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养成教育
2020-09-10刘秀红
刘秀红
摘要: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品德、思想塑造非常重要,教育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品行是否端正。而且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化教育不再是小学教育的主要方面,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更注重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养成教育正是培养学生们高尚品德的主要方式,帮助学生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养成教育
育人先育德,德育教育是养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思想品德的教育永远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一个优秀的人必定同时具备才能与品德,而一个德行恶劣的人,不管他再如何优秀,社会上只会受到人们的鄙视,社会需要的永远是拥有高尚道德的人才。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行为、思维的教育,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长时间的教导与观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养成教育靠的是时间和精力的累积,其中的变化、困难也是不可预知的,身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教师和学生面对各种情况应该一同克服。
一、德育教育的内涵
(一)立德树人
立德,就是以德育为先,用积极、正面的教育对人进行引导、激励;树人,就是以人为本,用合理的方式对人进行教育。“立德树人”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塑造人。具体而言,“立德”就是把培养人的品德作为教育的主旨,把培育思想道德工作贯穿于教育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推进课堂。课堂也要全面深化课程理念,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價值观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人”即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完善,循序渐进地将正确的理念输送到课堂上,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两不误。
(二)国内传统的德育教育
我国德育教育由来已久。孟子提出“人性本善”,认为人展现出善意的一面是人的本性,而人作恶是违背了人的本性,是后天教育不当所致,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因为有人性,才与世界上的动物不同。完美的道德品质也需要后天的修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就向世人展现了一个道理,要完成一件大事,必须怀有坚定的意志、通过艰苦的磨练才可以达成。因此我们在教育的内容上可以参考传统德育教育的内容,将古人推崇的、现代仍然适用的美好品德延续下去,继续传承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1]。
(三)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的建设还在不断向前行进,即便是遇到全球危机,我们的人民也没有退缩和停止,反而在危难时刻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帮助祖国赢得抗疫的胜利。这种坚持不懈、勤劳勇敢的精神就是重视德育教育的结果,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当今世界强国屈指一数,无一不是在发展文化、教育、社会制度等软实力,作为建设祖国的一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去配合国家软实力的发展。德育教育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重要的基础,也是我们自身发展不可忽视的能力。
二、养成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一)以教师为表率
教师是小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行为、品德上的表率,从踏入学校开始,教师这一身份就被授予“权威”、“榜样”的光环,教师的素质、品行在学生眼里就是标杆,是非对错都会以教师平日的言行作为参照。因此在学校的管理中,我们对教师的品德、言行有着重要的考量,这不光是让教师严于律己的规定,也是给学生做好示范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学校应该挖掘优秀教师,鼓励、支持教师在知识储备上不断充实;其次教师在个人修养上需要不断提升,接触时代的新鲜事物,乐于表达自己的喜好;最后学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拒绝官僚主义、拒绝助长不正之风,让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真正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
(二)以活动为载体
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理论和事例讲解再多,学生们背诵下来却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感悟,才能最大程度地将纸上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真实的行动。学校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与德育教育有关的实践活动:比如每周一的升旗活动和唱国歌,不仅学生需要参加,学校老师、领导也要准时到场,表现对国家、国旗、国歌的尊敬,传达爱国主义精神,对升旗活动不专注、逃避、嬉笑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提醒,并在结束后严肃教导,让学生知道升国旗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在“国家宪法宣传日”当天,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观看与宪法有关的纪录片,了解宪法的诞生和作用,诵读宪法内容,让学生走进宪法、感受宪法;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在不同场合遵守公共秩序、与不同人交流,比如和父母、老师、同学怎么友好相处,与陌生人该怎么说话不失礼仪,在公共场所如何做一个有礼貌、有道德的公民等。
(三)以细节为重点
德育教育非常重视细节,因为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句话、一个举动都有可能是矛盾的起因。因此,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之间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劝解,教师不能因为一件事太小而置之不理,让学生私下自己解决,殊不知在大人看来很小的一件事,对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忽视的后果往往会让学生之间冷战,激化矛盾。教师作为成年人,在学生的矛盾纠纷中很有话语权,学生也会认真倾听教师的道理,所以在思想教育上,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执行,从细节上关注学生、爱护学生,不要让错误的念头、不公平的对待成为学生恶意滋生的源头,让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成长。从细微之处入手,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让教师的耐心渗透于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中[2]。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小学是非常合适的阶段,也是奠定思想观念基础的最佳时期。小学生的德育养成对今后的社会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学校和教师们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机会,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帮助学生们成为社会上受到尊重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克寰.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D].甘肃教育学院,2018(43)505-510.
[2]马克华.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C]//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