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社区普法”新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0-09-10曾伦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实践互联网创新

曾伦

摘要:互联网+社区普法在吸收了新媒体特色,并且深度融合“互联网+”理念的前提之下进行创新的一种新的普法模式,这种普法模式使得整个普法工作更具生命力。本文以武汉学院法学院互联网+社区普法项目的推进与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一个探索,探讨了在运行的过程中间面临的问题并且试图找到解决问题方法,以及对未来的普法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社区普法;创新;实践

一、互联网+社区普法模式的由来

(一)普法模式转变的可能性

当前,中国已进入信息新媒体时代,在信息传播方式、公众参与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因此我们组为了积极适应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努力创新并对“互联网+”社区普法,大力宣传,运用qq群、微信群,电视栏目等,进一步增强社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互联网+社区普法”的新体系。

“互联网+”时代,需要我们创建普法新模式,开创普法新时代。这就需要我们的普法工作人员努力学习、理解和使用互联网,相关部门积极规划、促进和引导互联网的发展。并通过中央政府推动下全面学习,建设法制活动,要敢于运用和尝试新媒体,创新普法新形式,推动中国法治新进程。

习总书记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强调,“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其发展成果汇集了13亿中国人民”,对互联网的需求,我们要积极努力,充分运用“互联网+普法的”创新模式,致力于建设普法宣传平台,实现“法治”。

(二)普法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在改革开放近10年的时候,我国开始组织开展“一五”普法工作,旨在利用5年时间,开展法律启蒙教育。从此,法制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普法的成效也在各行各业和各领域的经济建设活动中初见端倪。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品尝到了普法的硕果。法律给予我们引导、帮助和保护,普法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发展进步,社区管理也在不断变化。尤其社区普律教育是居民与社会的纽带,而社区普律教育是维系居民与社会关系的有效途径。因此需要社区在普法教育工作上不断更新观念和实践探索、梳理出一套成熟的社区普法工作理念、构建与本地区相适应的社区普法工作模式。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到来,以社区普法教育为平台,积极探索社区数字化学习的新途径。以法律教育为先导,努力在网络平台上建设数字化法律教育项目,整合优质资源,促进居民学习。

二、武汉学院社区普法模式的创新

在国家积极推动互联网+普法的大背景下,武汉学院法学院组建了社區普法团队,采用了互联网+社区普法的新模式,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与实践,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新方案。

(一)采用新媒体作为宣传手段

本项目以“普及法律知识”作为主线,开展多个不同板块的形式。我们借用新时代“人人都是媒体人”的形式,采用自媒体的展开宣传,将团队成员分散至今日头条、百家号、知乎、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传播软件开展普法宣传,并且解答常规法律问题。

在宣传中我们通过时政热点分析,针对具体的热点案件进行时政报道。具体分析案件事实,提取出案件主要关注点,对此进行专门的推文形式讲解,以及为群众科普相关案件,在拓宽群众的法律知识面的同时,增强人们对于法律知识的兴趣与渴望。

(二)通过专栏的方式促进专业化

设立法规新动态,以科普法律最新的立法、修改、司法解释为主要内容,让群众实时掌握法律动态。

开展送法进社区,使用大数据的手段分析出社区群众主要关注哪类法律问题,在专栏里以文章形式科普法律知识,将大家关心的法律知识送到人们眼前。其次,还准备开设“方言说法”短视频,照顾不会说普通话的老年人,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建立身临其庭,运用 AI 动画制作的方式,制作出以“第一人称”视角为主的法院上诉流程动画,让社区群众更直观的了解上诉流程。并且运用相关互联网科技,联网公民上诉动态,自动导入“上诉行程”,提醒公民上诉步骤,成为公民贴心提示小管家。

打赏普法咨询,通过资源对接,使得更多专业法律学者实名制进入了平台。群众可以自主选择专家学者进行咨询,以打赏的方式给予相应的知识报酬。促进更多知名、专业的法律人加入普法体系里面来。

普及读书角,在我们的公众号里提供大量法律读物,供每个社区公民阅读。每读完一本书籍,用户可获得相应的“读书币”,积累到一定的“读书币”后,可获得相关物质、精神奖励。

(三)借用科技提高普法趣味性

研发游戏小程序——“断案”,针对群体主要面向各个高校法律专业学生与教师,从事与法律相关的职业者,以及对法律有兴趣的非法律从业人员,通过采用随机分配竞合实验方式,通过让用户分组扮演原告、被告、证人、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等角色,真实演练案件。软件主要分为三个模式:教学模式、开放模式、人脑模式。模拟法庭审游戏,为各高校法律专业学生提供实战练习与熟悉庭审过程的平台。

随着时代潮流,入驻短视频软件,趣味讲解、演绎案件。使用短视频应用软件的热潮袭来,全民在短视频上学习法律成为一种趋势。通过特邀法律学者“现身说法”发布在各大短视频应用软件上外,还可以召集相关法律爱好者演绎具体案件。该形式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法律”的眼熟度、拉近“法律”与人们的距离,还会使得人们更有兴趣去了解“法律”。

三、互联网+社区普法运行中的问题

(一)普法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的普法大多采用官方主导型普法,由官方组织+民间组织配合完成的模式。并且有官方主导进行普法工作时,社区方面配合度较高;但是由其他非官方组织,如同志愿者组织、学生组织等自发行为的普法活动,社区方面配合度反而很低。但是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却发现,由自发组织进行不带有任务型的普法活动,普法效果更好。

(二)普法者能力不足

在普法活动进行中,懂得互联网技术的却不懂得法律知识,对于法律事件敏锐度不高;并且懂得法律知识的人不懂得互联网技术,不能将自己所知所想通过互联网展现出来,导致互联网+社区普法无法正常推行。

(三)深度广度开发不足

很多的社区居民平时不关注法律动态,不了解法律知识,但是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开始盲目寻求法律帮助,在网络进行网上咨询。但是某些律所为了招揽法律业务,拓宽业务渠道在网络咨询方面扩大法律问题,只解决当事人的表面问题。咨询者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

四、解决方案

(一)联合社区一同建设

转变官方机构的普法思想,不要带有任务性进行普法活动,并且扭转社区工作人员治理理念,学习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让其他民间组织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具针对性的法律知识。让相关专业学生加入到现代化社区治理中,为社区工作组织融于新的血液与思想。

(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从校园教育开始,进行综合型人才培养,尤其是法律新媒体人才培养。将互联网+法律的模式融入到高校教师和辅导员的思想中,让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技术的选修课学习,掌握多种实务技能。

(三)建立多平台发展模式

加大 法律普及力度与技术建设进度,让大家遇到法律实务问题有东西可以查,有地方可以问。将普法活动从流于表面深入到实质行为,使得社区居民得到更好的建议与更加实质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杨茜、“互联网+”模式下的青少年普法教育问题研究——以舟山群岛新区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邓红红、社区普法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以哈尔滨市社区普法工作为例[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

作者单位:武汉学院

猜你喜欢

实践互联网创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