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2020-09-10马生钦

高考·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学困生高中生

马生钦

最近几年,教师渐渐摒弃以往我讲你听这种灌输方法,越发重视师生互动。但是,一直以来,受到应试教育长期影响,目前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存在不少问题,怎样把问题当作导向,对师生互动的问题加以解决,促使师生互动整体实效性得以提升,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究。本文旨在对高中时期数学课上师生互动现存问题以及对策加以探究,以期给实际教学提供相应参考。

一、目前高中数学课上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

不少教师对于师生互动具有的精神实质并未进行准确把握以及准确领会,所以在实际教学期间出现很多为了师生互动进行互动这种现象。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表现就是教师为顺应新课改这一理念,觉得在课堂之上师生互动的越多越好,而且为进行师生互动随意提问以及盲目提问,致使教学从以往的满堂灌转变为满堂问。而且,为对课堂气氛进行活跃,很多教师都对高中生进行随意分组[1-2]。这种充满盲目性以及随意性的互动活动和师生互动具有的精神实质并不相符,无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当前教学质量。

(二)师生互动这一活动尚未得到全面落实

最近几年,伴随课程改革渐渐深入,很多数学教师已经对以往灌输形式进行改变,并且在课堂教学期间对师生互动这种模式加以运用。然而因为受到应试教育长期影响,精讲多练依然是数学教师重点使用的一种授课方式。很多学生依然借助大量习题训练进行学习。当然,这种大量模仿练习这种形式可以促使学生运算能力得以提升,然而教师必去认识到,此种缺少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无法对其数学思维以及数学能力加以培养。

(三)互动只仅限于学优生

如今,不少数学教师在新课改指导之下对以往教学模式进行了改变,在课堂之上积极进行师生互动。然而,多数教师进行的师生互动都是教师与学优生间的互动,教师和学困生间的互动非常少,学困生普遍都受到教师冷落。一些教师为对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进度加以保证,所以选择在课堂之上与学优生进行互动。而且,学优生可以配合教师完成高效互动,但后进生不管是在互动速度还是互动质量方面,都比学优生逊色很多。因此,在此种片面理念指导之下,数学课上的师生互动就出现一种看似非常正常,但是其实极不合理这种现象。

二、增强数学课上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互动

如今,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存在师生间互动不足、过度、随意以及盲目这些现象,这种充满盲目性以及随意性的互动活动和师生互动具有的精神实质并不相符,无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当前教学质量。之所以存在上述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并未对师生互动具有的精神实质进行领会,并未对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使教学得以提高的意义加以全面把握。对于此,数学教师需要增强数學教学期间的师生互动,对师生互动具有的精神实质进行准确理解。同时,教师还需明确师生互动指的就是师生间进行的所有的交互作用以及影响。教师在对师生互动具体内涵加以理解以及把握之上,可以积极与高中生进行互动,或者进行生生互动。这样一来,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其数学思维加以有效培养,同时还能培养其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3]。例如,进行“三角函数”课堂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的与高中生进行互动,所以教师所提问题必须带有指向性。所以,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具有哪些联系及区别?通过此问题,可让高中生对正弦和余弦函数进行对比记忆,这样便于学生日后对这些知识进行运用。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必须对这一目的加以明确,仅仅围绕这个目的进行互动。

(二)提高师生互动效率

目前,在新课改这一背景之下,对师生互动加以强调以及重视,并非在所有教学当中都进行师生互动。其实,数学教学期间,一些知识需要教师进行精讲,一些知识则要学生多加练习,一些知识需要进行师生互动,这样才可对教学效果加以保证。例如,进行“椭圆”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对椭圆定义及性质加以重点讲解,而针对一些基础题型如求离心率、椭圆方程等问题,要让学生多加练习,而针对椭圆方程的不同求解方法可以进行适当提问,以此来开展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便于师生及生生交流,这样才可让高中生对所学知识加以掌握。所以,教师需要增强和高中生的互动,对互动时机加以准确把握,通过质疑、点拨、引导以及启发这些手段进行师生互动,对学生互动期间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进行激发,进而避免师生互动期间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提升师生互动整体实效性。

(三)互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期间,数学教师与高中生进行的互动必须要面向所有学生,这样才可促使教学整体有效性得以提高。所以,教师首先努力给学生创造融洽轻松的教学氛围,除了对优等生进行提问之外,还要兼顾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针对一些简单问题,教师可与学困生进行互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关注,同时还能增强其学习自信,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

结论:综上可知,伴随课程改革渐渐深入,很多教师都开始在教学当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然而教师尚未对师生互动这一理念加以全面落实,师生互动却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而且师生互动实际覆盖面仅限于学优生,这对师生互动实际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对于此,教师必须树立科学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把握师生互动实际,提高师生互动整体实效性,同时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而对教学效果加以保证。

参考文献

[1]沈静.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39):368-369.

[2]吴冰冰.老师学生一起来,灵动课堂有效率——浅析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3):154.

[3]张晓红.加强师生互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64.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学困生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