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党建+”模式下文化育人创新路径研究
2020-09-10陈斌任沁吴婧婧
陈斌 任沁 吴婧婧
摘 要:党建育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功能,以文化人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高职院校要整合党建育人与文化育人资源,从坚持党建统领到推进深度融合,以“党建+”文化育人的方式,构建党建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创新手段,突出宣传工作的政治功能,强化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做好师生队伍的党建工作,开展校园文化的传播交流;要通过细化内容,建设并利用好校园红色文化、节庆文化、书香文化、职业文化,丰富党建文化育人的實效性,从而促进党建工作精准定位、文化建设提高站位,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建+”;文化;育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7;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3-0078-05
高职院校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工程的前沿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和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建引领,融合文化建设,在校园中提高政治站位,树立鲜明旗帜,倡导主流文化、核心价值与正确观念,是高职院校党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不仅能带动教师队伍弘扬新时代乐教善导精神,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办学育人水平。文化是育人的重要土壤,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党建统领文化建设,牢牢掌握党对高职院校工作的领导权,并推进党建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使文化建设坚持正确的方向,丰富内涵载体,使党建服务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更好地落地生根。故而本文提出以“党建+”模式开展文化育人,以下简称“党建文化育人”,即突出高职院校党的建设与文化育人的内在联系,促进精准定位,推进协同优化。
一、党建文化育人的内涵
(一)所谓“党建+”模式,即坚持以党建引领育人
高校育人,党建为魂。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坚持正确办学导向,坚持党抓发展、党主育人、党育文化、党管人才等,并推进党的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聚焦立德树人,将育人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追寻和评价标准,将育人的过程置于党建的框架之下,使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以党建为前提、为手段,密切配合、协同提升。如“党建+人才培养”“党建+专业建设”“党建+科学研究”“党建+社会服务”“党建+人才队伍建设”“党建+特色创新工作”等 [1],将党建工作落实到办学的方方面面。而“党建+文化育人”正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党建育人与文化育人的协同创新与系统优化。
(二)文化育人是以先进的校园文化涵养人、塑造人
文化具有鲜明的育人价值,能够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文化育人与其他育人方式相比,具有“日用而不觉”“润物细无声”的特性,它能形成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浸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潜移默化中塑造正确的社会认知、积极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文化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文化育人”就是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
(三)党建文化育人即推进党建与文化育人深度融合
以“党建+”模式开展文化育人,其核心要旨一为“领”,二为“融”。一方面,党建领导下的文化建设,具有正德、启智、怡情、教化等功能,更体现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另一方面,育人是高职院校党建与文化建设的共同目标,党建文化育人就是将党建与文化育人的特性有机统一。发挥高职院校党组织在文化育人中的作用,不是单纯地凌驾于文化工作之上,而是推进实实在在的“融”,“融”的关键在于推进党建文化的建设。党建本身可以凝练成一种文化,形成一股氛围,发挥熏陶感染作用,具有丰富的文化育人价值。党建文化要全面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并始终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首位。
二、党建文化育人的意义
(一)党管文化是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特别是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2]。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建设,高度重视党管文化、党管宣传工作。与此同时,新时期多元文化环境深刻影响着高职校园和青年学生。多元文化共生易使鱼龙混杂、导向不明,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分析判断。多元文化带来了多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不利于意识形态氛围的净化,不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文化的形成。发挥党建的政治引领功能,就是正本清源,确保校园文化的政治性、先进性,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领导权、话语权。
(二)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是完善文化育人的现实需要
高职院校党建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高职的特殊性。高职院校与一些高水平本科院校相比,往往成立时间较短,中途经历升格或改制,缺乏一脉相承的文化积淀。高职院校重技能、轻人文现象突出,对于文化建设往往缺少必要的重视;再加上学制较短,不利于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文化素养的深度养成。高职院校在办学硬件条件上有较大投入,也注重文化景观的营造,然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未必能转化成精神文化。针对以上问题,可通过党建推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提高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建设党建文化,以理想信念为驱动,有利于弥补理念缺失,树立文化自信;做强“一校一品”“一系一品”的党建品牌项目,有利于党建文化向品牌化发展,形成本校专属的特色文化;通过卓有成效的党建活动,带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也可推进精神文化深入人心。
