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名狂言和小名狂言的魅力

2020-09-10潘子璇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10期

潘子璇

摘 要:狂言是日本一种古老的戏剧样式,其主要特点是短小精炼,轻松幽默;内容往往反映古代日本的现实生活;题材丰富,大名狂言和小名狂言是它的两个重要类型。本文以申非先生的译本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以视频资料作为补充,并结合狂言诞生的特殊时代背景,以探究这两类狂言具有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日本狂言;大名狂言;小名狂言;大名;太郎冠者

狂言的题材内容丰富,按主要人物来分,以主人大名和大管家太郎冠者之间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狂言被归为大名狂言或小名狂言,这两类狂言在狂言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在263出狂言剧目中,大名和太郎冠者一起登场的就有89出,占了三分之一的比重。直到现在,这类剧目依然经常上演,很受人们欢迎。为什么这两类狂言如此具有魅力?

狂言是写实的艺术,常表现平民生活的日常片段,其内容反映了当时日本的社会现状。并且狂言诞生在征战不断,社会巨变的室町时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对狂言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时代,我们还可以找寻大名狂言和小名狂言的魅力源头。

本文将联系狂言创作的时代背景,从大名和太郎冠者这两个人物着手,探析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并思考观赏这类狂言时观众获得的独特趣味。

一、大名

大名是狂言的重要角色,狂言中的大名,和我们印象中那些叱咤风云大名主不同,他们的身份地位财力都极具平民色彩。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日本室町时代末期,作为幕府经济支柱的庄园制度逐渐崩溃,不少旧日的农村大名沦落为小名主、自耕农或替人打工的普通庄名。”狂言中的大名就多以这类人为原型,显然这个时期的大名在身份地位财力等方面和旧大名差距悬殊,大名这个称谓已经名实不符。但在狂言开场“自报家门”时,他们仍自称“远近闻名”“人尽皆知”,在强调自己身份显贵的背后是今非昔比的现实,“打肿脸充胖子”成了大名的主要特点,而这一点让他们具有天然的喜剧色彩。如在《两个侯爷》中,侯爷出门都没有给他拿刀的人,但他讲明“本想带个人来,无奈都已派出去办事,一个人也不在,我只好自己拿着大刀。等走上进京的大道,找个合适的过路人,让他给我拿刀”,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人物因而具有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憨拙喜感。

此外,大名们往往有点不学无术甚至呆笨。但这仅限知识层面,在我看来,狂言中的大名都很善良憨厚,十分具有人情味。哪怕被称为“三大恶主”的《武恶》里的大名,仍是严厉之中不乏温情;如果他真的如狼虎一样狠恶,武恶也不敢总是偷懒。并且在古代封建社会,奴仆地位本就十分低贱,当大管家欺骗他武恶已被结果时,他说“那厮自幼在我跟前侍候……只因他屡次怠惰偷懒,才叫结果了他,但总归是可怜见的”,言语中透露出他对武恶的情感。

可笑可怜又可爱的大名,给狂言增添不少魅力。

二、太郎冠者

太郎冠者是大名的管家,仆人本该处于低贱地位,但是在狂言中他们和大名平等相处。原来“室町时代的太郎冠者则属于‘奉公人,他有自己的居所,上班时间则在主人家中侍奉、跑腿。”加上当时“下克上”的社会动态影响,太郎冠者已经不再卑贱,他們有自己独立的想法,还经常偷奸耍滑,反倒弄得主人毫无办法。

另外次郎冠者这一人物,他是太郎冠者的小跟班,两人一唱一和地谋划行动,让舞台更加丰富有趣。故事常常因为太郎冠者的缺点展开,但他的缺点往往是贪吃爱喝酒一类,不伤大雅,而因他贪吃和喝酒引出的状况十分逗趣。如《棒缚》中,大名为了不让管家们偷酒喝,就用绳子把他们绑起来,可是两个被绑起来了的管家还要想尽办法喝酒,这个戏的最大趣味就是看两个用不同方式绑起来的管家如何喝酒;类似的还有《附子》,太郎冠者和次郎冠者一起偷吃糖,偷吃完之后还损坏主人的茶碗字画,用附子自杀作为借口;《木料六驮》中,大名派太郎冠者给住在山那边的姑爷送六个牛驮的圆木和酒,太郎冠者因为天气太冷不愿意赶那么多路,就在路中把酒喝完了,又将木料送给茶馆老板,最后醉醺醺的太郎冠者碰到了姑爷,他便歪曲主人信上的词句,大言不惭地称自己就叫“木六驮”,还说酒是被牛喝掉的。

太郎冠者荒唐又无赖,狡黠得让人忍俊不禁。

三、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狂言中的大名与太郎冠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和一般尊卑有别的主仆关系不同,他们平等且亲近,这也是当时“下克上”社会动态的体现。

狂言具有非常高的程式性,人物的模式化程度很高,不同剧目里的大名和太郎冠者具有极高的相似度,他们都无名无姓,人物的个性常是基于身份具有的共性。当我们把不同剧目里的大名和太郎冠者看成是同一对时,舞台上的人物就变得亲近熟悉起来,变成真实存在的人物:一次次幕起幕落,大名与太郎冠者下场又上场,当我们看到一出戏里大名追着太郎冠者喊打下场结束,再看下一出戏,他们已经重归于好,和和气气地上场了。

太郎冠者之所以要称为“冠者”,是因为他在主人家接受了成人加冠之礼,大名和太郎冠者相伴相行,一起生活了很久,彼此之间培养了很深厚的默契和信任。他们虽然不时磕磕绊绊,但谁也离不开谁,这体现了人情常态;人与人在相处过程中总不可避免有小摩擦,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和最亲近的人之间相处的情形。大名和太郎冠者之间的小摩擦反而更多地流露出他们真实温暖的人性,而正是这真实温暖的人性使观众在看完他们的故事后,内心得到抚慰,这就使大名和太郎冠者的故事具有特别魅力,在古代和现代一样受到欢迎,超越时间,光彩长存。

四、两类狂言的独特趣味

狂言里的大名和太郎冠者的形象都极富人性、特别生动,并都有小缺点。他们或贪吃或懦弱或愚笨,但狂言对这些有缺点的人物总是以调侃宽容的笔触进行描绘;并且他们身上的缺点在任何时代任何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便使人物和戏剧都具有浓浓的人情味,引发了不同时代不同观众的共鸣。

另外,由于大名和太郎冠者的言行举止比较幼稚,已经成年的人物和幼稚的言行举止之间产生年龄上的落差感,增强了喜剧性。而且他们的幼稚行为,不经意能唤醒观众对童年的记忆。比如,太郎冠者背着大名偷东西吃,这和小孩子背着大人偷糖吃的情形是相似的;太郎冠者胆小怕黑的情节也让人想起自己小时候晚上一个人待在家里的情形。大名狂言和小名狂言能够让人回忆起有趣童年的时光,从而增加额外的趣味,但说到底,这也是真实的人性人情的体现。

结语

所有文化艺术都是特定社会时代的产物,反映了一个时代真实的历史;狂言中大名和太郎冠者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受到室町时代“下克上”社会动态的重要影响。

大名狂言和小名狂言中的大名和太郎冠者都极富人性之美,人物身上的小缺点更加强了这种美感;他们浓浓的人情味,给人带来温情和感动。人物言谈举止的童真之气,因为与人物产生年龄落差而引人发笑,又勾起观众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而产生更多趣味。大名狂言与小名狂言中真实温暖的人性人情才是使其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之奥秘所在。

参考文献:

[1]申非译.日本狂言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版

[2]李玲著.日本狂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