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 “一专多能” 教学能力体系构建研究

2020-09-10齐少波

大学·社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职教师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迈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阶段,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通过对现有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出其影响因素,并运用系统论方法,构建出基于系统论的教师个体、学校社会因素、教学行为协同交互的“一专多能”教学能力体系模型,全方位拓展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特色需要,以期为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师;一专多能;教学能力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2-0087-04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以及信息和知识时代的到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高职院校目前工作的重点。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学改革取得成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深化教师教学能力研究,探索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内在规律,总结部分优秀高职院校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教师职业素养为基础,基于系统论构建出由教师个体、学校社会因素、教学行为相互补充、协同发展的“一专多能”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系,指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内涵与特征

(一)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内涵

教师教学能力,从专业发展视角定义,是指以认知能力为基础,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特殊能力,是科学和艺术性的统一 [1]。国外对教师教学能力研究侧重于教师教学能力概念界定,而国内学者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界定,如心理学视角、基于教学过程任务与内容视角、基于专业发展视角等 [2]。因此,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在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岗位过程中应该达到或具备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管理、终身学习等综合能力。

(二)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特征

依据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含义,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显示出鲜明特征,包含专业性、多样化、和技能型。

1. 专业性

高职教师大部分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在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前已经进行过系统化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基础较好,储备的专业知识丰富,因此具有专业性。

2. 多样化

高职教师以自身专业教學能力为基础,进行其它教学能力拓展,具有多样化特性。

3. 技能型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侧重于职业技能培育。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职业(专业)技能,具备职业能力。

二、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一)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本研究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调研形式,选取郑州市10所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充分了解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3份,回收率93%,有效率93%。研究发现上述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在知识结构、教学研究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具体如下:

1. 教师仅具有一般教学能力,缺乏专业性和多样性

在调查中发现:10所院校各有特点与优势,其中5所院校经费相对薄弱,师资力量略显不足。所有院校教师引进都以刚毕业的研究生为主,其学科知识结构等相对薄弱,与有经验教师相比有一定差距。

2. 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欠缺,满足不了当前职业教育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较大,按照规定,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3]。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教师必须参与的教学环节,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部分教师企业经历和实践知识比较欠缺,实践教学水平整体较低,满足不了当前职业教育需求,因此,需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影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

通过回收问卷分析发现,影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整体上来看,基于高等职业院校功能与社会服务,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因素可分为三部分(见表1),即职业素养能力、课堂讲授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 [4]。

1. 职业素养能力

职业素养主要指在高校教师在从业中应遵守的基本规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理想。目前,在我国部分高校出现的学术不端等违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规范的行为,都属违反职业素养的范畴。作为一名教师,应坚决杜绝此类事件的出现。

2. 课堂讲授能力

此项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与重点,可分为基础教学能力、教学知识储备、实践教学和教学效果与评价。教学活动实施能力是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基础能力。教学工作一直是高等院校的重点工作,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

3. 教学研究能力

教学研究能力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二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教科研相生相长,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关键性因素,包括教学成果、成果的推广及应用、学科建设以及创新能力等。

三、高职教师“一专多能”教学能力体系构建

(一)高职教师“一专多能”教学能力体系构建的意义

1. 信息社会、知识时代的必然要求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教育部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等社会环境,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应同步改革,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2. 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5]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需要依靠有新理念、新思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因此,加大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系研究,加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提升高职教育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新常态经济发展形势下,高职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3. 有利于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教育效益的要求日益提高。高职院校的发展重心已从“重外延扩大的发展”转为“重内涵建设与优化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自身所具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成为评价其是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基本标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是人的问题,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高职院校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能力,以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4.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实现人生价值

作为一种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教师职业本身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更应当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教师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加强职业道德、提高教学能力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因此,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系的研究,特别是基于高职院校特点、并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展的体系研究,是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和自我成长,最终促进教师人生价值增值的保障。

(二)高职教师“一专多能”教学能力体系构建模型

系统论是指若干组织独立要素相互协调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依据系统论原理,高职教师“一专多能”教学能力体系构建主要以教师从事高职教育行业受到内、外环境因素为依据,发掘教师“一专多能”教学能力,其设计具备三个层次,即内因、外因以及互動行为。在坚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核心元素的基础上,应构建基于教师个体、学校社会因素、教学行为协同交互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系(见图1)。

(三)高职教师“一专多能”教学能力体系运行机制

高职教师“一专多能”教学能力体系运行机制是在上述模型构建基础上,由教师个体、学校社会、教学行为三者之间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各个环节“一专多能”教学能力培育,通过三者之间协同互动,实现多元能力发展,这一运行机制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及相互补充的关系,共同组成开放、多元、系统、专业教学能力培养。

1. 教师个体

教师个体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发展,包含教学研究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无论是知识结构、知识储备还是职业道德与研究水平,都需要不断学习并快速提升。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当树立终身教育的学习理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参与各种与教学有关各项活动,经历转型期、过渡期、更新期与成熟期,最终形成系统化的个人成长思路。

2. 学校社会

学校社会是外在因素,能够通过采取一系列外在手段或措施,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多元化提升。近几年,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在师资培训方面。与此同时,大部分民办院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部分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制定了系统化的培训制度,通过学历进修、挂职锻炼、以老带新、树立骨干教师典型、召开座谈会、奖励先进教师等措施对教师进行培育,以外界因素为着力点,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3. 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是教师通过实施教学活动过程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与活动。一般来讲,学校教学交流、督导进行教学评价与教师教学反思都属于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基础条件。教师要学会通过规范与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内化自己,将立德树人这一人才培养根本根植于内心,并外化于行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以教育事业奋斗为目标,潜移默化,养成师德教育;其次,以学校工作为中心,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积极参与各类研修与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最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落脚点,教师需要转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经常与同行或督导、领导等交流、沟通,主动进行人际交往,形成学习共同体,进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实现专业化与多样化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是学校内涵式建设与发展的希望,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系的研究并非一个简单的命题,应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与方向。它的实施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系统规划、统筹把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全力构建具有系统化、多元化与协调性、全面性的“一专多能”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系,为建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长效机制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肈丹丹. 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8(09):176-177.

[2] 胡亮,姚岚,金祥磊. 以教学学术为核心构架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系[J]. 中国大学教学,2017(06):68-72.

[3] 张丹.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J]. 才智,2017(01):197.

[4] 张秋慧,杜青,苗艳华.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轻工教育,2018(04):25-30.

[5] 娄自强,王建伟,娄立志. 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21(04):31-36.

(责任编辑:胡甜甜)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学科“十三五”规划项目“武术进校园”视角下高校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JKGHYB-049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0-ZDJH-32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齐少波(1981-),男,硕士,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武术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体育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高职教师
主体间性理论的高职教师合作文化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归因
OBE理念下高职教师成长机制的评价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