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2020-09-10沈迪
沈迪
摘 要:庄子最突出的主张是顺其自然,“无为而不为”。他拒绝和统治者合作,鄙视富贵利禄。阮籍崇尚老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不仅继承了庄子反对人的异化,一切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而且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特殊的人生体悟。
关键词:阮籍;咏怀;庄子;继承发展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名教礼法盛行,很多士人伪善、做作,把求取功名当作救命稻草。阮籍深刻揭露了他们道貌岸然的虚伪本质,如《咏怀诗十二》有云:“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繁华子”便是结交朋党,为一时之利而忘了千秋道义,耽于片刻荣华之中的名利之徒。诗人生动描绘并嘲讽了某些儒生拘礼法、盛容饰、忸怩作态的可鄙形象,从而把司马氏为维护自身统治而扯出的名教中的官场礼仪、世俗规矩等无情地踩在脚下。
阮籍不满于现实,不仅是由于世俗苟且之徒的可鄙,更是由于个人的身不由己。司马氏虽然篡权、专制,却仰慕阮籍的才华而对其颇为器重。阮籍为保全性命不得不附和司马氏的意旨。他的孤独、苦闷最直接地是由这种强烈的被动情绪决定的。如“夜中不能寐”一首中的“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和“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一首,字里行间都流露了无法解脱的矛盾苦闷。
既然官场的浊臭无法彻底摆脱,诗人只有力保本色,力臻融入“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
首先,阮籍虽然孤独,但并没有一味消沉、颓废。相较于庄子的“舍是与非”、“弃知去己”的消极退避思想,阮籍则更为积极奋进。
其《咏怀》诗之一云:“危冠切浮云,长剑出天外。岂与蓬户士,弹琴诵言誓。”可见他不屑与鼠目寸光、囿于蓬户之中的世人抚琴言欢,轻立誓言。他要像屈原那般戴高冠、佩长剑,高蹈尘世之上。他清醒地认识到,若卑躬屈膝、同流合污,就会最终抹煞自己超凡脱俗的人格,不会在向庄子靠拢的冥想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又如另一首中的“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都隐含着诗人的斗志和对自己的激励。
阮籍在积极奋进中依然保留了个性的率真。这也正应了《庄子·渔父》中对“真”的阐释:“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真诚,不足以感动人。“真”如果是发自内心的,就会感时动天。而礼法,是世俗之人的所作所为,是被“异化”,与“天道”相乖谬的存在。所以,“真”是顺应“天道”的,是自然不可更改的。而阮籍的高蹈远遁,不以居官为意,更是庄子“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的追求“真”、追求“自由”的信条的再现。
其次,阮籍对庄子笔下“道”的理解多了一点人间烟火味。《庄子·骈拇》认为世界上有固定的“道”。“道”通俗地讲,就是钓鱼的人不使用鱼钩,测量水平线的人不用绳墨,画圆的人不用圆规,画正方形的人不使用角尺。庄子认为要履行“道”,就应完全顺其自然,不能强加桎梏。他的《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便是其心中挣脱了罗网的束缚,翱游于天地间的理想形象。阮籍《咏怀》诗之四十三中的“鸿鹄”与之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阮籍所向往的自由并不是彻底虚无、漫无目的的逍遥,而是要在俗外之境找到自己,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如《咏怀》其一云:“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岂与鹑鷃游,连翩戏中庭。”他把无所羁绊,无违大道的目的与影射并反抗世俗礼法的内容结合起来,希望能像玄鹤那样抗志青云,一飞冲天,一扫身边穷奢极欲、庸俗不堪之气,让凛然正氣、清逸玄远之音充塞于天地间。较之庄子玄奥缥缈、难以捉摸的自由境界,阮籍的自由之境则更加现实和具象化。
虽然同庄子一样,阮籍也针砭时弊,否定现实生活中世俗的美,但《庄子》是方外之书,思想通脱,多以寓言的形式描绘理想世界,阐述哲理,可说是“超其象外”,而阮籍则更多地贴近日常生活,不时透露出凡人心态。他感叹生命的短促,死亡的必然来临,并回顾了充满忧患和矛盾的一生。如《咏怀》七十七云:“百年何足言,但苦怨与仇。招彼玄通士,去来归羡游。”如果说庄子是以完美者的姿态俯视芸芸众生,让“道”凌驾于世人之上,阮籍则是以人世间的怨恨和仇恨为基石,让“道”从尘世生发,在人间脚踏实地地垒筑通向玄天的云梯。
最后,在作品的表现手法上,阮籍承袭庄子,多用比兴和象征来烘托形象。他的《西方有佳人》、《林中有奇鸟》等篇中的浪漫意境,正是追求超现实的审美理想的产物。阮籍很好地继承了庄子“借象而言意,得意而忘言”的衣钵,并将意象驾驭得更为娴熟。此外,阮籍也像庄子一样,将天地自然、宇宙人生的整体作为思索的对象。但阮籍的思维方式是直观感受式的,而非逻辑推理式的,因此他的诗在哲理中散发着意蕴深沉的情思,成为“正始”时代诗歌创作的高峰。(正始是魏理宗曹芳的年号。文学史上的“正始”时期,一般是指从曹魏晚期到西晋初建这一时期。“正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阮籍、嵇康是这时期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总之,阮籍进一步阐释和实践了庄子的思想。他凭着特殊的生活境遇和巨大的创造力使之融入了特定时代下的人生况味,并且增强了五言诗文人化的抒情意味,使五言诗泽被深远。
参考文献
[1]《阮籍集校注》[M],陈伯君,中华书局,2012.12。
[2]《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原名《阮籍咏怀诗讲录》)[M],叶嘉莹,中华书局,2007.1.1。
[3]《国学的天空》[M],傅佩荣,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4]《阮籍<咏怀诗>研究》[D],贺雯婧,陕西师范大学博士,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