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于学校管理标准化前提下的增效策略

2020-09-10王劲松

高考·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柔性管理

王劲松

摘 要:学校管理效能的提升,依托于学校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在基于标准化管理的前提下,学校应坚持人本化原则,践行人性化理念,积极探索柔性管理途径,构建刚性制度与人性化管理和谐统一的学校管理模式。

关键词:管理标准化;柔性管理;提升效能

众所周知,依法规范学校办学、实现标准化管理对于推进学校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意义重大。学校的标准化管理体现了一所学校所处的发展阶段,反映着办学者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水平,更折射出在校学生未来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和日益趋同的情况下,除了加强和改进学校标准化管理,还应融入更多人性化的柔性管理理念,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效能。为此,笔者在基于全面实施管理标准化的前提下,浅析提升管理效能的策略,旨在抛砖引玉。

一、“因人而异”定制度,注重体现“人本化”原则

学校管理制度是要求学校师生员工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学校师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学校实行管理的基础,对形成健康而稳定的教风、学风、校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化”和“人本化”是其中两个最基本要素。“科学化”体现在制度的合法性、规范性上,而“人本化”则体现在学校教职工对制度的认同度上。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如果只注重制度的“科学性”,那么许多貌似“公平”、“科学”的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却没能起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得到不少教师的抵制。深究其原因,这往往是由于缺乏“人本化”管理而引发的。

比如在教师评优、考核、晋级等方面,很多学校都能制定出一套严格、公正的量化积分办法,每学期根据教师的积分对教师进行评价。量化评分的内容包括教师的出勤、工作量、教学成绩、教研成果等方面,但每次评价结束后,许多“老教师”的积分都非常靠后,与“优秀”无缘。于是,他们怨声载道,工作中出工不出力,甚至“破罐子破摔”,只盼着退休那一天早点到来。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样的量化积分办法似乎非常公正,而且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但经过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还是有失公平的,有许多可以进一步细化和优化的方面。老年教师相对于青年教师,有许多先天的劣势,即使开足马力,可能积分也很难排在年轻教师的前面。那么,学校在制定制度时预期的激励目标显然没能实现。

因此,学校激励制度的建设可以尝试“因人而异”,树立“人本管理”思想,重“管”更重“理”。针对上述例子,学校可以把全体教师按年龄分为老、中、青三组,并按各组人数所占比例,分配优秀指标,制定不同的量化积分办法,实行分类比较。通过“因人而异”定制度,才能更好的发挥制度的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二、“刚柔并进”抓管理,切实践行“人性化”理念

立足校情,精心构建“人本化”的制度体系是提升学校管理效能的基础。而不断优化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切实践行“人性化”管理理念则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关键。传统的教师管理偏重于“以规章制度为中心”、“以事为中心”,强调按照事先设计好了的所谓最优化方案进行管理,往往见事少见人、甚至见事不见人,它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文化性、情感性。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克服只强调工作的管理而忽视对人的管理、只强调工作高效率而忽视人的多种需求的最大满足的倾向。要摒弃以管理者为中心的定式,摒弃以命令式为标志的刚性制度管理手段,要重视运用道德引领、人格尊重、赏识激励等“人性化”管理策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果领导只会用行政命令、规章制度等刚性管理手段来对待教师,必然会影响在教师心目中的威信。相反,如果领导以协商的、友好的、与人为善的柔性管理手段对待教师,反而能提高领导的威信。因为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往往是些实际的问题,如果这些实际问题是合情合理的,学校不加以解决或不能做出客观的解释,没有顾及教师的切身利益,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与教师直接见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要更迅速、更彻底地解决师生的实际问题。当教师的问题得到领导的重视并解决,教师就会产生“信服”的心理感受,从而更愿意接受领导的意见和建议,管理的效能自然而然就得到提升。

三、“宽严有度”带队伍,坚持实施“肯定性”评价

每个教师都很看重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及自己的付出领导是否知晓、是否认可。因此,领导在评价教师时,应充分肯定其成绩,领导的肯定不仅会给教师心理上带来满足,精神上带来安慰,而且能够激发正确的是非观念,激发正能量,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实行人性化管理就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教師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人性化管理具有内在驱动性,能使组织规范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认识,组织目标转变为教师的自发行动。领导在对教师肯定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出其不足,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易于引起教师的思考和接受,得到肯定的教师反过来也会肯定自己的领导,这就是领导过程的互惠效应。对教师进行肯定性评价就容易产生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互惠效应。

当然,运用人性化管理也应做到“松弛有度”,学校不能不加辨析地套用人性化管理思想 ,在某些问题上,线性和量化才更能体现公平、反映教师的心声。学校若滥用人性管理,不免会给一些不良风气留下可乘之机。同时,学校要杜绝以人性化管理之名,对学校规章制度进行任意解释,扩大自由裁量的范围,把制度化的框架彻底置之脑后。

在管理工作中,学校应该始终坚持人性化管理作为规范化管理、落实刚性管理目标这一观念,既要有规范化的制度,又要有人性化的关怀,要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构建刚性制度与人性化管理和谐统一的学校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管理效能,从而推动学校管理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雯.聚焦学校管理标准促进办学品质提升[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年05期

[2] 马俊生.以《管理标准》引领学校制度建设[J],教书育人2007年11期

猜你喜欢

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践行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体制
学生工作“柔性管理”模式探讨
柔性管理方式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柔性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柔性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及其应用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