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彪西《月光》的美学特征及演奏技巧分析

2020-09-10谢宇琪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月光

谢宇琪

摘 要:本文从印象主义音乐的美学特征、《月光》的结构分析以及演奏技巧分析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分析进一步了解该曲,为后续学习者、演奏者提供演奏思路。

关键词:印象主义音乐;旋律表达;触键方式;踏板方式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者,也是集大成者。在他早期音乐创作中,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古典主义和浪漫时期的音乐风格,又融入了印象主义时期的新风格。而他早期钢琴套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贝加莫组曲》,其中第三首《月光》成为现今最受演奏者喜爱的钢琴作品之一。

一、印象主义音乐的美学特征

印象主义音乐是西方音乐史上最具有色彩性的一段时期。它产生于19世纪末,是建立在法国民族乐派上的新乐派,同时也深受这一时期“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1874年,莫奈所创作的绘画《日出印象》受到了艺术家的议论,1894年,受莫奈《日出印象》的影响,德彪西创作出交响曲《春天》受到了评论家的警告,1894年,他创作的《弦乐四重奏》演出时,又得到了评论家的赞扬,并给这种风格冠以“印象主义”的名称。

印象主义音乐致力于用朦胧、复杂、色彩性和声去描绘自然景物或者画作的色彩,与浪漫主义时期不同的是它并没有过于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性,印象主义音乐更多强调主观印象和感官。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立足于法国社会背景、社会美学等,创作出具有法国音乐柔和、优雅的特征。拒绝音乐中过分的力度对比;拒绝过于直接的音乐表达,试图用委婉的音乐语言描绘画面和意境;借助标题来引发演奏者的联想;营造变化万千的气氛和具有朦胧模糊的听觉感官。

二、写作技法分析

在研究一首曲目时,曲式分析和调式调性分析时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曲式分析是了解一首作品先行性环节之一,它直观决定演奏者、分析者能否够在整体大局观的角度理解音乐,明晰各部分材料的发展走向;调式调性分析是表达作品中决定性环节之一,它考验演奏者对音乐语言变化、对音乐概念变化以及对音色空间等的音乐本体的敏感性。

这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结构:

A部(1-26),这个部分基本是在bD大调中,其中分成了8+6的AB乐段。A段由两个同头异尾的两个非方整型的平行乐句构成,B段由两个不完全不同的乐句构成,形成了5+7的乐段。

B部(27-50),这个部分是一个单三部结构,由C、D、C1三个乐段构成。其中C乐段由4+6的两个二度模进乐句构成,从bG大调转到了bD大调;D乐段直接而转到了E大调,并由两个3+3的乐句构成,后一个乐句选用了C乐段乐句的素材及节奏型;C1乐段是C乐段的再现乐句,为4+4的方整乐句构成。

A部(51-64),这是再现部,由8+7的乐段构成,重复再现主部材料。

Coda(65-71),这是整首曲子的尾声,整合前面的乐思,进行收尾。

三、演奏技巧分析

(一)旋律表达

旋律是音乐的首要要素,也是反应到听众耳朵里的直观信息。在德彪西《月光》中,虽然是行板速度,但是其旋律中大量使用的双音和和弦是较难把控的,很多学习者可能会忽略该旋律的表达。

在这种情况下,可行的解决方式笔者将其归纳成两点:

第一,设计谱面的指法。在双音、和弦的旋律进行中,想要旋律有连接感,想要更好的表达声部的进行,就必须设计好指法。

第二,将旋律声部以及隐伏声部拿出来单独练习。这个观点其实是钢琴老师老生常谈的“如何表达旋律”练习方法之一,但很少有学生真正去落实在练习中,而关注中间隐伏旋律表达更是少之又少。当然,要表达旋律的美感,抓住听众的耳朵,描绘德彪西所要描绘的色彩感和意境,就必须将旋律声部,更要去练习隐伏旋律的表达以及倾听主旋律与隐伏旋律中音程的色彩感。

(二)触键方式

印象主义音乐追求具有朦胧、雾面、色彩感的音乐色彩,因此这时期的触键方式与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以及浪漫主义时期的触键方式是不同的。由于对音色的追求是朦胧和色彩感,在触键上尽量避免发出类似打击乐器的音色。因此,在指尖接触角度上,可以尽量用靠近指腹的地方触键,根据音乐色彩的变化调整触键不问,但是避免过于垂直的击键方式;手腕手臂需放松,通过放松,将所有力量传到指尖,这也是书面所称的“软发力”。总之,要用温柔的内力去演奏《月光》,使音乐具有空间感和绵延感。

(三)踏板运用

踏板运用是印象主义音乐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美国的音乐家约瑟夫·班诺维茨认为:“只有耳朵本身,才永远是艺术性演奏的最终指导...”。因此,踏板的踩法不能一概而论,笔者大致总结以下几种踩法:

第一、根据和声踩踏板。跟着和声才踏板是最常见踩踏板方式之一,如谱一:

其中踩法為一小节一换,因为第一小节为主和弦,第二小节为下属和弦。

第二、根据低音切换踏板。根据低音切换踏板可以充分运用踏板的泛音功能,很贴合作曲家所要创作的意境。如谱二:

这里的踩法为一拍一换,因为每拍的根音有新的变化,如果一小节一换会出现过于模糊,旋律被掩盖的情况。

结语

总而言之,印象主义音乐是西方音乐史上最具有色彩感的音乐时期之一,而其中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开拓者,是西方音乐中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对后来的音乐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班诺维茨.钢琴踏板法指导[M].朱雅芬,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2]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3]美约瑟夫·班诺维茨《钢琴踏板法指导》著,朱雅芬译.

猜你喜欢

月光
剪月光
月光信使
《点·月光》
月光粉
剪一盏月光
怀月
日月光布庄
月光下最透明的心灵
月光
月光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