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与路径分析

2020-09-10李培洋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立德树人高校

李培洋

摘 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与路径进行分析,可全面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使高校思想政治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效果,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思政教育;立德树人;高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1-0009-02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2019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革命还是建设时期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明确思政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作用是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首要问题。

1.立德树人与思政教育

立德树人,一谓“德”;二谓“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立德包含特有的两个方面,一是之于学生的“三观”教育,这是思政教育的本职工作;二是关乎教师的综合素养。在党中央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高校的思政教育亦如是,只有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才能讲思政,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树人就是培养人,而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就是保证高校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原则,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高校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第一,塑造高校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其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高校大学生又处在“三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积极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十分重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高校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首要问题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之基。

第二,引导高校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途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大学生普遍注重理论学习,忽略社会实践,容易滋生眼高手低、脱离实际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需要把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个人梦与国家梦结合起来,引导高校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实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

二、立德树人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

1.高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教育,备受国家高度重视。但由于思政教育自身学科的属性,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重视程度不足、缺乏资金支持、高素质教师队伍缺乏等,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处于不利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期,在各方势力不同利益交织下,社会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错误观念和价值倾向,不断侵蚀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通过文化输出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进行入侵,对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形成了威胁。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打赢思想上的“保卫战”,如果高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脱离学生思想实际,把思政教育工作停留在表面,敷衍了事,那么,势必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教育是百年大计,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特色与优势,任何时候都不可忽略它的重要性。

2.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效果难以保障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效果就是让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或过程后获得的积极主观的精神成效。为了达到这种精神成效,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然而,在实际上,高校思政教育这种配合并不“合拍”,导致课堂效果并不理想。高校思政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上的理论灌输,而这样的理论灌输对教师的能力与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却忽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收能力,打破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平衡点,此外,高校思政课堂大多是采取合班授课,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主要是靠学生自己的课上领悟或课下的自觉学习,难以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大合唱”,因此,这样的课堂教育效果自然也是无法保障的。

3.高校思政教师的质量和评价体系存在短板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全校范围内思政公共課的教学任务,对各个学院各个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因此,缺乏时间进行研修来提升自身能力,甚至部分思政教师还存在着理论不强、理想信念不坚定、对时政关注度不高等问题,制约着高水平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思政教师的评价体系存在着问题。高校思政教师队伍质量的参差不齐使得教师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不足,评价浮于表面,同质化现象严重,只为应付评价而评价,缺乏真实性和有用性,制约了高校思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

三、高校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路径分析

1.高校宏观把控,积极进行思政建设

2019年8月17日,《意见》指出:“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把思政课教学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本职责,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先保障。”落实立德树人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立身之本,高校肩负着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与重任。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予以重视,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教育,积极主动推动思政学科建设,在全校范围内树立起重视思政工作的氛围,对思政工作予以大力支持,从而增强高校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这是开展思政工作的关键一步。而此种重视程度一旦达到,学生便会通过自我反思,把思政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对思政课的全新认识与理解。

2.实践“三全育人”,提高教育效果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是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要求,也是落实课堂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教师的缺口大,需要全体教职人员的配合,鼓励与思政相关的教师择优培训进入队伍,党政干部转岗为思政教师,动员政治素质过硬的相关学科专家担任思政课。全程育人是将思政教育贯穿到立德树人的全过程,这样的贯穿就是从基础教育的开始直到学业的完结,相互照应,相互连接。全方位育人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立德树人的各个方面,以日常的思政教育为主体,在全社会营造思政教育的大环境,强化思政隐形教育,只有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培育出立德树人要求的人才。

3.优化思政教师队伍,明确责任担当

在2019年3月习近平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良好的成效需要优质的供给。高校思政教育成效取得的关键在于思政教师水平的提高。在高质量的课堂中,教师拥有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等素养是这个过程获得成效的必要前提,也可以说,师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打造出高质量的思政教育效果。思政教师要保证教学效果,就需要认真备课,积极响应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实现立德树人提供思政人才保证。

4.切实改革思政教师评价机制

高校思政落实立德树人,需要健全机制的存在,探寻其规律才能有效运用。《意见》声明:“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评价中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在整个团体中教师的综合素养并不一致,各有长处与短处,需要建立健全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针对每个教师进行各项素质的测评,评定的结果与教师利益挂钩,真正做到科研与职称统一,绩效工资与评价机制相结合,加大激励力度增强思政教师职业认同感。让思政教师通过评价机制了解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有针对性地提高,才能发挥出思政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栾永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兵团日报(汉),2019(6).

[2]田志伟,赵常兴.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性及实践路径[J].实事求是,2018(5).

[3]左玲.通识教育视域下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困境与革新[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3).

[4]《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立德树人高校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