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融合问题研究

2020-09-10濮志俊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

濮志俊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加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愈发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课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新时期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对学生进行客观科学评价,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完成体育锻炼计划,达成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展开分析,论述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有效的融合对策,以拓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渠道,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8-0133-03

基金项目院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2018SJA1285)”。

大学生是我国高学历社会群体,作为未来社会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强的心理素质。近年来大学生极易因学业压力大等因素产生心理障碍,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个别大学生因就业压力、集体认同感与自我认知局限性造成了心理障碍,对其生活造成影响。近年来媒体频频曝出的事件逐渐引起了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大量调研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应确保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体育教学因具有教学活动动态性、人际交往广泛性等特点,在克服心理障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学要兼顾思想教育,发挥体育教学最大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受到传统体育教育观念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注重训练体育项目,将生理功效作为教学主要功能,忽视了健心功效对学生心理动态的调控作用。高校体育运动重结果轻过程,重竞技达标,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身体的健康发展。世卫组织把健康定义为身体无疾病,具备良好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以身体素质是否达标为标准,导致体育教学过程带有明显功利性,学生自发运动训练多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教师忽视了体育教学对人的教育性,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集中于运动竞赛领域[2]。心理教育多运用于对参赛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调节,使其在竞技运动中能较好地发挥,对其心理影响作用包括缓解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和提高运动员竞赛意识等。虽然体育教学心理调控在体育竞技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体育教育对人的教育性在平时的教学中体现得并不明显,使得人们认为体育教学不重要。

二、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情绪易波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过于重视学生成绩。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多方面的影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促进其社会能力发展、排解其心理压力、磨炼其意志力、促进学生个体进行心理调节等方面。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当代大学生承受了多方面压力。调查显示,约有80%的大学生表示能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心理放松,重新获得前进的动力。人在体育运动中能量快速消耗,身体的生理机能逐渐上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是心理压力释放的过程,个体压力的有效释放能让人感到放松,身体给予其更强大的动力[3]。适量运动会让人体分泌内啡肽物质,使人感到轻松愉悦。情绪状态是判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代大学生接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体育运动可以加快其脑部血液循环,身体分泌出的内啡肽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社会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与人交流需掌握一定技巧。多数体育运动需要与队员进行交流,通过与队友沟通协作达到团队获胜的目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在集体体育运动中,人们可通过锻炼实现心理满足,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根据调研显示,约有60%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具有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55%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运动有助于提升社交能力。大学环境中人与人的交流不再局限于自身交际圈,如,陌生的同学在篮球场上以篮球为纽带进行友好切磋,并增进彼此交流。

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体育运动中充满各种挑战,如易受伤、疲劳等,大学生在运动中需要克服各种困难,而体育运动有助于磨炼大学生意志,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每项体育运动都具备一定难度,学生在不断挑战超越自己的过程中能有效增强自信心。如在一定强度的长跑中出现极点现象,学生感到肌肉酸软无力,精神低落,若坚定信念,超越极限,即可完成长跑。克服困难会有效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体育运动中培养的坚强意志可以运用到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中。

三、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义

体育运动是有明确规划的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如速跑项目中需要學生练习并掌握相关技巧,在速跑中磨炼意志力;又如球类运动中需要学生掌握攻防技巧,学生要学会与其他同学合作;在游泳等运动中学生需要克服畏惧心理,培养勇敢拼搏的精神。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4]。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只有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大学生心理特点出发,通过心理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学校体育教育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为学生传授基础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高校体育教育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个体具备较强的进取拼搏精神,树立竞争意识,这一点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契合。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教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尊重规则,在体育比赛中强化学生的进取意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障。

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可行性,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不存在专业差异,大学体育教师素质水平较高,符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高校体育教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可行条件。大量研究表明,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往往能取得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对待体育锻炼消极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容易受伤。高校应加强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大学生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对策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把增强大学生体质作为主要教学任务,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促进。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大学生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需要通过更新体育教育理念,丰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等措施来实现[5]。

(一)更新教育理念

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修正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心理教育认知误区。目前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多由兼职教师负责,部分高校虽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普遍处于起步阶段。只有管理层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才能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为高校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融合奠定思想基础。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全面,虽然大部分学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任课教师通常由辅导员兼职,大学校园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因此,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融合尤为重要,對此,学校领导应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为大学生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打下基础。

(二)丰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大学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处于复杂的心理矛盾中,人际关系等问题极易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如,有的学生因身材肥胖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挤。教师在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要明确教育目标,然后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心理,让学生调整心理适应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应积极调整教育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占比,引导学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包含心理健康的体育运动观念。传统高校体育教育侧重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对心理态度等方面关注较少,因此,丰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非常必要。

五、结语

体育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表现形式,高校体育教学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正逐步实现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高校应认识到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智远.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农家参谋,2020(20):275.

[2]孙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4):7-9.

[3]丘宏宗.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实践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7.

[4]张扬.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性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

[5]魏佳玺.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关系的研究[J].运动,2013(11):91-92.

(荐稿人:朱小军,南通理工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