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与反思

2020-09-10张小燕

高考·中 2020年1期
关键词:家校联系归属感共情

张小燕

摘 要:共情很重要,抱着同理心,让学生愿意说,解开心结,达成有效的师生沟通,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扫除心理上的荆棘。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集体中发光发热,找到归属感。充分利用“家校联系”这个平台,让家长助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

关键词:共情;归属感;家校联系

班主任工作,细碎杂烦。学生,不问成绩似天使,一问成绩变魔鬼。什么家长要求高啦,什么科任老师课讲不好啦,什么同学不友好啦……,所以心理压力大啦,就厌学啦,为了不成神经病为了放松下身心,就先玩会游戏刷会朋友圈微博什么的……,只要是不想读书的成绩不好的,都是别人的错,与己无关。面对这样一群人,每天忙忙碌碌,却感觉碌碌无为,你说烦不烦?

其实,换个角度看学生,我们可以收获很多感动;换种心态做工作,我们也得到了成长。

一、共情的重要性

什么是共情?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所谓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该词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班主任與学生的聊天中能运用共情力,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聊天内容和技巧,学生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促进了他们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师生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陈同学性格外向开朗,有些时候也疯癫不羁,上课会时不时顶撞老师,她认为有道理的老师是错的,很是不给面子。科任老师来告状。我呢?夹心层,双方都要安抚好。各向对方了解情况,科任老师年纪较大,思想较传统,太多说教的方式学生不能接受。学生呢,典型的00后,表达欲望非常强烈,不能被裹挟,一定要发声。所谓代沟,就是这样吧。我真的不太了解00后的心理和脑路,所以需要单独沟通,我都还没说两句,00后就哭了,梨花带水伤心欲绝,不被理解的委屈,不被捧在手心里的落差。我首先表示:在家你们是公主皇帝,在班级你们只是学生,没有谁会特别偏爱你照顾你,赏罚分明一视同仁。但是,你依然是班级里重要的一份子。然后我看着她哭,不时给她递纸巾,我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眼睛。哭是那么迅捷有效的释放情绪,尽管她哭到了晚修时间。哭完了就完了,明显的可以看出她的心情轻松了很多。这期间,我没有太多的盘问,她没有太多的辩解。有些摩擦,没有谁对谁错,不用上纲上线,我们依然很尊重对方,只是有些时候心情不好错发了脾气,感谢你的包容,我们沟通交流,是为了更好的在同一个空间里愉快的学习和成长。

黄同学,寡言少语,按同学说法:存在感比较低。但是,她有爱好!也渴望友谊!为什么不敢走进同学呢?我尽我努力风轻云淡地跟她聊天。初中的不好经历,创伤太深,个人无法排解,不想再受伤害,所以关闭自己。期间她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越解释,越被对方误解,我就不说了。”我说:不用事事都向人解释,不用对人人都迁就,找人聊天,有的聊就聊,聊不来就停。后来,她用作文纸写了两大张给我,文笔之流畅思想之深刻,班级无人能敌。这样的孩子,却不敢面对面跟人交流?人是孤单的,我们是群居动物,我们需要的,也不过是别人一个善意的微笑,于人于己,有利无害。所以,我会努力,成为那个你愿意开口面对的人,我们师生一场,一起成长。

《正面管教》里面提到“无声的陪伴”,说的是如何让共处更有意义,5条建议是这样的:一是闭上嘴(倾听),二是幽默感(洞察),三是打开你的耳朵(保持好奇心),四是你的内心要流露出温暖和感激(爱),五是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渴望(专注)。

对于这些青春年少,我呢,尽我所能做到有效的“无声的陪伴”。

二、体验归属感

《正面管教》里面又提到: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所有人的首要目标,孩子尤其如此,以至于这决定了他们在学校的表现。

