为较弱的C=O特征吸收峰,1072cm-1处为C-O特征吸收峰,表明天然石墨在氧化的过程中引入了较多的含氧基团。从GO-SH的谱线可以看出,3406cm-1处为-OH和-NH的重叠振动峰,1703cm-1处为C=O伸缩振动峰,1582cm-1处为酰胺键特征吸收峰,表明GO已被成功地接枝功能化,从3406cm-1处的吸收峰有所增强来看,经功能化的GO具有了更多的活性点位。

2.3 吸附性能分析

2.3.1p H值对S H-G O吸附量的影响

吸附条件:Cu2+浓度为50mg/L,SH-GO投加量为100mg/L。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pH值的提高,SH-GO对Cu2+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当pH值较低时,溶液中大量的H+与Cu2+存在竞争吸附[14],所以吸附量较低,当pH值逐渐升高时,SH-GO表面的羧基、羟基、氨基等负电荷逐渐增加,Cu2+与这些基团之间的静电吸附逐渐增强,有利于形成金属螯合离子,吸附量逐渐增加,但是当pH值超过6.0[15]时,Cu2+容易发生沉降,所以本实验选择pH值5.0为最佳实验条件。

图3 pH值对SH-GO吸附Cu2+的影响Fig.3 The effect of pH value on Cu2+adsorption by SH-GO

2.3.2S H-G O投加量对吸附的影响

吸附条件:Cu2+浓度为50mg/L,pH值为5.0。

图4 SH-GO投加量对Cu2+吸附的影响Fig.4 The effect of SH-GO dosage on Cu2+adsorption

从图4可以看出,吸附效率随SH-GO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吸附量则随SH-GO投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有效吸附点位的绝对数量会随SH-GO投加量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Cu2+与吸附点位的结合几率,吸附率随之升高。但投加量过高时,SH-GO微粒因相互碰撞而发生团聚的几率大幅增加,吸附点位的利用率急剧降低,吸附量则随之降低。当SH-GO投加量为200mg·L-1时,吸附效率基本达到最大值98.80%。

2.3.3 吸附时间对S H-G O吸附量的影响

吸附条件:Cu2+浓度为 50、100、150mg/L,SH-GO投加量为200mg/L,pH值为5.0。

图5 吸附时间对SH-GO吸附Cu2+的影响Fig.5 The effect of time on Cu2+adsorption bySH-GO

从图5可以看出,在吸附初期,SH-GO对Cu2+的吸附量快速增加,随后减缓,12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在吸附初期,Cu2+浓度较高,且SH-GO存在较多的吸附点位,吸附动力较强,所以吸附速率较快,随着吸附的进行,Cu2+浓度逐渐降低,SH-GO的吸附点位也逐渐减少,吸附动力减弱,吸附速率随之降低。

2.4 吸附动力学分析

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2.3.3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从拟合后的数据可以看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较高,可决系数R2均在0.999以上,理论平衡吸附量接近实际平衡吸附量,吸附过程可判定为化学吸附[16]。

表1 吸附动力学参数Table 1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Cu2+adsorption by SH-GO

2.5 等温吸附研究

分别取 10、15、20、25、30、40、50、60、80、100g·L-1的 Cu2+溶液,调节 pH=5,添加 200mg·L-1SH-GO,于20、30、40℃吸附120min,用朗格缪尔和弗伦德里希等温吸附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从拟合后的数据可以看出,朗格缪尔方程的可决系数R2均在0.999以上,弗伦德里希方程的拟合度则较低,但参数n均大于2,表明SH-GO对Cu2+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且易于进行。

表2 Cu2+的等温吸附方程和拟合参数Table 2 The equations and fitted parameters of Cu2+isothermal adsorption

2.6 吸附与解吸实验

由表3可以看出,SH-GO经过5次吸附和解吸后,对Cu2+的解吸率和吸附率可保持在96%和97%以上,表明SH-GO的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表3 Cu2+的吸附与解吸Table 3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Cu2+

3 结 论

采用改进的Hummer法制得氧化石墨烯(GO),用巯基乙胺对GO进行改性,制得巯基化氧化石墨烯(SH-GO),将SH-GO用于 Cu2+的吸附,考察了pH值、SH-GO、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GO含有较多的含氧基团;当pH值为5时,吸附效果最佳;SH-GO投加量为200mg·L-1时,吸附效率可达98.7%;120min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方程;SH-GO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猜你喜欢

功能化等温投加量
磁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煤矿矿井水实验研究
高速钢等温淬火
利用氨基功能化电极材料除磷及动力学探究
Fenton试剂强化活性焦吸附处理反渗透浓水的实验研究
汽车用低合金钢的索氏体化与组织性能研究
奥氏体等温淬火工艺对冷轧高强钢扩孔性能的影响
反渗透淡化水调质稳定性及健康性实验研究
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导热填料的石墨烯及表面功能化研究进展
一种非调质钢组织转变及性能的研究
谷胱甘肽功能化有序介孔碳用于选择性分离富集痕量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