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科学研究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0-09-10贺方倩
贺方倩
摘 要:青年教师是高校科研的后备力量,关系着学校乃至国家的科技发展,但是目前部分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偏少,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大多数科研是跟随性、重复性的工作,很难有创新。本文从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青年教师科研成果不多、科研能力稍显逊色的原因,并从教师自身、学校、企业、政府四个维度找出提升青年教师科学研究创新能力的路径, 以期为提升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3-0128-04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高校是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校青年教师是学校科研、科技创新的后备力量,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学校发展、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因此有必要探索高校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
目前,国家重视科研、科技创新,但在某些高新领域还存在不足。为了实现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地方政府、高校针对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制定了各种激励政策,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科研、科技创新。
一、科研的作用
(一)促进教学
科研和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其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科研。科研能更好地反哺教学,科研和教学成功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1]。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中有这样的观点: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而科研则是“长流水”的源泉。青年教师只有做好科研,掌握学术前沿知识,才能将现有专业知识讲解透彻,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提升青年教师自身发展
科研与青年教师的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知识在不断更新,科学研究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青年教师将科研变成一种习惯,能促进自身不断学习,不与社会脱节。同时,在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是自身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想自身取得发展,就需要做好科研工作。
(三)促进高校发挥第三职能——服务社会
科研是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科学研究是孕育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的最重要方式 [2]。特别是在新工科背景下,科研作为新业态发展模式的辅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5]。高校科研的产出成果服务于企业、行业、社会,能够推动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地方院校作为带动地方高新技术进步的重要基地 [6],其科学研究、技术成果转换是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前提。
二、青年教师科研存在问题
但目前看来,青年教师在科研中取得的科研成果与技术转换并不多,而且普遍感受到教学与科研不能平衡的压力、绩效考核的压力、职称晋升的压力等。
(一)青年教师科研现状
目前,青年教师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较少。以无锡太湖学院为例,无锡太湖学院是一所应用型大学,根据2018年该学校本科评估数据显示,该学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57.5%,土木工程学院是其下设的第一个二级教学单位,青年教师较多,自有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占比为62.5%,这一师资结构与同类型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有一定的相似性。笔者对该学院青年教师近三年的科研成果做了统计,有校级及以上项目、省刊及以上论文的青年教师占比80%;有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或者有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仅占30%。由此可知,大多数青年教师在参与科研,但是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较少。
纵向课题获准率低。近三年该学院青年教师中申请省部级以上课题教师占比30%,获准率为0,申请市厅级以上课题的教师占比60%,获准率为30%。由此可见,青年教师很难获准省部级以上的课题。
(二)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原因分析
基于青年教师科研现状,从青年教师自身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分析,其科研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投入科研的时间不多。青年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 [7],是教学的主力军。由于青年教师刚走上讲台,在授课方面经验有所欠缺,在备课、授课上花的精力较多,影响了自身科研、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为了活跃学生的第二课堂,很多青年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需指导社团开展一年一次的校内学科竞赛、一年一次的省级、国家级的专业性竞赛。此外,有部分青年教师还兼任了专业班主任,协助辅导员一起管理学生。学校给青年教师分配这些任务,是为了鼓励青年教师多方面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其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做科研。
科研内生动力不足。青年教师科研的主要目的是职称晋升或绩效考核,科研的内容大多缺乏新意,功利心严重,在这种动力驱使下,很难做出较大成果。同时,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不考虑自身的研究方向,短暂热衷于热门的研究內容,很难做出优异的成果。
科研团队缺失。青年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面临科研难题无人指导的情况。目前高校大多都组建了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进行探讨,但是科研团队的组建不完全,教师通常都是单打独斗,遇到问题孤军奋战,很难出成果,更难以进行技术创新、服务转化。即使有团队申报课题,但是大多数停留在挂名阶段,课题中的分工流于形式,团队成员没有真正参与到项目中。
办公条件的限制。教授有自己独立的科研室,科研氛围较好。目前大多数的青年教师不用坐班,在校集体办公,没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和条件,在校集体办公效率较低。
与企业交流少。大多数的青年教师都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但是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与企业需求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脱离了企业需求、社会需求,一切科研都是纸上谈兵,很难开辟出新的横向课题,所以导致横向经费偏低。
学校的科研工作管理较为粗放。科研管理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是在申报项目的节点收发通知,没有形成以青年教师为主要管理对象的科研能力提升机制,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考评机制有待改进。
