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手工制纸行业历史沿革
2020-09-10付宇翔
付宇翔
摘要:自我国东汉以来,作为中国传统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较为广阔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文化历史进程。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网络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机制纸的冲击,已让手工造纸行业走下神坛,日渐式微。那么作为造纸技术发源地的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现状怎样,在历史上是怎么发展的。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会帮助我们理清手工制纸行业的发展脉络,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统行业的在复兴。
关键词:艺术;手工业;造纸;历史;遗产资源论
一、中国造纸起源概论
人类至今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最开始大多数是依靠一些简单的符号或者不同的线条来进行记载,才能把人类伟大的历史流传下来。如人类最早开始使用的结绳记事,岩画等方法。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和生产能力的发展,作为记载文字和符号的材料和形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从至约三千年的夏商周时期,人类记载文字、图画的材料多为龟甲、兽骨、青铜器等。但这些书写材料一是不易寻找和使用,另为也颇为笨重,不方便进行携带和使用,随意便渐渐的被人们所淘汰,不在成为人类记载历史进行书写的主要原材料。
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相对比较轻便的木牍和竹简,制作简牍的材料,在我国南方以竹子为主,而在北方是以柳树和杨树为主要的原料。于此同时我国还有一种“缣帛”的材料底子也在使用,比如在1974 年初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大批帛书,帛书的使用应该在简牍之后。但这些材料都不适合大量文字的书写和携带,同时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的普及和推广。都是作为统治阶级信息记载所在,限制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迫切需要一种造价低,便于携带,方便大规模生产的书写记载材料的出现。
二、造纸术的发明
时间进入汉代,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手工造纸技术便于此发明。在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最开始主要的作用是满足人类便于书写和使用的基本要求。造纸术的发明不仅给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和变化,同时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原本面貌。但是对于东汉时期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学界和社会现在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据一部分考历史古学家与考古发掘中的成果说中国的造纸术早在西汉早期已有出现,东汉的蔡伦只是对造纸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做出了贡献。2
邓皇后即位是在公元102年,喜爱纸张笔墨。于是当时身为后宫总管的蔡伦,为了迎合皇后的喜好便想制得更好的纸。于是四处走访,探寻总结纸张的制造改进之法,最終改进了当时的造纸术,于公元105年向皇帝皇后献出自己的“蔡侯纸”。邓皇后去世之后安帝亲政,蔡伦因早年卷入皇室斗争自知罪不可赦而饮药自尽。卒后,朝廷将其爵位封地及财产全部收回,并没有因其造物上的贡献予以保留。
在东汉蔡伦的造纸术发明之后,造纸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麻纸的产地在我国的分布也在不断扩大。东汉末期时,山东东莱(今山东黄县)出现了一位名叫左伯的造纸能手,而他所制作出来的麻纸既均匀、细密而且有光泽,在当时很有名,所以就以他的名字来进行命名为“左伯纸”,这可以看作是对“蔡侯纸”也就是蔡琳造纸术技艺的延展。
三、中国历代手工制纸行业演变
到魏晋南北时期,麻纸的生产和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各地所生产纸张的质量相对于汉代来说也有了很明显的提高。但是这个时期麻纸并为唱歌被封为人们的普遍用纸,在蔡侯纸发明之后任有很大一部分人在继续使用帛和简牍作为书写的记载的材料。
这个时期生产的手工纸(主要为麻纸),纸的白度和亮度有了很明显的变化,颜色由暗黄变为白,纸的表面相对而言也比平整和光滑了很多,而且所生产纸的纸厚度也比较薄。人们也慢慢习惯了麻纸的特性。同时麻纸给人们带来的轻巧和方便的特点,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脉络,在魏晋期间麻纸的使用量在逐渐的增加。而且朝廷也明确出现了禁止在宫中使用简牍的禁令。纸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所使用的主要记载工具。同时在文化艺术领域,纸张也逐渐替代帛成为主要的作画和书法的工具。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晋代书法后来经鉴定是魏朝时期以前的写本,晋时王羲之在用于书写的麻纸也是同类的纸张,而这类麻纸在敦煌写经中经常被发觉出来,这些麻纸的存在和发现是用来进行研究晋代时期的麻纸由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为后来对麻纸和两晋时期的艺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同时在我国形成了北方以山西、长安、洛阳等地为主要生产基地,在南方以安徽、广州等地为生产中心的我国手工制纸行业的双中心模式。显现了我国造纸术当时的繁荣景象。
在我国隋唐时期,经济和政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文化因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也极为繁荣,这样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对纸张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促进了我国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麻纸生产不能够满足当时社会的需求量。同时,皮纸的生产量在当时占有了比较大的比重,皮纸的使用也逐渐成为主要的纸类。几乎占领了后来的全部书画用纸市场。麻纸、藤纸、竹纸在使用都很少了。
从宋元到明清时期,麻纸用于书画就越来越少,麻纸的生产也几乎没有多少文字记载下来,这说明麻纸的生产地也越发稀少。宋朝时期的造纸技艺在唐朝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后来随着活字印刷技术的出现,市场需求的扩大也极大的促进了造纸术的行业发展。明清时期到近现代随着机制纸的冲击麻纸也逐渐走向末路,逐渐被更先进的机制纸张所取代。
四、结语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的造纸技术的进步,机制纸冲击下的我国传统手工制纸行业陷入了衰落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以麻纸为代表的传统手工纸张的行业的消亡。仍有一些手工匠人在延续着造纸行业的技艺传承,如山西省的邓庄、蒋村等地,虽然,现在已有十几年不在生产麻纸,但在这些地方都已有几百年的手工麻纸生产历史。但是随着时间的渐渐流逝,这些地方原有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也在面临消失。
本文想通过对我国历史上手工制纸技艺的历史沿革的探究,为这一有着深厚历史价值的传统手工艺技术活得到保留和发展起到一点作用。
参考文献:
[1]汤夺先,伍梦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内涵意蕴、问题呈现与学理反思——以宣纸为例的探讨[J].文化遗产,2017(06):9-15.
[2]赵权利.我们凭什么需要手工纸?[J].美术观察,2017(11):22-23.
[3]罗文伯. 中国手工造纸的现代化建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4]董彧.北方手工造纸发展的探究[J].黑龙江史志,2017(01):44-47.
[5]罗文伯,汤书昆.非遗题材图书“纸”“数”融合出版实践探索——以《中国手工纸文库》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6(12):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