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创新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管理机制
2020-09-10杨珂张丽琼
杨珂 张丽琼
摘 要: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改变着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本文从课堂教学方法的内涵入手,基于互联网精神对课堂权力、课堂教学过程的融合,从师生人才管理、课堂内容、课堂文化、课堂例行管理等方面重构高校课堂教学方法,以探索高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管理机制设计思路。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1-0127-0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顺应时代趋势和政策需求,创新高校课堂教学方法,使教师们能够相对高效地掌握优质课堂的实践方法,助力我国高校“双一流”目标的实现,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是什么
高校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首要环节,它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运行过程、教学效果等环节,课堂教学方法也是被学生、教师和学校经常提及的概念,它所体现的是师生对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持续的价值创造的能力,以及教学效益目标达成的能力。为便于阐释和分析,可以把教学方法定义为:师生在现有学校的体制和框架下,通过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合作生态所形成的持续性知识创造和收益获取的运作系统,以及系统背后所反映的价值标准。但教学方法本身并不存在,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呈现。师生的教学行为是双方在不断更新的、无法精确预测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独立而又协同地形成教学内容并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的一种能力提升过程。
2.主要的课堂教学方法及效果
课堂教学方法可分为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外在面是课堂教学中可观察到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带来的价值创造结果;内在面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益而必须具备的教学行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从外在面来说,常见的教学行为模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传统讲授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并主导由提问和回答组成的课堂;
第二,专题讲座:教师收集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演讲的课堂;
第三,圆桌讨论:学生围绕圆桌,谈论某一主题并得出结论的课堂;
第四,角色扮演:学生在游戏中担任特定角色,尝试对某一课题进行探讨;
第五,实践报告:学生深入社会企业进行实践,并形成实践报告,课堂演讲;
第六,模拟竞赛:基于某一课程软件或课程主题,开展竞赛,获取模拟实践经验;
第七,独立实验: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或尝试,理工类课程较为常见。
在调查中发现,即使是同一门课程,教师也不仅仅局限于同一种教学方法。
从内在面来说,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行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外,首先还是依赖于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以及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实际引导,其必须在课堂中引入类型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可能影响,灵活适时地进行变换。
二、互联网精神融合传统课堂教学方法
1.互联网精神对课堂权力的颠覆
对高校而言,对社会再生产和使个体社会化是其基本功能,而课堂教学是实现其基本功能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遵循高校的制度框架,以保证社会的通行准则以及学科和文化成果得以传承和发展,并且和其他许多社会机构协同对学生成长、成熟过程中的社会化施加相同或各自不同的影响。但在高度互联时代,虚拟的网络为师生构建了一个开放互联的世界,师生之间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直接实现即时的沟通和交流,当前的课堂已转化为“泛课堂”,变得更加开放,也更加坦诚,甚至在校学习也具有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传统的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课堂风格越来越少,多数教师致力于采用学生友好型和学生积极行动的教学方法。
2.互联网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融合
为了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趋势,获得更好的发展,传统课堂教学亟需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将教学准备、教学运行过程和教学效果等一系列环节的顺序演化为教学循环体系,打破边界,使知识的创造更加大众化、自主化以及共享化,尊重每个人的知识与信息。互联网与课堂教学过程融合过程中产生了两类数据信息:方向性信息与状态性信息。在方向性信息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效果的体验和评论是开放的,通过社会化媒体平台,学生在课堂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可能会成为实时传播的全球信息,而学生可以选择的网络同类课程几乎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由此引发的教师权力自然大幅度下降。在状态性信息中,学生的性格、世界观、价值观被各种虚拟或现实信息不断影响,并内化为其对高品位学习、渊博知识、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需求。没有事物的状态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为中心,如今已演变为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学生希望能通过即时的互动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设计中,以往的框架性课堂受到了互联网巨大的冲击。
三、创新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管理机制
1.人才管理重构:教师与学生间的知识共享与共赢
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对课堂制度框架的遵循,以教师的渊博知识素养对学生进行培养和社会化,按照期末考核成绩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开设针对不同学科的专业课程,培养工业化学生与知识产品。而方向性信息的共享使得学生能够随时进入其最能满足其需求和最感兴趣的网络课堂;状态性信息的共享使學生对传统课堂的管理控制方法产生怀疑,寻求知识获取的自由性。学生应该获得真正的尊重,对学生知识的表达需求和再加工反馈应该提供广阔的舞台。学生课堂管理的发展趋势应该由“教师—知识—学生”演化为“教师-学生”—“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平和的状态,相互依存,协同赋能。
2.内容重构: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对课堂教学流程的观察,我们发现,每一个课堂都有其不同的内在结构,但总体来说,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出现了阶段性特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开始阶段、主体阶段和收尾阶段。从外在面来看,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主要体现在对“时间-内容”式教学步骤的顺序安排上,这些教学步骤可以继续分解为小步骤或大步骤,有时节奏飞快有时又相对缓慢,而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进程,还可以加速或限速。从内在面来看,各个教学步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联性,由开始阶段的预热、情境营造,到主体阶段的联想、深入、系统化,再到收尾阶段的浅出、检验和分享,各个步骤之间相互融合交织成完美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迈尔.怎样上课才最棒-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雷菁,胡文鹏.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9).
[4]胡宜挺.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路径探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1).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