三、解决思路
针对上述发现,本课题旨在从个人、企业、高校、政府等方面探索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问题,针对难题摸索提升高校教师科研、科技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青年教师的内部驱动力
高校应选拔有一定科研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高校青年教师。根据高校教师的特质,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区别在于高校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工作,也要稳步推进科研工作。所以高校在招聘青年教师时,要考虑到老师自身的科研能力,给予青年教师一定的外部压力,激发他们的科研驱动力。
在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应以老带新,结合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成立教授科研团队。老教授在科研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但精力也有限;青年教师在科研上经验不足,但是精力充沛,在老教授的带领下,青年教师在科研上会有一定的提高。高校还可定期聘请老教授为青年教师开展关于撰写论文、申报课题、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同时,高校应多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或者进修,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就自身研究方向与同行进行探讨,从而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此外,青年教师应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青年教师需做好自己的科研规划,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准自身的研究方向,选择科学研究或教学研究。学校平台较好、自身科研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可以侧重于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学校平台一般、自身对教学研究感兴趣的青年教师,可以侧重于教学研究。
(二)高校与企业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高校寻找优质企业,深化校企合作。高校应鼓励青年教师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参与企业的科研工作,为后期申报横向课题打下基础。
企业提供挂职岗位。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可以了解相关企业目前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并且尝试将这些现实难题作为自己研究的方向之一,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做相关的研究,并发表专利,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反哺社会。这也能从另一方面解决目前我国申报专利数量较多,但有技术转让的专利较少的问题。
(三)提升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水平
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及时下发课题申报通知,积极组织学校教师有针对性地申报相应课题,为未申报成功的青年教师提供交流平台,组织专家对未申报成功的项目进行指导,提供专业性的意见,为后期的申报获准提供更多帮助。
在组织管理方面,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高校可以定期开展选题、申报书撰写等科研活动,对于申报成功的项目负责人,可定期开展中期交流、如何完成结题等学术交流活动;对于已经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也可以提供平台为青年教师提供经验交流分享。
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应积极与学院探索考评机制的改革,在重视科研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在评价一篇科研论文、专利的实用性时,可以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评价,从论文或专利的实用性来评价其价值,而不仅只关注该论文发表期刊的级别。
高校科研管理机构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对青年教师从事的科研、科技创新给予一定的激励,对实用性较强的科研成果、科学技术给予较高的奖励和评价。同时,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化繁为简,简化报销流程,让青年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身科研,并协调相关部门,对于科研成果较多的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适当减免或者冲抵其部分教学工作量,为其后期继续科研提供保障。
(四)政府相应行政管理部门给予保障
相关的政府部门为鼓励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可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打破传统中申报课题对职称的硬性要求,优化科研项目的申报手续,同等对待高职称和低职称人员,保证项目评审的客观、公平性。
基于上述分析,无锡太湖学院探讨了提升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可行路径,如图1所示。
四、结语
通过深刻分析青年教师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遇到的问题,无锡太湖学院探讨了可行的路径,选择院内的青年教师,结合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并配备科研经历丰富的教授,为青年教师的科研提供一定的指导,包括科研申报书的撰写,科研论文的研究方法等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挂职锻炼。结果发现团队中的青年教师在科研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多数老师实现了自我突破,该学院青年教师团队成员能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方面有明显提高。各高校提升科研实力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是实现自身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增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7]。青年教师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科研意识,脚踏实地,才能推动国家的科技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战合,田秋丽,等. 面向实践能力提升的科研反哺教学方法初探[J]. 河南教育(高教),2019(12):103-105.
[2] 于秀娟.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4):11-113.
[3] 劉风华,潘江如. 加拿大高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及启示[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4):272-274.
[4] 司道文,孙金莲,孙红. 改革操作性实验的考核机制,推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 147-149.
[5] 夏建国,赵军.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3):15-19+65.
[6] 汤冬冬,等. 新时代民办高校科研能力提升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20(08):91-96.
[7] 周静,孟桂元,等. 提升教师团队服务社会与地方经济建设能力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25):24-25.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