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考阅读教学研究

2020-09-10朱广琴高华成

高考·中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朱广琴 高华成

摘 要:基于分析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考阅读教学。主要通过落实课标精神,强化能力素养,包括语境和情境的指导;掌握阅读考点,传统文化教育;彰显命题创新,塑造审美情趣三个途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阅读教学方案,让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不断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位,加强对学生的全方面培养和提升,从而,尽最大限度确保学生的高考阅读考取最佳的效果,为学生的整体高考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高考阅读;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根据课程的改革和教育目标的确立,其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在高考之中逐渐凸显,更多体现在阅读题型之中。由于我国对人才的需求逐渐提升,随之而来高校的入学标准也日益严格,在高考语文大纲的不断调整之中,目前的语文高考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考察,主要从思维能力、文化修养、语言能力和审美情趣入手,而这刚好可以在阅读中得以彰显。因此,语文教师要明确高考阅读教学的范围和内容,为学生展开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和点拨,从而最大限度确保学生在高考阅读之中考取最佳的分数。

一、落实课标精神,强化能力素养

(一)创设适宜的语境

对于语文核心素养来说,其语言与思维作为基础核心内容,通常会反映在高考阅读之中。因此,语文教师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来强化学生的能力素养。所以,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语境,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可以说每个文字都是一个完整且独立的系统,正所谓的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才是真正的一篇文章。而每一个文章的作者,都是从全文之中构建情感和思想,以语言的形式传递给读者[1]。因此,语境不仅是字词句的延伸,还是独立语言单位之间的有效衔接,只有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一定的语境,才能进一步掌握整个文本的逻辑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打下基础。

比如人教版《荆轲刺秦王》一文,其中文章的首句就是“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开头交代了秦国的将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但如果不阅读全文,就无法知道这与荆轲刺秦的关联,而文中的“易水诀别”,是拉开慷慨悲歌的一幕,道进一场生离死别,形成一种凄凉悲沧的氛围,使人预感到事有不测,但是作者笔锋轻转,将悲凉变悲壮,生离死别变为同仇敌忾,充分彰显了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的气概,到最后“左右既前,斩杀荆轲”为结尾,表示最终的结果还是秦王的侍卫斩杀了荆轲。整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想要从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反映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而衬托荆轲的英雄虎胆、无畏,但也表达出荆轲刺秦失败是一个必然的现象。但是光从题目上看,如若不进入到全文的系统之中,就不会知道荆轲刺秦的成功与否[2]。所以,学生只有对全文语境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才能确保文本系统内部的语言信息关联性。

(二)构建良好的情境

可以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不难发现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的题目,都是根据一篇文章,去提问学生作者创作面对的具体情形、问题,或者创作的时间背景和处境;以及目的和效果等等,而这都是属于对文本情境的考查[3]。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情境为载体,去更为全面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剖析文章,尝试与作者产生共鸣或者与文本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去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实现学生的高效率阅读。

比如人教版《故都的秋》一文,以高考阅读的要求和目标,通常会出现几种命题,例如一个字如何概括故都的秋?;文章中故都的秋特色是什么?如果你是作者心里是什么感受?;故都的“清”是什么含义?等等。而对应的答案则为:“味”,确切的说是写了古都的秋味;北国的秋,却特别得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这就是故都秋的特色,也是本文的“文眼”;作者所呈现的灰沉沉天底、青布单衣等,总体格调为冷色调,心里会感受到比较孤独、冷落和哀伤;而“清”并非是清新,却是凄清、冷清。从而,只有学生进入到作者所描写的具体情境之中,才能深刻体会到故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进一步感受学生将无形变有形的情景交融写法。

二、掌握阅读考点,传统文化教育

作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考阅读,其考点势必会出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说,聚集近几年的全国卷,可以看出名篇名句的默写,依然以经典的诗句和文言文等为主,比如《劝学》、《观沧海》、《陋室铭》、《阿房宫赋》等等,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感悟到其中蕴藏的中华传统文化,还要求学生能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和精神品格[4]。

尤其在古代诗歌的阅读之中,例如17年的全国卷中,其选取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一文,诗中所描写的是当时所处的背景下,为国家选才的庄重、严肃且温馨的场景,形象的重现应试儒生的才思泉涌,奋笔疾书的朝气,本诗重点突出国家的求贤若渴,以及选才所坚持的德行为先传统,从而表达出诗人欧阳修对后生可畏的期望和祝福。

以及在文言文的阅读之中,所选自的《宋书·谢弘微传》,则是描写谢弘微的为人正直低调,且一生清廉,具有重情重义而轻钱财的高尚情操[5]。对于本首文言诗词,主要选文的标准为家国的情怀、亲情和友情,不仅能够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美德和思想理念,还起到了对学生的育人效果,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彰显命题创新,塑造审美情趣

在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的命题设置时,其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并且要彰显出命题的创新性和应用性,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学科素养。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高考阅读命题的特点,不断塑造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赏析文章,进一步挖掘文中蕴藏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以及感知作者表达的情感,来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6]。

比如以人教版《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为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语言的艺术,能够产生审美的想象和感受,去体验诗句的情感美和意境美,能够并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按照抒怀的顺序,以游历赤壁—驻足赤壁—爱恋赤壁—铭记赤壁的过程中,去了解亲近东坡—相知子瞻—苏己共鸣—追寻苏子,从整体上把握诗人丰富的情感,去领悟诗人苏轼的旷达人生态度。从而,只有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才能更为正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并且在词句之中感知作品的意境,有利于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知识层次的提升,进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形成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明顯的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阅读,主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根据命题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要求,去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层次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因此,语文教师就要充分结合高考阅读的考点,为学生精心设计阅读教学的方案和内容,让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并且塑造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和道德修养,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全方面培养和提升,尽最大限度确保学生的高考阅读考取最佳的效果,为学生的整体高考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荔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建设,2018,407(35):16-19.

[2]尧卫国.高考语文核心素养考查目标下的读题能力培养——以2019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9(28).

[3]沈国全.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词阅读题测评的思考与实践--以高考语文全国卷(2018)、上海卷(2017)中古诗阅读题为例[J].考试研究,2019,000(001):P.65-77.

[4]陈鲁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小说文本阅读命题新格局及应对策略——以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9(28).

[5]朱苗苗,何毅.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浙江卷语文高考试题分析[J].考试研究,2018,34((04)):P.21-25.

[6]曾毅,张树苗,郭利婷.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2).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