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无己里籍考*

2020-09-11山东省茌平县洪官屯卫生院茌平252113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自然村聊城市聊城

山东省茌平县洪官屯卫生院(茌平,252113)

袁恒勇 孙玉霞 谷万里1 李登岭2△ 逯伟哲2

成无己,宋金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因全面注解《伤寒论》而为杏林所熟知。和仲景先师一样,成无己史书无传,其生平事迹鲜为人知,所幸在金刻本《注解伤寒论》序文中给我们留下了些许线索。关于成无己生平里籍考证的文献,多是从不同的侧面解读金刻本的序文,从而得出了多个不同的结论。

成无己故里考

1.成无己籍贯

严器之《注解伤寒论·序》中有“昨者邂逅聊摄成公,议论该博,术业精通,而有家学,注成《伤寒论》十卷”。严器之所言“聊摄成公”的成公即成无己,聊摄即成无己之里籍。但聊摄在什么地方,多数文献未明确指出。即便有文献指出成无己故里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西洪官屯镇成庄[1],但如何考证亦言之不详。聊摄今为聊城,聊城之名始见于《左传》“聊、摄二城,齐之西鄙也”。摄在聊城北茌平西之地,唐贞观二年(628年)茌平县并入聊城,到金代茌平县方恢复并划出聊城。《聊城市志·人物卷》“成无己”条目中有成氏家谱载:“先祖为摄国臣民,世业医。”《聊城通史·古代卷》“成无己”载:“成无己,宋聊摄(今茌平洪官屯老成庄)人。”[2]根据先辈传下的说法,成家非山西洪洞县迁来,乃成庄原住民,该村曾有石碑和牌楼,这一带民间流传着“成爷进宫救皇妃”“成爷义救侯三母”等传说,也有“成爷舍药救民”等故事。综合看来,成无己故里即今聊城市茌平县洪官屯镇成庄,应该是可以明确的。

2.成无己故里的具体位置

成无己为聊摄人。关于聊摄之名称由来及具体位置,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五经正义疏》中说:“聊、摄、姑、尤皆邑名。”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解释《括地志》云:“春秋时本齐西界,聊摄地也。战国时亦为齐地,秦汉皆为东郡之聊城也。”有史记载的“聊”为邑名,距今2500余年。古聊摄地,齐之西境也。秦置聊城县,属东郡城县附郭。聊摄在县东北。《左传》记载:“僖元年,齐人、宋人、曹人师次于聂,北救邢。又昭二十年,齐晏子云:聊、聂以东,姑、尤以西。聊、聂,盖儿邑也。”《太平寰宇记》记载,聂城,博平县西25里。据2001年出版的《地方史志资料丛书·聊城》中所记述,聊城名称之由来有两种不同版本的传说。一曰,春秋为齐国西境聊摄地,即《春秋左传》所载的“聊摄二城,齐之西鄙也”,后为齐国吞并,因国衍城,故曰“聊城”。二曰,此城因位于聊河之西岸,由河及名。《姓纂》中记载:“宋微子之后有成氏,宋朝时期的南蛮中即有成氏在史籍。”春秋时期,聊城城北有一个郭摄庄,现洪官屯镇郭庄村,因郭姓在摄城故城址处立村。由于茌平古县历史悠久,决定了境内地名多具有古老的特征。对全县1058个自然村进行考证和分析统计,其中,122个自然村无据可考,占总自然村的11.6%,600年以上的自然村有865个,占81.6%,百年以上的自然村有71个,占6.8%。据考证,位于运河两岸洪官屯镇的郭庄、成庄形成历史较早,在郭庄、成庄挖河取土时经常刨到青砖陶块,其是茌平县原住民地带的可能性较大。这和史书所记载的宋金时期的成无己是聊摄人,聊摄即茌平县洪官屯镇成庄所在地相吻合。

《聊城地区志》记载:“中医中药在境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宋金时期聊摄(今茌平成庄)人成无己,最早注解《伤寒论》者,对《伤寒论》的传播和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3]值得注意的是,该《聊城地区志》是第一次将成无己籍贯具体到“成庄”的文献。《茌平县志》[4]记载了成无己的事迹,生卒(1063—1156年),宋著名医学家,洪屯乡老成庄人,成家世代行医,无己尤精,是中国最早注释《伤寒论》的医学家。《山东省志·卫生志》[5]在“伤寒论”一节中记载,成无己根据《难经》《素问》《灵柩》等医籍,注释阐发《伤寒论》,编著《伤寒论注》,使许多疑窦豁然洞明,为国内最早注本。以上各种资料显示,成无己籍里即为聊城市茌平县洪官屯镇成庄。

《聊城市志》人物传略部分,前两位分别是东汉末度辽将军贾琮、唐朝大臣孙逖,第三位就是成无己。传略是这样写的:“成无己(1063—1156年),宋代名医,祖籍茌平。成氏家谱记载:‘先祖为摄国臣民,世业医。’成无己于1063年(北宋嘉佑八年)出生于成庄(今属茌平),青年习医,中年定居聊城,坐堂应诊60余年,1126年(宋靖康年间)聊城沦为金地以后,以著书为主,写有《注解伤寒论》10卷、《伤寒明理论》4卷(卷四为药方论)。成无己约1155年或1156年被掳到金国临潢。……(成无己)从伦理上阐述了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各种症候的病机、病变及处方用药等,辨证地揭示了《伤寒论》的奥秘。成氏住宅坐落在城内西北隅,占地50余亩,院内绿树丛丛、花草芳香、清雅宜人,人称‘成家花园’。民国期间仍有宅垣遗迹。因此,《辞海》载:‘成无己,宋医学家,聊城(今属山东)人。’”[6]这篇传略的信息量很大,指明了成无己确切的生卒时间,大约为1063—1156年。

成无己的学术成就

《注解伤寒论》一书,成无己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引《内经》《难经》注解《伤寒论》,一改以往众医家研究伤寒病侧重于相关素材的收集和经验积累,而略于理论研究的学风。成无己以《内经》《难经》为基础注解《伤寒论》,从五运六气、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角度对《伤寒论》的病因病机加以阐释,使《伤寒论》的理法方药得以呈现在世人眼前,并开创了由研究探讨伤寒病,转为研究《伤寒论》一书的学风。成无己先生以经注论、经论结合,是伤寒注家中中肯、理性的大师级人物[9]。《注解伤寒论》对推进和提高《伤寒论》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价值[10]。关于《注解伤寒论》冠以“图解运气图”,成无己以五运六气注解“伤寒论”,虽然章太炎氏认为,成“依据古经,言必有则,而不能通仲景之意,则成无己是也”。他认为成无己以六经气化学说“假借运气,附会岁露,以实效之书变为玄谈”,并把成无己和张志聪、陈修园并列,称成无己之注为“三谬之一”。但成无己对伤寒学术传播和发展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

成无己的医疗经历对中医学术向北方传播有一定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志·卫生志》中有明确的记载道:“赤峰市的地方史志中就记载有辽金时期的名医韩匡嗣、成无己、赵大中等在有关京州行医的史实。”据载,成无己给皇室诊病时要和蒙医大夫共同诊治,且需得到蒙医的认可,所煎药需先让汉人服用,才能再让皇室人员服用。这虽然是对成无己诊病过程的监督,但在无形之中也是蒙医人员对中医进行学习的过程。成无己在他乡行医百无一失,其声名远播,对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医学(蒙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欢

自然村聊城市聊城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聊城市召开2021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山东省聊城市老年大学校歌
聊城市夏秋季大气VOCs特征及OFP分析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