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中阶级意识思想探析

2020-09-10刘佩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总体性卢卡奇

刘佩

摘要:阶级意识理论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阐述的主要论题之一,理论的提出以指导当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为动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深远的影响,这一理论对阶级意识进行了界定,通过考察分析不同时期不同阶级的阶级意识,总结了阶级意识的本质与特征,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的虚假性,运用总体性辩证法阐明了凸无产阶级在革命运动中以及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阶级意识;卢卡奇;总体性

一、引言

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撰写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西方甚至世界上都具有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书中标新立异地界定了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延续了马克思未完成的关于阶级意识的理论课题,以总体性辩证法界定了阶级意识的内涵,论述了阶级意识的本质与特征,考察剖析了不同时期不同阶级的阶级意识,并以阶级意识为中介和武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状态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虚假性中阐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体性,卢卡奇的阶级意识思想不仅为当时西方乃至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阶级意识的内涵

弄清阶级意识首先要了解阶级的涵义,这是理解阶级理论的重要前提,阶级就是根据人们在由特定生产关系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得经济地位的不同,所结成的生产资料关系得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或群体。阶级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会与阶级社会地位、利益等密切联系,从字面上看,阶级意识就是阶级形成的对自我存在、发展、利益、使命等方面的一致性领悟与认识。卢卡奇从总体性的逻辑出发,认为阶级意识是一种受社会存在所影响的总体的、整体的、综合的、阶级的意识,“既不是组成阶级的单个个人所思想、所感觉的东西的总和,也不是它们的平均值”, [1]而是“一种受阶级制约的对人们自己的社会的、历史的经济地位的无意识”, [2]一种整体的总体的社会意识。

三、对阶级意识的历史考察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阶级意识的蒙昧状态

前资本主义时期虽然存在着许多阶层,但这些阶层比较混乱、阶级划分模糊不清,阶级意识处于无意识状态。前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力落后,生产关系服从于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以血缘和宗法为纽带的等级森严的封建隶属关系,不存在分明的阶级界线,阶级意识也蒙昧不明。封建等级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等级意识也在社会意识中起决定作用,经济因素因此湮没在等级意识中、隐藏在政治和宗教等因素背后成为无意识,阶级意识也就被掩盖了,长时间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禁锢,阶级或阶层既不能正确的意识到也意识不到自身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也无法从总体上把握当时历史发展状况,处于被压迫的阶级或阶层往往会选择向统治阶级妥协,就算在不自觉的阶级意识引领下的微不足道的少数人的反抗也会因遭到镇压而失败,“也不可能有意识地对历史事件发生影响”。 [3]

(二)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阶级不纯粹性

卢卡奇在分析了前资本主义时代的阶级意识之后,又分析了资本主义时期的阶级意识。资本主义时期的阶级意识也并非都是纯粹的,其中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由于没有完全摆脱前资本主义等级社会残余的影响,未能与生产力进行紧密的联系,也就不能形成自觉的、纯粹的阶级意识。

卢卡奇揭示了小资产阶级与农民的局限性,他认为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意识虽然直接地受到资本主义生产与生活的影响,但却对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置之不理,认为自己的历史任务与目标或者要追寻的道路不是消灭其他阶级实现自己阶级的统治,反而是为了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并对这种错误的阶级自我认知不自知,逐渐脱离了社会总体行动。

农民的局限性就是其数量众多却没有形成广泛的坚定的社会联系,其小农意识只是一种个体意识,他们互相独立存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忍气吞声、互不干涉,只有在影响到他们生存的时候才会有那么一点起义造反的精神,其骨子里的软弱性和脆弱性只会使他们想方设法独善其身或有改善生活环境的诉求,维护的是个体生产者的利益而不是总体的利益,不足以撼动任何一方力量,因此他们更不可能提出任何进行社会变革的主张,只是作为一种群体存在,没有形成纯粹的阶级,更不用说阶级意识的问题。

(三)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日益暴露虚伪性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下,出现了商品拜物教,进而又导致了物化现象和意识,拜物与物化暴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弊端。虽然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取得胜利,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相比之前封建社会确实给人们带来了自由和解放,但资本主義商品经济的形成使得资产阶级只顾追求自我阶级利益采取了欺骗、剥削的手段,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奴役与苦痛。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维护的只是少数的资产阶级的利益,不能从总体上看到社会历史的本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资本家为获取最大利益的一己私欲不断加大剥削的力度,脱离了现实的总体的社会,使得个体意志对社会的作用被忽略,这种资产阶级意识代表的并不是人们真实的所感所想所做,所以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既不能反映社会总体性也不能代表人们的“真情实感”,仅仅是一种虚假的阶级意识。随着物化关系的发展与阶级斗争的加剧,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阶级意识的虚假性日益暴露,资产阶级既看不到也无法揭露自己阶级意识背后的局限性,也不能从总体上把握和付出实际行动去利用其政治经济地位向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看齐,由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社会化生产矛盾的不可调和,阻碍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发展,资产阶级为掩盖其虚伪性只能自圆其说,尽管资产阶级意识到危机感做出一些改变,仍无法从根本上挽救了。

