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微信”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实践运用探索
2020-09-10陈仁圣
摘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渗透到社会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给现代化社会带来了全新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借助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微信”,进一步推动了思政教育的进程。本文对红色微信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合红色微信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详细分析了红色微信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红色微信;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
前言:“互联网+”时代下,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国高校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高校学生使用微信的情况来看,将红色微信作为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新形势背景下必然的趋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出红色微信的优势作用,建设起高校的红色微信平台,结合实际的思政教育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红色微信思政教育策略,为推动高校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建设夯实基础。
一、红色微信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一)表现高校思政教育时代性和主动性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借助红色微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政治思想,充分体现出了高校在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主动性。将红色微信作为关键的辅助教育工具,在高校中建设起红色微信平台,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引导更多师生加入到社会信息讨论和公众消息传播中,增加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讨论范围,加强信息传播的力度,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将红色微信和高校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体现出高校和时代潮流紧密关联性,构建起互联网信息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全新模式,普及党政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二)及时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建设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下,信息的更新速度慢、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差、舆论向导性不足,严重降低了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而开展红色微信公众平台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大众的参与度,向大众最大程度的开放了评论和转发红色信息的权限,解决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缺陷。红色微信平台上可以收集群众的评价,通过对互动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根据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思想政治教学的方案策略,改进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效果[2]。
二、红色微信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反馈机制不足
红色微信平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多数校园媒体平台相似,红色微信平台的用户通常是以在校学生为主,缺少一定的影响力和关注度。红色微信在高校教育中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传播机制和反馈机制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双向交叉传播方面,红色微信平台仍旧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微信作为辅助的工具在信息传播时缺少反馈机制,最终导致红色微信处于单一、固步自封的状态中,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完善和提升,限制了红色微信多属性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在长期的单一化信息发布形式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受到严重的不利影响[3]。
(二)管理体制落后
根据目前的高校红色微信平台应用情况来看,存在普遍的管理体制落后问题,高校对红色微信平台的重视不足,缺少专业性较强的微信运营团队,其中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学生成员在负责撰写、编辑和管理文章之外,还有其它的职务和工作要完成。此形势下的红色微信传送信息不及时、时效性较低,常常无法第一时间编辑和发布最新的消息。另外,在部分高校中全权将微信公众号交给学生来管理,而学生由于微信公众号运行经验不足、专业能力较差,在实际的管理和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职能划分混乱、管理纰漏的问题,红色微信平台上的文章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三、红色微信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加强人才团队建设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借助红色微信平台展开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需要红色微信具有一定的高人气,强化紅色微信平台的运行水平,因此需要加强人才团队的建设,选拔和培养红色微信人才,组建起专业性较强的红色微信运行团队。结合红色微信平台上的多个功能版块,培养和挖掘专业的人才,强化人才队伍的理想信念,培养红色微信团队成员的媒体素养能力,坚持深入群众的原则,及时上传和下达舆情并控制舆情。促进红色微信的常态化发展,消除不同版块中可能会出现的脱节问题,提高红色微信的使用有效性,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4]。
(二)加强反馈机制建设
教育者应针对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构建起完善的反馈机制,通过对反馈机制的合理运用,在红色微信的后台及时、准确的获取学生的生活方式状态和思想行为情况。结合实际的学生个体情况,及时修改和完善红色微信的传播内容,提高红色微信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强化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进一步发展。在红色微信平台中留言交流模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反馈方式之一,高校学生对红色微信平台推出的内容是否关注、参与度如何,也体现在了微信平台反馈机制信息中。
(三)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
当代高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更追求自身的个性发展,因此对于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较差。通过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思政教育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提供服务,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效。建立起红色微信平台中不同的功能版块,包括答疑解惑、校园文化、热点话题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方向,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将红色信息思政教育内容结合到各个功能版块中,和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思想困惑,向学生输入积极、正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能仅仅限于书面上的沟通和信息传递,这样单一的教育形式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有限。作为高校思政教师,应将教育的效益最优化,在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结合红色微信平台的教育管理作用,制定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任务计划,提高思政教育的专业性。由专业的人员负责管理相应的媒体文化,组织和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增加和高校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第一时间回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掌握舆论的整体方向,引导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成。通过微对话、微访谈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思政教育效果[5]。
结论:综上所述,红色微信在互联网时代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是必然的新型产物之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相较于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借助红色微信的方式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更符合现代高校人才的学习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利用公信力导向,建设红色微信的多元素多属性,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苗纯娇.探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6):19-20.
[2]宋洋.高校思政教育中有效贯彻文化强国战略的科学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6):21-22.
[3]闫东.“红色微信”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创新路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6):31-32.
[4]蒋钱英.基于过程控制的高校思政教育考核体系建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06):135-137.
[5]李文英.高校思政教育合力育人路径探究[J].文学教育(下),2020(05):61-63.
作者简介:
陈仁圣(1987.11)男,汉族,湖北仙桃人,本科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