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的几点思考

2020-09-10郭明亮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产业链乡村振兴

摘要:发展乡村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重中之重。本文立足乡村产业实际,围绕产业链条延伸的政策环境及内在逻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依据产业链条延伸的相关主体及功能定位进行剖析,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一、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的相关概念

(一)农业产业链条相关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强调,要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打造从田间到舌尖的农业全产业链条,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努力方向。农业产业链条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等诸多环节,涉及生产、加工、包装、物流、销售、消费等多个环节,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需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多个链条的支撑。

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利益链等多个链条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根本目的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农民收入。通常来看,产业链概念范围较大,属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价值链、供应链是基于企业本身经营活动和上下游之间地位关系所形成的体系,属于管理学研究的范畴。创新链、利益链研究的是如何创造价值和如何进行价值分配的问题。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根本途径是依靠科技和创新,不断提升价值链,畅通供应链,确保上下游之间衔接顺畅,由此产生更多收益。对广大农民来说,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下农民种植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信息不对称、谈判话语权较弱等客观事实,亟需通过完善利益链條,来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确保农民在产业链条延伸过程中的充分参与,并能够分享其中产生的收益,以此来提升其内生发展动力。

(二)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的方向

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的路径和模式较多,各地都在不断探索。一般来看,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的环节主要集中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巩固加工链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二是通过延伸服务链来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即依靠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农业生产服务来产生更多收益;三是通过挖掘功能链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搞农家乐、休闲采摘、发展民俗经济等,目前已成为发展农业新动能的主要方向。由此可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就其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向:一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通过延伸加工链条实现农业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二是从横向角度对每一环节进行拓宽,通过挖掘各环节功能和价值,实现农业产业链条的横向延伸;三是通过发展壮大农业产业链条规模,培育产业集群,扩大产业链厚度,以此来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农业产业链条延伸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

农业产业链条涉及众多环节、众多主体,需要多部门、多主体及全社会的协同配合。虽然各地在实际探索中总结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从总体上看,仍然存在着某些堵点、难点,制约着农业产业链条的做大做强。

(一)产业基础仍然不牢。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需要建立在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当前来看,我国农业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农产品供给结构性失调、粮食安全压力较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缓慢、农业面源污染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者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的方向和市场空间。因此,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坚持绿色化、品质化发展,通过提高农业标准化程度做大规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有机对接。

(二)公共服务平台质量不高。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建立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是重要途径。就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农业主产区往往意味着经济落后区或经济欠发达区,财政支农力量有限,城乡融合发展的要素壁垒仍未突破,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仍不健全,由此导致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社会化服务发展缓慢,具体表现为:项目资金支持力量有限、常态化开展政策咨询、政务宣传等活动较少、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与推广力量不足、质量监管、农产品市场与价格信息提供难以到位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链条延伸高质量发展。

(三)信息化手段支撑不足。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推广和普及农业科技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信息化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对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现阶段而言,农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智能化水平较低,农业应用领域有限,数字化思维不强,信息技术与生产、加工、流通、管理与消费融合仍然有待加强。尤其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信息、生物、新材料为主要标志的先进技术对产业链条的延伸、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仍然具有十分巨大的空间。

三、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的模式思考

延伸农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推动农民入链上链,对改善农户福利水平,提升农民内生发展动力至关重要。对农民主体而言,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对农户福利空间的改进和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提升各不相同。相比较而言,“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受到了各方青睐和认可,但谁来创办合作社,谁来推动农民入链上链,收益如何合理分配,以及农民在产业链中的市场地位如何,不同的合作模式,效果也各不相同。通常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模式。

(一)公司领办合作社与农户对接。此模式较为典型和普遍,实力强劲的农业龙头企业组织农户加入合作社,可以有效建立长期契约关系,合作社按照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和标准进行生产,公司负责决策和收益分配,合作社本质上相当于公司的原料基地或车间,农户事实上相当于公司雇佣的员工,此种模式在养殖业中最为常见。与“公司+农户”相比较为完善,农户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公司不仅可以降低监督费用,而且还可以享受合作社的各种优惠。缺陷是双方合作的门槛较高,公司前期需要垫付一定的费用,农户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生产或养殖技能,同时,对于生产经营而言,农户的决策参与权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二)农户与公司合办合作社。此模式中的公司往往是以个体、私营的小微企业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允许公司可以入社,因此,农户与公司在合作社中共同持股,通过股权联结形成一个新的联合体。对公司而言,可以以所有者兼经营管理者的角色参与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保障产品质量和交付期限。对农户而言,可以选派代表参与公司经营决策,最大程度争取利益。缺陷是农户需要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且由于公司与农户各自利益出发点不同,双方易产生经营决策上的分歧,最终影响合作社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发展。

(三)农户自办合作社与公司对接。农户通过自组织与公司进行合作,可有有效摆脱公司对农户的控制或主导,农户可通过合作社直接与公司谈判,双方关系平等、独立,通过双方资源达成的契约进行经营生产,农户福利增进空间扩大。与公司办合作社相比,农户加入合作社门槛较低,但同时也会给合作社造成一定的经营风险。该模式对实力较大的合作社较为适用,但就目前合作社发展阶段而言,仍需不断提升合作社的实力才能与公司实现有效合作。

参考文献:

[1]任志雨,郑碧莹,王泽尤等.中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特点及前景[J].农业展望,2020(06).

[2]燕洁,王双进,李蕊.农业产业链发展国际经验借鉴[J].农业经济,2020(10).

作者简介:

郭明亮(1983—)男,中共德州市委党校经济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作者单位:中国共产党德州市委员会党校

猜你喜欢

产业链乡村振兴
渝北:建设产业链上的经济大区
农业产业链组织与规模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