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馆公共文化少儿美术普及与版画创意教学初探

2020-09-10刘思雨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10期

刘思雨

摘 要:美术是素质教育中美育的一部分,文化馆做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所有成员为服务对象,为最广泛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群众文化服务,是群众文化辅导的一个窗口和媒介,本文通过对少儿美术培训教学活动的分析,根据儿童绘画具有很强的童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手动能力强的特点,对少儿美术基础普及与少儿版画创意教学进行初探。

关键词:文化馆公共文化;少儿美术普及;版画创意教学

一、想象画

1.主题意愿画:即定一主题,围绕这一主题,通过记忆、自由想象,画出一幅或几幅画,不过要想画好一幅画,前提当然是要具备一定的简单的造型能力,能用简单的线以及几何体形去描绘人或物,也就是说要有简笔画基础。作为辅导教师,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启发引导孩子如何去想、去画。所以对儿童想象画的辅导方面,应着重于引导、启发和提示作用,而不是进行简单的描摹,或接受正规美术课程的传授。

2.幻想画:即超现实的,可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少儿在画幻想画时,更能满足于其想象力的发展,更能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这对孩子将来拓展思维空间和联想空间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放手、鼓励和肯定,要释放思维想象空间。

3.故事画:通过故事、内容、配画进行创作,即通过画面说事,以画代言。画面有情节性,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孩的画面组织和布局的能力。

经过想象画的练习,可以对少儿的绘画能力做初步的了解,从孩子的想象画中可看出是否具备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从而因材施教。因为从事绘画活动,本身就是个体精神思维创造的一种活动,它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艺术形象,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制品。在儿童绘画里,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时常令我们成年人自叹不如。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想象画的开展应着重于童趣,丰富想象力方向的培养,要具有儿童画的特点,而不应该局限于特定的认知,就如有的孩子画了一个比例失调的人或物时,我们成年人,特别是父母也许会说:“不是这样的,应该是这样的......”以画得像与不像作为标准,要求孩子画符合现实的东西,具象的东西,但这样对孩子的创造力正是一种扼杀,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孩子,更是如此.因为小孩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能力是有限的阶段,但表现力和想象力的空间更为广阔,这样不受限于特定的认知过程,更有利于儿童创造想象力的拓展,这也是儿童画区别于成人画作品的一个特点。

二、色彩画

目的:培养少儿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和应用色彩的能力。

绘画方式:水彩、水粉、蜡笔、油彩画等。

教学内容:

(一)色彩基础知识

1.三原色、间色、复色、深色与浅色的混合。

2.色的特性:暖色、冷色、对比色、中间色。

3.色彩的调和:同种色的调和、邻近色的调和。

(二)几种色彩画的画法

铅笔淡彩、钢笔淡彩、油画棒与水彩、水彩画。

三、图案

目的:让小朋友学会画图案,学会如何根据动植物特征进行图案创作。

教学方式: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现教现学。

教学内容:

1.图案的特点、用途。

2.图案的认识和作画步骤。

以装饰蝴蝶的认识和作画步骤为例:认识外形特征为翅膀对分左右、触须长又细、身穿花花衣。

3.图案的构成方法和种类。

图案构成的方法和种类有: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图案、四方连续图案。

通过学习图案,让少儿了解图案的特点,图案的概念、图案的构成方法、图案的作画步骤。如认识二方连续基本概念:是指一个单位纹样经上下或左右无限延长的纹样。骨架可分为垂直式、水平式、倾斜式、波状式、散点式及各式结合等。

学习图案是对儿童绘画有了一定基础后的更高层次要求。因为图案学习是综合了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对色彩的把握,对物体的造型有一定的要求。既要艺术夸张变形又要具有装饰的美感。

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美术辅导形式是多样化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美术普及中,版画是动手能力强,拓展空间强大的画种之一,适合少儿版画体验和入门,在这里主要分析版画的创意教学。要了解版画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在普及版画基础辅导进程中,辅导教师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入创意思维模式,进而充分发挥大脑的想象空间并在安全愉快的环境下感受版画的制作,体验版画的印痕之美。

四、吹塑版画

吹塑版画,是以吹塑纸、吹塑版画板为版材,通过刻画、印刷成版画作品。对于版材,要求版面平整,无皱折。这种材料在文具店有售,易于购买和应用。材质轻便,版面不需要过多处理,很适合文化馆公共文化美术普及中、小学校应用版画教学。

文化馆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在整个少儿美术辅导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以为是普及教育就随意对待。要结合课堂,课外穿插进行,开拓视野感受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要与生活结合、创意生活。并通过线下线上,拓宽渠道,提高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让公共文化服务走入大众视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内涵,让美育通过公共文化平台,滲透到社会各阶层,提高全民文化艺术气质,增强对美的感受力,从而提升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感受,让美育活动在社会生活中成为轻松而愉快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于群,冯守仁编著.文化馆(站)业务培训指导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7).

[2]戴碧湘,李基凯等编著.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