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家书文化 培育良好家风
2020-09-10赵枫
赵枫
摘要:家书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
关键词:家书;修身;齐家;家风
中国的家书文化已绵延数千年,家书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和情感,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演进,家书文化拥有了丰富的内涵。
一、中国家书的演变过程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书信是人们联系的唯一渠道。据考证,中国的书信起源于殷商,两汉时书信才真正成为抒发个人情感的工具。
(一)殷商至秦
殷墟出土的第四百三十一、五百一十二和第五百一十三片甲骨上,分别刻有反映当时敌国入侵殷商边境的文字,第五百一十三片甲骨,是一封由殷的边境传至京都的“边报”。自殷商起,我国就开始以文字的形式来传递军事信息了,这一跨时代的创举,揭开了我国书信发展的辉煌篇章。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百家齐鸣,书信进入发展时期,充当了外交活动的桥梁。先秦时期的书信多为公函。
(二)两汉至明清
汉以前的书信,从本质上说,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信,只是些“陈政务以进君主”。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书信从公函国书中摆脱出来,使书信真正成为抒发个人情感的工具,开创了书信发展的新纪元。
魏晋南北朝是书信繁荣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书信,得到了空前普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唐宋是书信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书信,不仅有广度的发展,而且有纵深的渗透,书信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杜甫三个月没有收到家书,就发出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慨叹。书信不仅在人际交往中发挥作用,许多进步文人的书信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当时政治风云的变幻联在一起,勇于触及时弊,使书信成了揭露黑暗,刺讽丑恶的犀利武器。并且书信的写作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明清时期社会生活发生剧烈动荡,家书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大。随着邮政业务的引入,更多的家庭开始通过家书保持联络,收递家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家书的内容更加多样,像《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已成为妇孺皆知的经典,
(三)当代
白话书信的出现,是书信大众化的里程碑。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家书文化作为独有的文体形式,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成为了搭建起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桥梁,它是一种情感的桥梁,一种感同身受的桥梁。
二、传承家书文化的丰富内涵
家书承载了重要的文化内涵,注重亲情沟通,具有生命的温度;中华文化崇礼尚德,家书集中体现了优秀的传统伦理。阅读一封封滚烫的家书,倾听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家书文化的巨大魅力逐渐展现出来,有别样的风景和吸收不尽的营养。
家书中蕴含了永恒的主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书写了修身正己的严格要求
家书中着墨很多的内容是修身正己,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告诫亲友也要严于律己。曾国藩被当今很多人称作“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人”,在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廿六日,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的信中,向父母禀告了自己、如何有错就改、即使问题不大也要及时自我惩戒、注意日常节劳、节欲和饮食节制,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心态。通过内修器量与德行,才能不断放大自己的格局。
《诫伯禽书》是周公写给儿子的书信,周公担心面对权势与财富,年轻的儿子会张扬跋扈起来,于是在信中告诫儿子:态度谦恭、生活节俭、有敬畏心等;陈毅和妻子张茜给哥哥陈孟煕写信,嘱咐他在困难面前要引导家人自力更生,并认真讨论了严加管教子侄辈的问题等。
(二)书写了真切深厚的赤子情怀。
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在给父母的信中,家书作者多使用敬辞,且报喜不报忧的态度,体现了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如曾国藩给父母家书用“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开头;任弼时给父亲的信中,因为父亲“来省跋涉的辛苦”,不禁“泪随之下”,表现了独在异乡的游子对双亲的關心与惦念。一句“寝即梦及我亲,悲愁交集,实不忍言”,道出了孝子不能侍奉双亲的辛酸与无奈,“惟祷双亲长寿康!来日当可得览大同世界,儿在外面心亦稍安。”
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历史上留下很多名人给子侄们的书信,从中充分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宠爱和教诲希冀。赵一曼烈士“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字一泪感人至深,内有九死不悔的革命无畏气概,更有舐犊情深不忍舍离的慈母大爱。书信中不仅对子女的学习提出意见和要求,对做人处事修养方面也都非常关心,要求孩子学习学习有恒心有毅力,以优秀人物为榜样,不仅为自己也为国家和人民读书。毛泽东同志写给儿子的信中写到:“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要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并且列出了学习的书单。“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这些是老一辈革命家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体现了对儿女的深切期盼和教导,一片拳拳父母心。
在夫妻关系上,家书作者夫妻伉俪情深,相濡以沫,共同进步。彭雪枫烈士给妻子的信中说:“你这次来信,证明你在思想上又进了一大步……理当祝贺,祝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革命伴侣的深情尽在纸上。
不论时代发生什么变化,家书文化维系亲情、温暖家人的情感不会淡漠,关爱子女、教育后代的责任不会推却。
(三)书写了大爱无疆的家国情怀
《诫伯禽书》告诫儿子治国不易,与大臣相处,要“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伯禽在父亲的教诲下,鲁国的政治经济都呈现出新的局面。张太雷在给妻子的信中说到自己本有做官发财的想法,“但我现在觉悟: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唯有“求得高深的学问,既可以自己独立谋生,不要依靠他人,这样就用不着恐惧失去饭碗,心境自然也就安定”。家国情怀跃然纸上,强调以天下为己任,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爱国之情,做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等,是历代家书中常见的内容。
三、家书文化的时代意义
家书与家训、家教、家风紧密相连,互为交叉,是培育美好家风和进行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素材和有效途径,家书文化的丰富内涵体现了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要发挥家书是家风培育的重要载体作用,深入挖掘家书文化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价值、伦理价值和艺术价值,重塑家庭精神,构建当代良好家风。
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短信、微信等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新家书时代”来临。无论家书的形式如何变化,其中所蕴含的维系家庭关系的人文精神是永恒的,作为家庭情感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依然值得重拾家书,用最普通的语言言传身教,在创新中构建良好家风。
参考文献:
[1].刘向红、许燕.家书的文化意义与审美价值.[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期
[2].赵景华.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读红色家书有感.[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