(四)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凸显革命主体性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明确了什么是无产阶级意识,并从阶级意识出发探讨无产阶级革命的主体。与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虚假性相比,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才是真正的阶级意识。

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不同的,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具有虚假性,不能做到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而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不是部分人对自身发展历史的个体性认识,而是多数人对历史发展过程与发展规律的总体性认识,是一种不偏不倚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的认识,是决定无产阶级总体行动的意识。阶级意识的实现以批判私有制与商品经济为前提,无产阶级正是在批判揭示资本主义弊端的过程中,看清了其虚假性的实质,意识到阶级意识的树立对无产阶级发展和革命的重要性,进而在理论与实践中探寻提高无产阶级组织性、防止阶级意识侵蚀、增强战斗力的方法。

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形成属于自己的阶级意识,才能掌握领导权,只有形成具有积极作用的阶级意识,才能解决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带来的危机,但如何形成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必须克服物化意识的侵蚀,认识到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体与决定力量,无产阶级只有不断从思想上、行动上扬弃自己,始终坚持革命斗争,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共同体,才能解放自己、解放全人类。

四、阶级意识的特征

(一)阶级意识是一个整体性概念

卢卡奇将主客体统一的总体性方法原则视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并强调理解阶级意识必须运用总体性方法,把阶级意识放在整个社会基础上去阐释,不能孤立和割裂任何一个阶级以及他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因此阶级意识就是对整个阶级的阶级利益、社会地位、生产生活状态的总体性意识。总体性原则也体现在阶级意识立足于阶级主体而非单个的、孤立的个体,阶级行动代表的是阶级意志而不是个体意志。无产阶级意识从资本主义批判中孕育而生,更能够做到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上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灭亡,无产阶级的整体意志在其阶级意识中体现,革命主体性在其总体性中彰显。

(二)阶级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性

任何阶级都经历了形成发展的过程,阶级意识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不斷调整、发展又反作用于社会基础的过程体现了阶级意识的历史特性。卢卡奇对阶级意识的历史考察过程体现了历史性,分析了前资本主义时期的阶级意识的无意识状态及其形成原因,接着分析了资本主义时期的阶级意识的状况,考察了留有前资本主义时代特点的小资产阶级和农民不能有意识的对社会历史产生影响的原因,然后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者阶级意识的对立与区别,在批判资产阶级意识虚假性中阐明了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正确性与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体性。无产阶级把握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性,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并以觉醒的阶级意识为指导展开实践行动去推动历史的发展,这是无产阶级意识发展的历史的、必然的过程。

(三)阶级意识体现主体与客体统一的辩证性

资产阶级本身虽存在局限性和阶级意识的虚假性,但也在革命中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使命等有了正确的认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阶级意识,指导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尽管在巩固阶级统治中弱点尽现,尚且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辩证性。卢卡奇还强调总体性、革命性的辩证法,无产阶级意识最能体现其辩证性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无产阶级的发展经历了“自在”到“自为”的过程,随着无产阶级意识的自发到自觉,无产阶级就在阶级意识的指导下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体现了无产阶级意识的辩证性。而且工人阶级以总体性辩证法为工具形成了社会性的、总体性的联系,并要在克服物化与阶级斗争的实际行动中实现自我扬弃,形成真正地推动社会发展的阶级意识。[4]

五、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意义

首先,庸俗机会主义者歪曲马克思的主体思想并否定了无产阶级的能动作用,卢卡奇在阐述阶级意识理论时也及时地对机会主义流派进行了抨击,清除了庸俗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意识的消极影响。其次,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挫背景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卢卡奇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通过对阶级意识的分析揭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体性,强调了阶级意识对社会历史的能动性,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影响深远,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但是,卢卡奇过分强调了阶级意识能动性,仍然带有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倾向。

参考文献:

[1]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05.

[2]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06.

[3]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09.

[4]吴晓明.论《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辩证法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02):37-46.

猜你喜欢

总体性卢卡奇
论瓦尔特·本雅明
在布达佩斯“寻访”卢卡奇
黄立新、贾强飞、肖天为 、冯瀚平作品
经验的碎裂和意义的困境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重申“总体性”,以及爱与疗愈的文学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从阶级伦理到日常生活伦理
从总体性视角看葛兰西的“有机”概念
唯物辩证法本质和核心的两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