(三)党建文化育人有利于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为文化建设提供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文化建设则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建+”文化育人是多元育人协同创新的范例,是党建育人、组织育人与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系统优化。把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育人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作为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关键环节 [3]。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不再是凌驾于教育教学具体工作之上的單独行动,而是密切服务于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文化建设也不再空泛化、边缘化,内容单调、手段单一,而是提质增效。通过凝聚党建与文化建设合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力面,贯穿于不同条线的建设发展中,延伸至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全体党员、党务工作者、宣传工作者乃至全体教职员工,都是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者、营造者,自觉地以文化人,有助于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三、党建文化育人的手段创新
(一)突出宣传工作的政治功能,净化校园文化生态
一是在思想文化宣传中,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坚持党建、思政、文化三位一体,以政治的高度、思想的深度、文化的厚度,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与文化修养。一方面,党委牵头在思想文化宣传工作中深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用科学先进的党建思想、党建内容、党建方法不断引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催人奋进、具有正能量的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在文化素质教育中,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大学文化、学院精神的研究,将本校的育人理念贯穿于文化熏陶中。
二是在媒体融合发展下,着重建设清朗网络。净化文化生态,其实质是净化以媒体为依托的舆论氛围。顺应媒体融合发展潮流,加强阵地建设,巩固传统媒体,用活新兴媒体。在融媒体统一联动中,高职院校应保持鲜明舆论导向,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凝聚师生共识,同时以网络文化建设为重点,落实网络文明志愿行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接触社会主要是通过网络。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监测难度大等特点,稍有不慎,很容易误导学生。因此,高职院校要熟悉学生所常用的网络平台,加强监管,完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使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蔚然成风。
(二)强化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贯通思政课堂内外
一是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高职院校要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智慧,传达中国精神,加深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历史现状、形势任务的理解。要改进授课方法,综合运用讲授式、讨论式、探究式、活动式等教学手段,提高“抬头率”和参与度,努力打造思政“金课”。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二是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高职院校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和青年学生的新特点,开展贴近师生的文化精品活动,并在文明实践中育人。校内的文化活动往往存在泛娱乐化、缺少感染力、形式千篇一律等不足。开展活动要以党建文化为指南针、航行舵,在守正创新的文化活动中落实育人方针。以文体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与体魄,以科技活动培育科学精神,以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使文化活动与高等学府相适应,与职业教育相匹配,形成校园特色。高校要让文化活动贯通课堂内外,着力构建以思政课为主渠道、专业课协同育人、“第二课堂”延伸教育的党建文化育人体系。
(三)做好师生队伍的党建工作,推进校风持续向好
一是做好教师党建工作,以党风促师德师风。一个教师党员就是一面教书育人的旗帜。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职院校要落实教师党建工程,夯实基层组织堡垒,使教师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觉悟境界。在师资培养中,提高教师党员的考核评价标准,把党性修养作为考评师德的首要标准,把为人师表作为衡量党性的重要指标。然后以党员先锋带动全体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做“四有”好教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坚守“四个相统一”。
二是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榜样示范带动学风。除了以教风带领学风,还要在学生群体中做好党建工作,将党的建设融入学生工作。学生党建既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增强基层组织生机的重要源泉,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要丰富大学生党建活动载体,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建文化活动,开展动员号召、教育引导,促进其理论积累与实践锻炼的双提升,做好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培养学生拥护共产党、支持共产党,争取加入共产党,形成青春心向党的浓郁氛围。重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化朋辈影响,改善校园精神文化整体风貌。
(四)开展校园文化的传播交流,履行服务社会职能
一是在文化交流互访中,展示提升育人风采。高职院校应精心准备文化作品与文化节目,参加校外高规格的文化活动,向公众展示学校文化魅力和育人成果,提升办学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学生精品化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可以展现优秀学生风采,展示校园文明形象,发挥校园文化的社会价值;领导、教师、学生等多层级的校际交流,展示本校内涵建设成效,传播和推广校园文化,在互访中相互借鉴、博采众长,共同实现校园文化的繁荣。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将对外文化交流作为助推院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将人文层面的互访交流作为树立文化自信、扩大教育开放、实现互联互通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在社会文化服务中,发挥人才智力优势。高校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双重职责,理应发挥智力优势,走出校门,让文化惠及更多人群。高职院校要通过党建品牌项目,整合人才资源,组建“文化服务先锋队”,使党员同志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新时代文明的模范践行者,激发责任担当,增强组织活力。通过文化主题宣讲、文化合作交流、文化公益帮扶等志愿服务途径,送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把更多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大餐送到百姓身边,力争成为地方文化服务的一张名片,为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四、党建文化育人的内容分解
