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干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评价

2020-09-10李雅倩

康颐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

李雅倩

【摘要】目的: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干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根据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中的心律失常识别的正确率,进行回顾性分析2018年临床评价指标监测结果,观察2019年临床评价指标监测结果,指导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结果:前后两年的指标比较,心律失常识别的不合格率大幅度下降,极大的提高了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论:建立心血管内科專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救治有正向作用,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改进。

【关键词】 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

最近几年,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要求护理管理人员不但重视做好基础护理工作,而且还需致力于提升专科护理水平。护理人员掌握高水平的专科护理技术对高危病人抢救工作异常重要。心血管内科恶性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突发性与致残性,病人在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血液循环,甚至会引发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只有及时准确判断病人病情,在最短时间内引入正确的治疗措施才能挽救病人生命。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做到认真观察病人病情,随时掌握病人心电图变化。因此护理管理人员与护理工作人员均需意识到心电图在抢救心血管内科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重要性。我科结合最近几年的实际护理经验,制订了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利用随时关注专科监测标准数据,有效保障了专科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使护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了病人认可,主要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心血管内科普通病区护士一共30人,床位50张,床护比1:0.5,护士30位女性,年龄22-32岁,平均27岁;学历:1位研究生,本科20人,大专9人;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师18人,护士10人;2018年平均每月收治心律失常患者80人,其中恶性心律失常患者10人,2018年平均每月收治心律失常患者100人,其中恶性心律失常患者15人。

1.2方法

1.2.1制定质量指标

我院心血管内科各区护士长、护理骨干人员根据心血管内科病症表现,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制订了心律失常判断标准,并设计了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判断指标,主要质量指标包括下面这些内容:①入院病人不需采取急救措施的情况下,设计心电监护报警值的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②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需要强调心电监护仪的运行情况;③护理人员解决心电监护异常的时间不得超过30秒;④病人一旦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护理人员必须要在10秒内判断病人病情并立即上报医生,同时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⑤护理人员判断由于血液循环异常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准确率务必要达到100%:如频发多元性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等;⑥及时做好护理工作记录,发现病人病情变化要立即与医生联系。判断指标设计合理的分值,规定1234条可设定为2分,656条可设定为1分,完全落实得满分,假如一条中包括大量内容,一项内容得不到落实则不能得分。计算方法:各项正确率=抽查各项总得分/使用心电监护患者满分总和X100%;每月固定时间总结专科质量指标数据,护士长每个季度总结一次专科质量指标数据,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制订改进措施。

1.2.2指标的监测

在制订心律失常判断标准及判断指标以后,我科及时将全体护理人员集中在一起,采取讲解法与图谱法,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护理人员掌握心律失常判断理论,详细讲解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促使全体护理人员通过直观形象的理论学习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学习内容主要有:普通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等。学习心律失常判断标准的计算方法,保证每一名护理人员考核合格,顺利进入相关工作岗位,有利于及时掌握准确的护理监测指标。我院心血管内科设计有二个病区,每个病区均需创建“心血管科护理专科质量监测指标”,并配备质量管理人员,护理人员交接班时要认真填写心电监护病人人数,责任组长每天抽查护理人员针对心电监护病人心律失常判断情况,并与前一天的记录情况进行对比,每月总结并制订合理的改进措施。

1.3评价方法

比较2018年和2019年:各项正确率=心律失常识别正确分数总和/使用心电监护患者满分总和X100%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前后两年的指标比较,掌握常见的心电图知识对及时准确地识别异常心电图,尤其是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赢得抢救时间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心脏科护士来说,心电图知识的识别与掌握是最基本专科技能之一。护士是与患者的接触最为密切,若能做到早发现、早识别,则可在黄金时间内施救,提高抢救成功率。

3 讨论

制订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以我科实际操作特点为中心,本着合理、简单、实用、规范等原则,护理评价对象发生了转变,强调评价病人的护理情况,在衡量病人治疗效果时增加护理质量指标,得到了有关人员的一致认同,我科将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深入分析心电图有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张翠翠,葛修茹,庄旭华,周秋,杨文文.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6):8-10.

[2]王敬松,刘芳.基于岗位能级构建心血管内科护士分层次培训[J].护理研究,2017,31(22):2806-2808.

[3]徐丽,于明峰.血液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制定及应用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5,30(19):68-70.

[4]汤慧红,冷燕侠,狄晓琴.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监测在CCU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8):92-93.

[5]阮红芳,李建平.肾内科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制定与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3):169-170.

[6]孙晋洁,孙永强.基于德尔菲法和分层研究法的胃肠外科专科护理敏感监测指标的构建[J].护理学报,2018,25(18):30-33.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探究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优质护理对手术室急诊患者生理应激状态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李荣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风险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