高三年的运动会,天气不给力,就是阴沉沉。我说:天太冷,我每人给一块巧克力,大家甜一甜,一起欢快地迎接这最后一届运动会。结果呢?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她们拿回来了宣传奖第一名,运动奖第三名,女子接力破纪录。尽管我们是文科班,尽管我们只有40个人,尽管接力跑道我抽到了最差劲的第一道。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短短三天时间里,他们分工有序,各司其职,精诚合作,一起为了班级荣誉抱团奋斗。这样的班级,师复何求?会后,我又给每人一瓶养乐多,看她们真是太开心了。这些00后,不缺吃不缺穿,一块巧克力一瓶养乐多,稀松平常,为什么那么开心呢?被照顾的童心,被理解的喜好,一起为班级奋斗的归属感,这就够了。

爱一个班级,认可一个集体,共同为这个班级做点力所能及的微小的事情,这是同学应该做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知人善任,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为这个班级增添光彩,这是班主任应该做的。

三、有效的家校联系是关键

以往的家校联系,就是班主任向家长反映某某某又犯错了成绩又下降了之类的低效单向反馈,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接受。现在这些00后,他们的家长大多70后,有更好的文化教育程度,更好的谈话技巧,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能主动积极向老师了解小孩在学校的多方位表现。所以,班主任沟通起来更有话说更有针对性。

当然,凡事必有个例。就是因为这些家长比以往家长更懂教育,也就相应有了更高的要求,甚至不切合实际。中国的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确实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但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的中国,经济腾飞,思想开放,就业多元化,身处其中的这些学生的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新潮包容多元不羁,也可以说更颓废得多,而相当多家长还是抱着“读书是至高出路”的想法来教育小孩,结果可想而知。朱同学就好几次在大考后伤心欲绝,问怎么啦?答说家长都会在考前打电话跟她说好好努力考出好成绩,每每这时,她就特郁闷。心态决定结果,而不好的结果反过来好像验证了家长的预判“就是之前不够努力”,所以家长更频繁的八股式教育,这更加重了她的郁闷,恶性循环。我说你可以坦诚地跟家长说“我确实努力了我就只能考这样”。结果呢?朱同学说:我爸只给我一句话“我只要结果不要过程”。话到此,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学生的学习和德育,真不是学校和老师一方面的努力就可以的,家长的有效配合也是很重要的。就像央视的纪录片《镜子》,里面的孩子说:“其实需要改变的不是我,是我的父母。”确实是这样的。对于我们的工作,我觉得除了尽力做好学生工作,经常性的与家长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省质检后,我在家长群里发文,原文如下:

各位家长中午好!

昨天今天我们进行省质检考试,这次考试是模拟高考环境下的考试,结果会进行全市排名。

今晚照常晚修,明天上课,后天周二放假一天。

上述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次考完,周一晚他们回家后或成绩出来后,你们都不要向他们本人过问成绩,直接问我。

不管结果如何?家长朋友都请心平气和的接受,不要叨叨分数有多重要,不要叨叨“要是之前就好好学习现在就怎样”之类的。我们都知道分数很重要,他们更知道分数很重要。所以这学期他们确实也都很努力,但努力不一定有结果,学习是个积累并最后爆发的过程。有些同学心理素质不好,已经很紧张了,大部分同学也全情投入了。这个时候最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精神上的鼓励。

剩下最后两个月,家长做好后勤保障,特别是住宿生,家长如果有空的话,多来看看,带点好吃的来,让他们感受到他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高三学生不易,高三家长不易,我们携手,一起面对高考。感谢家长们配合。

很快,我就收到了很多家长的正面反馈。

我们的沟通,对于学生的成绩可能没有多大的直接促进作用,但起码让他们的心理负担减轻了些,这是好好学习的前提。到了临近高考的20天左右时间,有家长送来20箱水和饮料,说是对孩子的鼓励,说是一种仪式感。告诉孩子,家长热切关心着他们,他们负责学习,家长殷殷期盼,不要求你有多优秀,但希望你尽力而为。有这样的家长做后盾,我想,孩子即使成绩不够美丽,起码也有自信说回到家庭也是被爱的。

这就是家长的力量。这也是我们应该团结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龙小泉共情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索《教学与管理》2017(5)

[2]美简·尼尔森琳·洛特著《正面管教》

猜你喜欢

家校联系归属感共情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