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一流工程教育发展报告》对产品设计专业改革的启示

2020-09-10钱琳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一流产品设计课程体系

摘要:在深度学习了《全球一流工程教育发展报告》后,明确了学科建设是高校教学的基础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内容。科学地规划学科建设是谋求发展、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一项战略任务。

关键词:《全球一流工程教育发展报告》; 产品设计; 改革

一、高校同类学科发展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推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速度快、范围广、程度深。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当今和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力,要具有迎战今天、迎接明天的綜合竞争力。教育与社会市场的逐步放开,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使得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极大地激发了高校办学的活力和主动性。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必须“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借助对《全球一流工程教育发展报告》的深度学习讨论和对“十三·五”期间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回顾反思,坚持与世界一流工程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标准、新趋势同向同行,与世界一流工程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技术同频共振,充分利用自身的体制机制优势,以“换道超车”的办学思路,深入实施“突破传统、面向市场、聚焦应用、创新驱动”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二、全球一流工程教育对产品设计专业改革思路的启示

学院经过多年建设在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突破传统的教育观点和模式,已取得了相应成效。产品设计专业以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地方社会发展对产品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产业工程师、创业企业家为愿景,紧扣职业需求,对接岗位任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育训结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职业核心技能培养,深化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着力建设教育观念先进、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导向为指引,定期对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同行业企业、同类高校进行调研考察。根据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服务面向行业的新动态、新发展定期修订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持续性的优化调整,着重加大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所占比重。加强“金课”建设,积极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模式和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产品设计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构建“项目化教学—学科竞赛—毕业(论文)设计—企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完成现有实验室改造与设备更新计划,提高专业教学中实验实训的软硬件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健全和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展开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实践教学,切实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三、全球一流工程教育对产品设计专业改革措施的启示

制订以行业、产业、企业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调研国内产品设计行业用人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结合行业、产业核心技术和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分析人才知识和能力体系;其次,结合一线企业要求,梳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重构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体系和素养,进而重构课程体系进行课程设置。

以“以学为主”为导向,深化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构建项目化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性质探索并形成“项目式教学”。以项目设计为主线,完整的、有衔接的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使学生系统地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DIO)的整体训练。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的、系统的结合起来。其特点是: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并与这个核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研究,创新开放实践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抓手、以持续改进为动力”的教育理念,构建了基于能力导向的递进式分层分类实践教学体系。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性和系统性。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需求,推进实施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和建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选修教育课程等课程层级和体系,强化专业实践教育课程,优化专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产品设计专业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改革有计划、能落实,执行情况良好。学院以课程组为单位开展课程教学,在确定上课师资之后,会及时调研专业前言知识和内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合理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和优化,并且对教学使用的PPT、教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的进行优化和更新。努力实现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积极开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一流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

核心课程实施形成性评价,将课程总评成绩分为形成性评价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根据课程性质、类别、自身特点或内容、班级学生数量等不同,合理设置形成性评价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突出过程考核,加大形成性评价成绩所占比例,降低期末考核成绩占分比例。加大实践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例,通过网络考核、实践操作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改变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不同课程特点的有效地设计试卷、课程作业、课程设计、报告等多种考核方法,考核结果能科学、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通过组织同行听课评课、学院督导组听课等活动,积极推动教师不断交流和创新教学方法,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水平,效果显著。授课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案例分析、作品评析、社会调研、同行比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引导,并要求多采用启发式、发散式、讨论对话、自我分析、相互分析、观摩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生动地教学。

四、结语

要积极引进国外优质工程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外企进行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全球就业能力。推动高校与“走出去”的企业联合,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培养认同中国文化、熟悉中国标准的学生。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探索组建“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搭建工程教育国际合作网络,提升工程教育对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凤翔,覃丽君.麻省理工学院新工程教育改革的形成、内容及内在逻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

[2]张惠,雷庆.基于真实项目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路径--以康奈尔大学AguaClara项目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3)

[3]张海生.产品设计专业协同创新教学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8)

作者简介:

钱琳(1986—),女,汉族,安徽芜湖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产品设计,设计艺术学。

基金项目:

安徽省2019省级质量工程一流(品牌)专业,产品设计,项目编号:2018ylzy084;

安徽省2019省级质量工程“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项目名称:产品设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编号:2019zyrc120。

猜你喜欢

一流产品设计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双一流”建设不应“降维”
后浪与前浪
绳结文创产品设计作品选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青花·木 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