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

2020-09-10黄璟云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向学生传递情感, 而善于将自身或与学生有关的生活场景、经历等作为教学素材,实时融入课堂教学,就是激发师生情感、扩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结合具体课程内容,巧用教师资源,活用学生资源,不断深化道德情感体验,让学生将学科价值性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树德立人。

关键词:生活素材;姓名资源;个人经历

“栽好梧桐树,引得风来栖”出自《庄子·秋水》,字面意思是种好梧桐树,自会引来风凰安家落户。引申到课堂教学,可把精选素材比作“梧桐树”引来“凤凰”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从而流连课堂而不知返。

本文研究的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教学素材——生活素材。生活素材指的是将教师或者学生的自身特点、生活经历、人际交往等作为教学素材,适时融入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活化教材,建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课堂,建构开放的、动态的高效化课堂。

一、巧用教师姓名资源,扣动学生心弦

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教授知识,更应传递思想、情感等。学生对教师生活充满崇敬和好奇,而真实的东西最具生命力和说服力,更易激发学生思维。

【案例1】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运用你的经验:说名字,谈文化

部编教材每一课都从《运用你的经验》开始,颇具生活化。教师既可以运用教材本身的设计,也可以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如教学这一框,本人便以“说名字,谈文化”开场,教学设计接地气,让学生有话说。

活动引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它跟随人的医生,每个名字都或有自己独特的意义,或有着美丽故事,或蕴含文化内涵。

同学们,你的名字有什么内涵呢?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这是,同学们你看着我,我看看你,都不敢第一个发言。

于是,我说:“今天第一位分享者是我自己一一我叫黄璟云。(顺手将自己的名字板书在黑板上)大家猜猜看,我的名字中有哪些文化内涵?”

生A:老师,你的名字有个“璟”字,表示玉的光彩 ,你的父母一定期望你具有冰清玉洁的品质。

生B:老师,你的名字你的名字有个“云”字,你的父母希望你的皮肤像天上白云一样洁白!

“老师的皮肤确实比较白!”我笑着说,“我的父母有先见之明”。

生C:老师,你的父母一定期待你人格高尚,品行端正。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将“璟云”的文化寓意翻了个底朝天,课堂热闹非凡。就在此时,我趁势追问:“同学们,老师也想知道你们名字的文化内涵。”

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起手来,比如班上有个女生叫“周婧”,她说“婧”在古代表示女子很有才华的意思。父母期待她长大能成为才貌双全的女子等等。

从学生发言中,文化血脉的延续中华文化的灿烂跃然纸上。在这个活动中,笔者抓住学生对教师姓名的好奇心,言传身教,扣动学生心弦,增强他们参与热情和学习欲望,从而将深奥的教材内容浅显化、生活化,也使课堂气氛从一开始便活跃了起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二、用好教师个人经历,走进学生心灵

个人经历是个人生活的缩影。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将个人经历以视频、故事、图片展播等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了解教师的生活、情感,可以产生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学生自然会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所思所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应该在传授知识与观点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增强道德学习能力。学生是有情感的人,如果“不动感情”,将学生变成知识的接收器,那只会使学生厌倦学习。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运用教师亲身经

历,启发学生思维,教学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2】 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师生交往”,教师日常生活、言传身教显奇效。

本人课前展示了一组图片:伴着晨曦站在教室门口,等待学生的到来的老师的图片;教室里,教师慷慨激昂地讲课,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的图片;疫情返校期间的每个中午,教师带领学生去食堂的图片;下午,教师伏案批改作业 、书写评语的图片;傍晚,教师还在教师里耐心地与几位学生进行交流的图片;课间时候,老师还在教室解答学生的疑问;在家里,老师边带娃边研究教材的图片……这样,将教师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这一系列图片中,学生不仅看到了教师的一天,还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因此,他们观看时,目不转睛;观看后,凝神沉思。通过这段视频,教师工作特点既朴实又动情地潜入学生内心,传授了知识,升华了情感。

除了以上日常生活经历,用教师某些特殊经历做教学素材,亦是一个妙招。

【课例3】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坚持改革开放”,运用你的经验,“晒晒我们学校的面貌变化史”。

本人在課前展示一组学校教学楼;教室不仅装上电风扇,还装上空空调,用上了白板、多媒体教学;有专门的体育馆;操场是塑胶跑道……

“老师,这是我们的学校。”立刻有同学脱口而出。

我接着又给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教室主要是土瓦房,砖房不多,学生们在简陋、只有黑板和粉笔的教室里学习;每间教室只有三台大吊扇,有些吊扇只有两片扇叶;操场是沙泥地;校门口是一条崎岖不平的泥地路……

然后问:“这是哪里?”

“山村的学校”,“贫困地区的学校”……

我说:这就是我们学校!学校的前身。接着我展示出一张我在教室讲台拿着粉笔板书的图片,以及校运会上我在田径比赛终点站为班上参赛同学助威呐喊的朦胧身姿(沙尘大照相不清晰)。

同学们张大嘴,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随着,有学生激动得脱口而出:“老师,我听我妈妈说过我们学校以前确实是很破旧!”

“我听哥哥说以前开校运会像是经历沙尘暴”。

“我姐姐说经常在校门口骑车摔跤”。

……

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的情感来激发,以达到以情引情、以情激情的目的。无论是教师的生活缩影,还是特殊生活经历,都饱含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其实,这种情感的传递,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它更容易为学生所认可和接受从而影响和感染学生,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重视同伴资源,分享学生生活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受,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

认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指出:“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使学生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去感知、体验。所以,以同伴真实生活经历为例,把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活化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获取道德品格。

课堂教学素材选用是一门值得深究的学问,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支撑。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学素材的获取非常容易。如何整合教学素材? 简单拼凑的教学设计,骗不了学生,更无法深入学生心灵、感染学生情感。因此,获取生活性、真实性教学素材,能打动人心、深入人心,唤醒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总之,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挖掘自身和学生生活中的宝藏,以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去体验。这样身临其境,可以使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巩固和深化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目标,真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

黄璟云(1981),女,籍贯:揭阳,大学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学。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
如何开展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研究
浅析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浅谈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言行一致
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