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院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研究

2020-09-10朱佳迪

中外医学导报·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合理应用不良反应

朱佳迪

【摘要】目的 :探讨在我院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 :对近期在我院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且在进行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 9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这些患者年龄、性别的分布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及其临床表现,并观察这些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及抗生素的给药途径。结果 :在这 93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2 例(55.9%),女性患者 41 例(44.1%)。這些患者的年龄在 3 ~ 78 岁之间。这 93 例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其次为消化系统、全身反应、循环系统及泌尿系统。这 93 例患者使用的抗生素主要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次依为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多肽类、氨基糖苷类、林可胺类及磺胺类抗生素。其中,通过静脉滴注给药的患者有 78 例(83.9%),通过肌肉注射给药的患者有 9 例(9.7%),通过口服给药的患者有 6 例(6.5)。结论 :医护人员在为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应确保抗生素使用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对抗生素的用法及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有效地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抗生素药;不良反应;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1-002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低毒、高效的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广为应用。与此同时,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逐渐增多,导致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强,抗生素的药物作 用逐渐减弱,从而导致患者的病程迁延及发生多种不良反应,这严重影响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为了探讨在我院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 2012 年 12 月~ 2014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且在进行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 93 例患者。这些患者来自儿科、骨科及妇产科等科室。

1.2 研究方法

对近期在我院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且在进行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这些患者年龄、性别的分布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及其临床表现,并观察这些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及抗生素的给药途径。

1.3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 SPSS21.0 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 P<0.05,表示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这 93 例患者性别、年龄的分布情况在这 93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 52 例,所占的比例为 55.9%,有女性患者 41 例,所占的比例为 44.1%。这些患者的年龄在 3 ~ 78

岁之间。

2.2 这 93 例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及临床表现这 93 例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其次为消化系统、全身反应、循环系统及泌尿系统。皮肤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为瘙痒、荨麻疹、红斑、皮炎,消化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为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全身性受损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肌肉疼痛、休克,循环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心率降低、血压降低,泌尿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详情见表 1 :

2.3 这 93 例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种类

这 93 例患者使用的抗生素主要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次依次为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多肽类、氨基糖苷类、林可胺类及磺胺类抗生素。详情见表 2:

2.4 这 93 例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给药途径

这 93 例患者中,通过静脉滴注给药的患者有 78 例,所占的比例为 83.9%,通过肌肉注射给药的患者有 9 例,所占的比例为9.7%,通过口服给药的患者有 6 例,所占的比例为 6.5%。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滥用及不合理应用等情况的存在,导致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免疫异常反应。皮肤系统的不良反应是其中一种典型的表现,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药物热、血清病、溶血性贫血、过敏性休克等。②毒性反应。此种不良反应的发生通常与抗生素的用药时间过长及用药量过大有关。主要包括肾脏毒性、肝脏毒性、神经系统毒性、胃肠道毒性、免疫系统毒性及注射部位的毒性反应等。③二重感染。此类不良反应指的是在为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其发病机制是 :抗生素在灭杀敏感菌株的同时,患者体内的耐药菌及不敏感菌株出现了大量繁殖的情况,导致二重感染。此时,外部致病菌侵入患者的体内,也可引发二重感染。在通常情况下,多数发生二重感染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具有不典型性,只有经过临床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生素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次为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这是因为,上述三种抗生素均为广谱抗生素,其已经在临床上广为应用,这导致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强,进而影响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多数患者通过静脉滴注的方法进行给药。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会使抗生素直接进入到患者的血液循环中,使抗生素迅速发挥作用。如果静脉滴注的速度过快易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尽量减少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的使用。

为了确保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为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前,医护人员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及药物过敏史,针对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且,应先为患者使用小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确认患者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后,再为其增加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在进行治疗期间,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为其停药,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医护人员在为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应确保抗生素使用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对抗生素的用法及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有效地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朱连会 ,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J]. 医药监管 ,2012,5 (36):94-95.

[2] 邝洁红, 顾惠英.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12,8(02):199-200.

[3] 李志.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26):44-45.170

猜你喜欢

合理应用不良反应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高专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