(一)红色文化:突出党建宗旨,传承红色基因
文化建设,党建先行。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素材。党建文化要以红色文化为先导。一是充分利用地域文化中的红色资源。挖掘地方历史文化中的红色元素,诸如名人、史事、文物等,作为开展党建与德育的有效载体;建设红色教育基地,作为追寻红色足迹的重要场所,定期开展参观交流活动,让师生熟悉地域文化的同时,接受精神洗礼、传承红色基因。二是在红色文化基础上倡导和谐文化。高职院校师生以红色精神投身于学校的建设发展中,通过传输正确价值观,人人奋发有为,队伍凝心聚力,各项工作体制机制顺畅,学生成长需求得以满足,校园建设具体目标竞相实现。三是在党建文化中突出培育廉政文化。廉政文化是党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将党风廉政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为反腐倡廉营造浓厚氛围、健全约束机制,形成干部廉洁治校、教师廉洁施教、学生廉洁修身,人人以廉为美、以廉为荣的良好风尚。
(二)节庆文化: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高职院校要正视重要节庆日的教育引导作用,节日分为红色节日和传统佳节。一方面,要以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党的生日、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等红色节庆日为契机,举行纪念活动,开展主题教育,让学生在庄重的仪式中铭记历史,领会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伟大精神,用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向心力和感召力,教育引导学生继承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4]。另一方面,欢度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培育民族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节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学校可以通过文化课堂和讲座开展专题学习,通过宣传手段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切实将节庆文化应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和文化教育中。同时在节日期间,给予学生关心和祝福,组织留校学生观看节日庆典,提供暖心慰问,开展交流座谈,尤其是关心好家庭困难、边远省份和少数民族学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三)书香文化:研读经典名著,升华思想境界
将书香校园建设纳入党建工作中,让师生研读经典、亲近理论,进行有选择、高质量的阅读。研读政治经典,学党史、知党情、悟真理,与时俱进提高理论素养;研读国学经典与其他国内外名著,提高思想認识和文化涵养,陶冶情操、荡涤心灵。一是以书香为目的,加强阵地建设,丰富与净化馆藏资源。高职院校要坚持党管图书馆文化建设,对馆藏书籍进行意识形态治理。充分利用有限的图书馆内空间,进行科学化布局,建设特色书库、温馨书吧,服务学生阅读与自修。推进“数字转型”,开发利用数字化资源库,将馆藏资源更好地推送给校内读者,集阅读、传阅、做笔记、交流读后感等多功能于一体。送书下基层、下系部,结合专业特点或具体的学习工作需要,建设更为贴近师生的“读书角”,便于化整为零、点滴积累。二是以书香为载体,举办健康高雅、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名家讲堂、赠书仪式、图书漂流、微书评、主题征文、心得演讲、知识竞赛等。
(四)职业文化:提高职业素养,发扬精忠报国
发挥高职文化的导向与激励功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在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理想、职业使命、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等元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认知自己所接受的职业教育和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增强认同感。高职院校要以专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激励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努力提升职业素养,实现思想教育与职业文化建设的有机交融。一要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新时期从事生产劳动和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使命与方向。高职学生以“工匠”为榜样勉励自己,不仅能够厚植文化底蕴,练就一技之长,还能立志高远,学以成才、报效祖国、奉献社会。二要引入企业文化。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路径。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入实用人才,就要在产教深度融合中,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使之尽快适应企业环境、满足企业需求。三要形成创业文化。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就业创业工作是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检验。高职院校要以党建为引擎,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深远发展的潜质。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高职院校在办学育人的过程中,除了稳扎稳打的专业建设、技能培养,也要注重以“党建+”模式开展文化育人。要探索、遵循党建工作与品德教育、思政教育的共通之处,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强大力量,并渗透、融合到积极深厚的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抓好党建文化育人,就是依托于党的引领、文的载体、化的手段,作用于人的主体,用党的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来浸润人、感染人、熏陶人、塑造人,让校园文化聚人心、鼓斗志、催奋进、促发展。高职院校要推进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优化党建文化建设载体,促进党建文化长效育人。
参考文献:
[1] 龙金凤,张成勇,鲁道旺. 论高校“党建+”模式构建的主要原则[J]. 法制与社会,2019(36):153.
[2] 田杰昌. 新时代加强高校机关党建工作思考与实践[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01):28.
[3] 李卫东,张妍. 以党建为引领打造新时代特色校园文化育人品牌[J]. 广西教育,2018(47):90.
[4] 周建松.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研究与实践[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62.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