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0-09-10泽仁拉吉
泽仁拉吉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与承载民族情感的核心载体,是体现我国社会文明发展智慧的重要依据。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力度,是确保中华民族文化、民族命脉得到有效传承的重要支撑。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下社会对非遗缺乏价值认知以及现代文明、互联网、科技时代的不断冲击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诸多问题。文章针对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非遗;挖掘;保护;整理;传承;现状;问题;对策
一、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自2011年甘孜州文体广新局非遗科成立以来,通过州县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已有4个非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分别是“格萨尔”、“藏戏”、“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藏医药浴法”,同时,有24个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62个非遗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名录,128个非遗项目被列入州级非遗项目名录;有11个传承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60个传承人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293个传承人被列入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组织参加了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举办了“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甘孜分会场”系列活动。举办了“格萨尔故里行”系列活动。制定了《甘孜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出版发行了《守望·绽放—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孜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丛书》、《格萨尔学术论文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真实、客观详实的记录和描述了我州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发行了《文化甘孜》光碟一套七集,对甘孜州的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本着“完整保护、整体传承”的原则,立足自身优势的歌舞文化遗产,启动了“甘孜州歌舞数据库建设工程”。完成了全州18个县的踢踏、弦子、锅庄、山歌、藏戏等数据库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行程20多万公里,采访艺人100余人,组织演职人员5万多人,分别建立了:图片库、音频库、词库、曲库、视频库。完成了弦子锅庄2000余首,山歌1800余首,藏戏8部、图片10000余张,视频资料近60小时的记录工程。举办了“雪域手造·甘孜州2019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大会”系列活動。在甘孜州全州范围内近2000个传统艺人中选拔出10名康巴十大匠心大师、20名康巴卓越工匠、50名康巴优秀工匠、150名康巴工巧匠人。充分体现州委州府重视人才、爱惜人才、发挥人才的务实理念。有效的整合人才资源,提高了手工技艺人群的知名度。尽管如此,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对非遗重要性的认知
甘孜州是我国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是茶马古道的重要纽带,这里传承着古朴厚重,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而这些项目体现了特定民族或群体的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其独特性是其他依附现代工业社会产生的文化所不能取代的。从某种意义上,它的消亡意味着民族个性、民族特征的消亡。甘孜州非遗资源虽然丰富,但也很脆弱。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全民缺乏对非遗重要性的认知。非遗到底是什么?一些人片面的说“就是跳舞唱歌”,“就是那些生活用具啊、配饰啊、服装等等嘛”,一些人把非遗和文物混为一谈,对非遗这一新名词的概念解释、宣传普及率低;导致群众对非遗这一新名词没有正确的定义。不知道非遗到底是什么?学校缺乏对学生传承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重要性、责任性的教育,缺乏对学生传承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的兴趣培养,导致学生对这一艺术不感兴趣,不愿学习继承;青年一代崇尚现代文明,沉迷于网络、志向选秀当明星、跟风过洋节。宁可在大城市打工也不愿回到大山传承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
(二)缺乏专项保护资金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尚未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保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得不到系统性、实质性的解决,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以及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等工作相对薄弱,加之甘孜州非遗资源众多,又是全省的老、少、边、穷地区,财政拮据,对州本级的项目无经费投入。虽然国家对国家级项目、省对省级项目投入了一定的保护经费,但补助的项目个数少,一般在4-5个,且项目保护经费少,国家级平均在六七十万,省级平均在二十万左右,而且不是每年固定的都有。加之我州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众多,分配上有些项目补助过几次而有些项目至今还未得到一次补助。仍然存在保护、管理资金欠缺的现象。
(三)缺乏非遗专职工作人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门类多,且申报程序规范严格。需要常设机构、配备专人对其进行规划、指导、保护和管理。而在工作中,基层人手不足,投入有限。无固定从事非遗的专职人员,且经常换人,工作经常脱节,相关资料未及时得到交接,存在对非遗整体状况、分布、濒危情况、申报、整理、保护等工作认识不清的情况。
二、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一)大力宣传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多渠道加强非遗实质性保护
政府应联合相关部门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加大对非遗保护的宣传,通过媒体、电视、报纸以及文化遗产日展演活动、非遗节活动等,告知社会非遗的重要性,以及非遗现状、濒危问题等,提高社会对非遗的正确认识和主动作为的保护意识;加大保护经费的投入,应把非遗保护列入地方本级财政预算,加强濒危项目抢救性保护,保障传承人最根本利益;给与政策帮助和支持,引导非遗+产业+扶贫的模式,创新理念,扩大生产规模,适应消费观念,增加销售渠道,提高收入,解决就业;在文旅大融合的大好时机,我们应通过旅游业,增加景区环线地域文化、习俗、饮食、节庆等文化的体验服务,吸引游客,通过微信、抖音等现代宣传方式,更好的宣传我州传统文化;增设非遗方面的学科,提高年轻一代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兴趣和热爱,培养非遗保护方面的人才,增设非遗保护工作的编制,招收非遗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为非遗保护储蓄坚实的后备力量。
(二)加强非遗生态空间的保护
甘孜州部分非遗项目是独具地域性和特殊性的,是和他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的。应加快对非遗文化保护区的划定保护,邀请相关专家认真调研考察,划定保护区域。然后交由州、县人民政府公布一批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并依法制定本区域内文化遗产和文化环境的保护实施细则,避免乱建设、滥开发的违法破坏现象。
(三)提高非遗保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在基层设立相应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加强业务人员的思想认识,业务能力培训。让他们提高意识主动作为,熟系本区域的项目资源、基本信息、分布区域、濒危情况。并制定本年的工作重点,定期开展非遗方面的各项宣传活动。定期组织人员实地考察、了解、深度挖掘优秀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做实项目及传承人的基础资料,提高我们非遗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对濒危的项目及时报告、抢救,并对每一年度的资料进行分类归档,以便查找。达到深度挖掘、正确整理、及时抢救、规范归档、有效保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红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三章非遗数据库关键问题之一——分类体系研究
[2]贾银忠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程》 四川民族出版社
[3]肖远平、柴立、王伟杰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皮书出版社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