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戏子”形象反讽刺性审美认知

2020-09-10程诺

高考·中 2020年1期
关键词:戏子

摘 要:戏子作为一种职业身份迁移入文学作品之中,作为人物塑造、情节构成等等因素被呈现出来,势必会受到来自于作家的感情评判,戏子形象的情感认定在一定程度会反映作家的对这一职业身份的认知态度,同时也会是社会思想影子般的呈现。

关键词:戏子文化;身份认定;反讽刺性

前言:“戏子”这一职业对应的人物,在中国社会中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他们一方面在戏台上收到来自各方人群叫好与欣赏,同时传递着文史故事,但在另一方面,他们又受到来自社会的贬抑性认知,如:戏子薄情,婊子无义。这些极尽蔑视性的认识,对于“戏子”群体是缺乏公平性的,而在现当代文学中作家们也在极力以笔端的“戏子”形象,来使大众正确的认识戏子的职业身份,给予他们的行为、人格、品行等给予理解,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发生带有时代印记性的转折性的认知,结合时代背景给予反讽刺性的戏子形象以具体的审美认识。

一、赋予人道主义哀悯型的“戏子”——秦瘦鸥《秋海棠》

曾经被人们称之为“旧中国第一部悲剧”,秦瘦鸥(原名秦浩)创作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一部通俗小说《秋海棠》,这一部作品之中主要描写的是在军阀混战时期,一个身世苦楚自幼进入戏班,从师学艺,男扮女装唱旦角的京剧艺人秋海棠(原名吴钧)和一个曾在尼姑庵式的女子师范院校就读被军阀袁宝藩诱迫、侮辱的姑娘罗湘绮之间充满悲剧性的恋爱故事。秋海棠这一人物,特殊的职业——梨园中的“戏子”为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提供了特殊的职业身份背景,为人物性格建构提供了可以深入的扩建空间。

秋海棠戏子形象在其性格的塑造上为其提供分化丰富层次的可能性,又因时代的特殊背景,即沦陷区的复杂社会环境,军阀混战、商政沆瀣一气、强权肆虐就是这个本身就身世如浮萍的“戏子”更为被动,在秋海棠的身上烛照的是人道主义的哀悯情怀,“戏子”这一形象的塑造是不带任何的轻蔑与批判的,相反秋海棠——乖命伶人,与罗湘绮——身不由己女学生的爱情非但不为人诟病,反得率直之人的相助如袁绍文和赵玉坤,真正反映人世离聚、打破逆来顺受原则,为读者所同喜同悲的真诚情感。

二、张恨水笔下“反讽刺”型优伶

张恨水的《斯人记》这部作品是对曾经在民国时期风靡一时的女伶现象较为全面性的书写。作品中的女伶们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别,一类是芳仙芝、吕芝仙芝自最底层始,在小戏班子学艺靠一己之力奋斗,竭力摆脱平俗,期望跻身梨园名伶之列的类灰姑娘型女伶典型;一类是已跻身梨园名角之列的一线女伶;另一类是井兰芬、薛爱青,艺正身清、性洁韵纯的古伶形象。这是张恨水的优伶群像中大彻大悟型的形象典型。第一类的类灰姑娘型女伶,芳仙芝她成功跻身于梨园名角之列,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其自身内外兼修炼艺要求,修行修技,使自己在形貌上的灵秀、在技艺上的纯熟,从天桥小戏园出道到游戏场的拼搏终成名伶;而同样出身却截然相反的人生际遇的吕仙芝得到的却是贫贱始终,戏份低的在人前难以启齿,这类是最为庸常的女伶励志成长史。显而易见的是,张恨水对于第二类女伶形象是持以贬斥的态度来进行书写的,身为名伶在梨园界,享有名气,但面对日益增长的年纪,她们已不再仅依靠事业就能寻求安全感,因此婚姻成为她们的安全感来源,金飞霞舍弃真正爱恋的年轻书局职员贾叔遥,而作为续弦嫁给年长市侩的李黑胖,珍珠花则是嫁给了林师长做了姨太太,在她们的身上已经不再仅仅是局限于戏曲的演唱者身份,在她们身上兼具有了妓的成分,将“戏子”打上了“艺妓”的秽色符号。第三类大彻大悟型的女伶形象,在她们的身上,其实是对由来已久的并且根深蒂固的“戏子”形象轻蔑的态度的时代性颠覆与叛逆。井兰芬在对何乐有帮扶同情与规劝,充分可见其心性纯美。这些是张恨水《斯人记》民国女伶命运分层次观照,在梨园这一行当之中女伶们在市场中浮沉,有清正自守者,有搏击现实求成者,更有随波逐流为现实所异化者,共同成为时代对于梨园坤角浮世缩影多层次定格的例证。

三、世纪末转型期的“戏子”——毕飞宇《青衣》

毕飞宇创作于1999年的小说《青衣》最为成功的一面便是对于筱燕秋这一复杂人物角色动态性格的成功塑造。筱燕秋这一人物性格,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青衣》这部作品创作是在80年代寻根热潮的背景下创作的,因此筱燕秋这一所谓的“戏子”形象,是在借对于民族、传统的反顾与思考,来揭示所谓的艺术、传统、民族、历史对于人性的塑形究竟是益还是害,从筱燕秋这一人物在二十年后的形象、性格、心理、以及一系列行为的刻画,窥见的是所谓的传统戏曲艺术对于人性的扭曲、异化。当青衣这一艺术角色,大众已经不再是以蔑视性与嘲讽性的主观歧视性情感审视时,反而是演艺者自身的虚妄推使其一步步走向覆灭之路。

四、总结

戏子形象在中国的文化认知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演艺娱乐,带有奴隶性质的演艺取乐工具到渐渐带有讽谏意义的政治符号功能,以及在历史沿革之中对于女性、男性从业者的兼具艺、妓、色或尊重或贬抑的态度,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当时的文化、政治、社会环境存在联系。“戏子”这一带有贬义蔑视的称呼,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了社会大众对于这一职业的从业人群的偏颇认识,而在现当代文学中,“戏子”这一形象在反讽刺性书写中,呈现出的独特的形象,以及作家对于“戏子”这一职业从业人员的反世俗性认识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秦瘦鸥、张恨水、赵树理、李碧华、毕飞宇他们都旨在突破世俗对于“戏子”的偏颇性认识,以人道主义的哀悯、以人性的反思、以革命民主的态度重新审视这一职业群体中被,畸形化认识的人物,给予他们反叛性的书写,革除其讽刺性,使他们成为具有與其他类型的职业人类同样的价值认定。

参考文献

[1]梁朝伟.“戏子”之痛——张恨水笔下的女性抒写微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04):53-56.

[2]张毅.新时期文学作品中戏子形象的身份意识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6.

[3]张毅.舞台人生与人生舞台——毕飞宇《青衣》中戏子的身份与认同[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5):39-42.

[4]薛东琛.时代的悲曲——论秦瘦鸥小说《秋海棠》[J].焦作大学学报,2010,24(02):42-43.

作者简介:程诺(1998.11-),女,汉族,河北衡水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大二学生,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戏子
无视
浅谈“戏子和将军”
无题(2)
戏子匠
浅谈“戏子”与“将军”
从“戏子”到“明星”:媒介语境下艺人的身份转变
“戏子”和名媛的传奇恋歌
梧桐下的“戏子”
娘子速成班
梧桐下的“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